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集成纸芯片及可视化快速定量检测靶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49927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710670159.8

    申请日:2017-08-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集成纸芯片及可视化快速定量检测靶标方法,本发明将信号识别、探针分离、信号转导与放大以及信号输出集成3D纸芯片上,可实现对靶标的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本发明利用靶标和信号识别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引发信号放大探针的释放。同时,利用微球和滤纸孔径大小的差异,实现被释放的信号放大探针和固定在微球表面探针的分离。再通过折叠3D纸芯片装置,实现探针的转移,进而触发酶的级联反应,最终以距离最为信号输出方式。本发明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高度集成化以及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等优点。

    一种分析单细胞内含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2048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084542.4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单细胞内含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利用便携式单微粒移液器,制备装载有单个编码微球的96或384孔板。2、利用荧光激活流式分选仪器分选单细胞、或用移液器分离稀有细胞至微孔板,实现单细胞与单微球快速一对一配对。3、利用编码微球将单个细胞的内含物信息转化为DNA序列信息,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单个编码微球的高效、稳定的低成本分离,具有技术门槛低、克服泊松分布、靶标范围广、通量可控、成本低等优势。并且,所发展的单微粒移液器也可用于稀有细胞的捕获和测序,可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单细胞分析等领域。

    一种精确操控和配对单微粒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223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083604.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确操控和配对单微粒的微流控芯片。所述芯片,包括通道层和控制层。所述的通道层包括多个捕获和转移单微粒的单元,每个单元由捕获流道,捕获腔室,捕获缝隙,转移流道,配对腔室,配对缝隙组成。所述的控制层位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的下方,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垂直并由隔膜隔离开。本芯片可高效率,精确操控单微粒的捕获和转移,并且经过不同轮数的单微粒捕获和转移后,可实现高通量,高效率的单微粒配对,且配对微粒的数量和种类可控。可广泛应用于单细胞的隔离与培养,单细胞异质性分析,多细胞共培养,多细胞相互作用及潜在机理的揭示等。

    一种邻苯二醛衍生物亚磷酰胺单体、合成方法及DNA快速偶联蛋白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893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710223455.3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邻苯二醛衍生物亚磷酰胺单体、合成方法和及DNA快速偶联蛋白质的方法,涉及DNA快速偶联蛋白质。所述邻苯二醛衍生物亚磷酰胺单体的分子式为C28H46N3O6P。首先邻苯二醛羧酸衍生物(OPA‑COOH)与6‑氨基‑1‑己醇反应制备邻苯二醛羟基衍生物(OPA‑OH),然后在氮气保护及二氯甲烷溶剂和N,N‑二异丙基乙胺条件下,与2‑氰乙基‑N,N‑二异丙基氯代亚磷酰胺室温条件下反应2h,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邻苯二醛衍生物亚磷酰胺单体。利用邻苯二醛衍生物的相邻醛基能够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上的氨基进行快速、高效生成苄甲内酰胺的反应特点,最终实现OPA‑DNA与天然蛋白质快速偶联的目的。与其他偶联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快速、高效的优点。

    一种制作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薄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530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250215.3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薄片的方法,它利用微流控离心技术实现批量连续化PCLC(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薄片生产,微流控技术可在微小通道内操纵、处理与控制微小流体,具有过程简单、损耗小、可集成微型化、响应快等优点,克服了薄片形状的不可控性,改善了模具重复利用性差、效率低的弊端。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靶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72643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459332.6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字微流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靶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数字微流控芯片和表面增强拉曼探针两部分。上述的数字微流控芯片由上、下极板两部分组成。表面增强拉曼探针包括金属核、拉曼报告分子、壳层三部分,拉曼报告分子包埋在核壳结构之间。该方法基于介电润湿原理对电极阵列上的离散液滴进行自动化操纵,实现芯片上反应体系的构建,并实时快速地输出拉曼信号。本发明具有全自动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复杂生物体系等优点,且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多个样本同时平行检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靶标的检测,尤其是稀有样本和传染性样本的检测。

    一种基于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酶的ELISA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8819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347888.5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酶的ELISA检测方法,适用于双抗体夹心法或双抗原夹心法,先在金纳米颗粒上修饰检测抗体/检测抗原;再进行ELISA检测形成捕获抗体/捕获抗原‑待测抗原/待测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抗原‑金纳米颗粒复合物;然后进行银铂染,在金纳米颗粒表面包裹银壳层和铂壳层,得到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酶Au@AgPt颗粒,再利用其催化过氧化物酶底物得到有色产物,从而可以检测得到待测抗原/待测抗体的量。本发明采用先修饰后成酶的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和很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非特异性吸附及修饰导致的纳米酶颗粒催化活性下降,为环境监测和疾病诊断提供新的平台。

    一种针对靶标的即时定量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3542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410057505.1

    申请日:2014-02-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靶标的即时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靶标选择合适的核酸适体,并合成一可和核酸适体的第一部分序列互补的至少一链A,以及和核酸适体的第二部分序列互补的至少一链B;在链A、链B上分别修饰水凝胶单体;(2)将修饰单体的链A、链B聚合,并与包含有核酸适体的linker链混合形成水凝胶,同时将信号放大分子,包埋在该水凝胶结构中;(3)在水凝胶中加入靶标,靶标刺激水凝胶瓦解从而释放出包埋其中的信号放大分子;(4)滑动芯片中放置溶液相底物,信号放大分子作用于溶液相底物,催化产生可由滑动芯片读出的信号分子;(5)记录检测结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反应快速、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