-
公开(公告)号:CN1196064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16070.4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取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参体腔液的微创精准取样方法。步骤包括:利用超声检测仪扫描海参体腔,选择背部中线体壁较薄且避开内脏的位置作为取样部位;选择配有专用双层套管式取样针的注射器,以45°角倾斜缓慢刺入体壁3~6毫米并探入体腔,缓慢吸取海参体腔液。取样过程中,海参露空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以减少对其产生的刺激。本发明提供的微创精准取样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实现海参体腔液的快速精准采集,可有效防止采样过程中体腔液因接触解剖工具和器皿造成的样品污染问题。此外,该方法造成的创口微小,对海参损伤小,取样后海参可很快恢复,有利于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有效保护珍稀海参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21976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1130694.2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A01K6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花刺参苗种的安全转运与精准底播一体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苗袋中预先加入预冷海水;将装有花刺参苗的网兜放入装有预冷海水的苗袋中,充氧,打包后恒温条件下运输至底播海区;将苗袋放到底播海区的海面平衡水温后,取出装有花刺参苗的网兜,放入浮式网框中,然后将装有花刺参苗的网兜送到底播海区的海底,固定,敞开网兜口,待播苗全部爬出,完成底播。该方法采用带水转运花刺参,尽量简化中间环节,有效减少花刺参空气暴露时间,解决花刺参的自溶问题;该一体化过程为花刺参保证了适宜的生存温度,解决花刺参由于不耐低温特性而带来的运输难题;底播长绳固定网兜,实现精准底播,降低损伤风险,提高苗种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7544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19106.1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A01K61/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挂式鱼礁,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设置在海上;固设于支撑平台上的收放线设备;鱼礁;缆绳,缆绳受控于收放线设备,鱼礁包括鱼礁本体和绳管,缆绳穿过绳管。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鱼礁通过缆绳挂接在海洋平台上,海洋平台位于海上,且为现有设备,因此方便了鱼礁的安装,并且方便了对鱼礁的检测。(2)可以根据具体的海况来调节鱼礁的布放深度,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以及广适性。(3)两个鱼礁本体相背设置的技术方案,能够使鱼礁体积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平衡重心位置,确保缆绳和卷扬机的稳定性。(4)鱼礁可以批量化生产,模块化拼装,可以根据具体的海况来灵活调整鱼礁的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45133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011328987.1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由盖板、支撑框架与铁丝保护网组合,形成一个下端为开放端,其他位置均封闭的结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安放在海底,需要中培野化训练的苗种放入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暂养。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能够对苗种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存活率。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的下端为开放端,苗种可以直接食用海底的饵料,不需要人工向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供入饵料。铁丝保护网采用铁质材料制作,利用铁丝保护网能够被海水腐蚀的特性,铁丝保护网可以随苗种的生长过程被逐渐腐蚀并开放,最终将达到放流规格且不易被敌害捕食的苗种释放入自然海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2197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30694.2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A01K6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花刺参苗种的安全转运与精准底播一体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苗袋中预先加入预冷海水;将装有花刺参苗的网兜放入装有预冷海水的苗袋中,充氧,打包后恒温条件下运输至底播海区;将苗袋放到底播海区的海面平衡水温后,取出装有花刺参苗的网兜,放入浮式网框中,然后将装有花刺参苗的网兜送到底播海区的海底,固定,敞开网兜口,待播苗全部爬出,完成底播。该方法采用带水转运花刺参,尽量简化中间环节,有效减少花刺参空气暴露时间,解决花刺参的自溶问题;该一体化过程为花刺参保证了适宜的生存温度,解决花刺参由于不耐低温特性而带来的运输难题;底播长绳固定网兜,实现精准底播,降低损伤风险,提高苗种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97847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189512.0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51 , C12Q1/48 , C12N9/1025 , C12Q1/04 , C12Q1/10 , C12Q1/14 , G01N21/6402 , G01N21/6428 , G01N2021/6439 , G01N2333/245 , G01N2333/255 , G01N2333/31
