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7010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203290.X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准组装单微粒的微流控芯片及单微粒组装方法。所述微流控芯片结构包括通道层和封闭层。其中通道层结构包含两条并行独立的通道,分别含有捕获通道、环形旁路、组装腔室。其操作步骤包括:(1)进行单微粒的捕获(2)通过反向通溶液,转移单微粒到组装腔体(3)经过多次的捕获和转移,实现多细胞的组装。该芯片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可以实现高效的单细胞捕获,通过流体流向的控制,操纵单微粒的组装,经过多次重复捕获和组装,即可实现精准的单微粒组装。该发明可应用于单细胞RNA测序、单细胞共培养、细胞分泌蛋白检测、单细胞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07010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203290.X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准组装单微粒的微流控芯片及单微粒组装方法。所述微流控芯片结构包括通道层和封闭层。其中通道层结构包含两条并行独立的通道,分别含有捕获通道、环形旁路、组装腔室。其操作步骤包括:(1)进行单微粒的捕获(2)通过反向通溶液,转移单微粒到组装腔体(3)经过多次的捕获和转移,实现多细胞的组装。该芯片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可以实现高效的单细胞捕获,通过流体流向的控制,操纵单微粒的组装,经过多次重复捕获和组装,即可实现精准的单微粒组装。该发明可应用于单细胞RNA测序、单细胞共培养、细胞分泌蛋白检测、单细胞相互作用分析等研究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7223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083604.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确操控和配对单微粒的微流控芯片。所述芯片,包括通道层和控制层。所述的通道层包括多个捕获和转移单微粒的单元,每个单元由捕获流道,捕获腔室,捕获缝隙,转移流道,配对腔室,配对缝隙组成。所述的控制层位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的下方,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垂直并由隔膜隔离开。本芯片可高效率,精确操控单微粒的捕获和转移,并且经过不同轮数的单微粒捕获和转移后,可实现高通量,高效率的单微粒配对,且配对微粒的数量和种类可控。可广泛应用于单细胞的隔离与培养,单细胞异质性分析,多细胞共培养,多细胞相互作用及潜在机理的揭示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89136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16186.3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 G01N2030/027
Abstract: 一种多探头液质联用点板装置,涉及生物样品分析。设有第一微型零死体积三通、第二微型零死体积三通、第三微型零死体积三通、二级阵列毛细管液相色谱柱、三级阵列毛细管液相色谱柱、多探头毛细管固定平台;二级阵列色谱柱通过第一微型零死体积三通与单一色谱柱连接,三级阵列色谱柱通过第二微型零死体积三通和第三微型零死体积三通与二级阵列色谱柱连接;三级阵列色谱柱接固定平台;第一微型零死体积三通与二级阵列色谱柱连接;第二微型零死体积三通和第三微型零死体积三通与二级阵列色谱柱连接,第二微型零死体积三通和第三微型零死体积三通与三级阵列色谱柱连接,三级阵列色谱柱连接到固定平台的固定架上;固定平台固定于三维电动位移台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72238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0083604.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操控和配对单微粒的微流控芯片。所述芯片,包括通道层和控制层。所述的通道层包括多个捕获和转移单微粒的单元,每个单元由捕获流道,捕获腔室,捕获缝隙,转移流道,配对腔室,配对缝隙组成。所述的控制层位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的下方,与捕获流道和配对流道垂直并由隔膜隔离开。本芯片可高效率,精确操控单微粒的捕获和转移,并且经过不同轮数的单微粒捕获和转移后,可实现高通量,高效率的单微粒配对,且配对微粒的数量和种类可控。可广泛应用于单细胞的隔离与培养,单细胞异质性分析,多细胞共培养,多细胞相互作用及潜在机理的揭示等。
-
公开(公告)号:CN10703716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443289.8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Abstract: 一种虹吸式毛细管色谱分离法,涉及色谱分离。在毛细管色谱柱前端用PTFE套管连接捕集柱,用注射器取样品从捕集柱一端注入,再用注射器取平衡缓冲液从捕集柱一端注入;将连接捕集柱的毛细管色谱柱通过手紧接头连接在不锈钢管上,挂在容器中,将毛细管柱穿过检测器的探头后,置于废液缸中;取磁力搅拌器置于支撑架上,将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方,容器中放入磁子,容器上方固定酸式滴定管;向酸式滴定管中注满待用流动相溶液,向容器中注入平衡缓冲液,用注射器在毛细管色谱柱出口端向外抽取平衡缓冲液,待出口有液滴出现时,拔掉注射器,待平衡缓冲液流出后打开酸式滴定管控制阀门,流动相溶液流入容器,打开检测器数据采集开关,开始色谱运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