Abstract: 本工作拟研发了一个酰基转移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试剂盒直接分析环境生物样品中微生物,这种酰基转移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病原微生物。当工程化噬菌体识别结合微生物之后,把其基因工程改造的DNA注入微生物体内,在微生物体内重组表达扩增大量的新的带有酰基转移酶蛋白的噬菌体。项目主要内容为:重点设计工程化噬菌体与微生物响应材料识别机制和反应动力学,考察这些识别响应的功能模块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微生物即时表达分析中作用规律。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为解决涉及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在线”、“便携式”和“全自动”的机电工程与生物学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53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94263.4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1N2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26
Abstract: 本工作拟研发了一个低成本的基于智能手机高通量电化学的酶标仪,这种酶标仪是使用3D打印的96孔板结合电极阵列组成。电化学激发的电极表面的发光分子,通过96根光纤采集光的信号。捕获的光纤束图片通过手机软件传输到我们的服务器,产生诊断的结果。项目主要内容为:重点设计微生物抗体功能化的磁性材料与传感器响应材料识别机制和反应动力学,考察这些识别响应的功能模块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微生物即时表达分析中作用规律,设计研发基于云服务的智能手机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基础研究水平上揭示电化学激发的活性分子与微生物作用关系,总结高通量电化学微生物分析仪与不同微生物作用的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4431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328485.9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A01K6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参苗中培养殖装置,苗种附着在立方体形孔板的长条形孔,长条形孔在立方体形孔板内以一定的密度分布,为苗种提供了庇护场所、摄食场所,同时大大拓展了苗种的附着空间,避免苗种在立方体形孔板内产生食物竞争以及被外来敌害生物捕食,同时棱柱形框架内设置有海流驱动的自动输水组件,能够为海参苗中培养殖装置内的水体提供内外循环流动的动力,保证海参苗中培养殖装置内水体交换,为苗种提供丰富的饵料,减少苗种的死亡,提高底播增殖的苗种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99580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185606.0
申请日:2017-03-2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C12N7/01 , C12Q1/70 , C12Q1/34 , C12Q1/06 , C12Q1/10 , C12Q1/14 , C12R1/19 , C12R1/445 , C12R1/42 , C12R1/63 , C12R1/01 , C12R1/145 , C12R1/0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7/00 , C12N9/2462 , C12N2795/10121 , C12N2795/10221 , C12N2795/10321 , C12Q1/06 , C12Q1/10 , C12Q1/14 , C12Q1/34 , C12Q2334/20 , C12Y302/01017 , G01N2333/924
Abstract: 本工作研发了一个溶菌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试剂盒直接分析环境生物样品中微生物,这种溶菌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病原微生物。当工程化噬菌体识别结合微生物之后,把其基因工程改造的DNA注入微生物体内,在微生物体内重组表达扩增大量的新的带有溶菌酶蛋白的噬菌体。项目主要内容为:重点设计工程化噬菌体与微生物响应材料识别机制和反应动力学,考察这些识别响应的功能模块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微生物即时表达分析中作用规律。本工作为解决涉及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在线”、“便携式”和“全自动”的机电工程与生物学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8633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039226.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A01K61/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嵌合拼装式海珍礁,包括若干个海珍礁单元,海珍礁单元包括主体框架和用于模拟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与主体框架卡接连接,主体框架的顶部和底部中的一者设有连接凸起,另一者设有与连接凸起卡接配合的定位凹槽;相邻两海珍礁单元的主体框架可通过拉接件可拆卸连接。海珍礁单元可通过连接凸起和定位凹槽上下连接,并可通过拉接件左右可拆卸连接,且海珍礁单元的主体框架和功能模块卡接连接,组合灵活,适应性和扩展性强,建设和施工成本低,便于维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