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柱下接头的连接结构
    4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07129U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21276984.7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柱下接头的连接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和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位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之间,所述后轮罩内板、前护板相焊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前护板、后轮罩外板相焊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前护板与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的连接,有效解决了接头强度不足,传力路径中断的问题。

    一种分块式结构的后侧围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07126U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21277004.5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块式结构的后侧围,包括后侧围内板、后侧围上角连接板、D柱内板、D柱下角板、后轮罩外板主体、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前连接板、前护板、C柱上加强板和后轮罩上支撑板,其中,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侧围上角连接板、C柱上加强板连接,所述后侧围上角连接板与所述D柱内板连接,所述D柱内板与所述D柱下角板连接,所述后侧围上角连接板、D柱内板、D柱下角板组成D柱,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底部与所述后轮罩上支撑板连接,所述后轮罩上支撑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后轮罩外板主体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成本。

    一种车身A柱密封结构
    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513875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1453634.4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A柱密封结构,包括:翼子板、侧围外板、发动机罩和前车体总成;所述侧围外板的前部为A柱,在所述A柱的下部安装有A柱下加强板;所述发动机罩安装于所述前车体总成的上部,所述侧围外板安装于所述车体总成的侧面后部,所述翼子板安装于所述前车体总成的侧面前部,并与所述A柱连接;其中,所述A柱的中部设有倾斜的三角形边,以使得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上端和所述A柱的下部内收坡面形成封闭空腔。通过在所述A柱的中部设有倾斜的三角形边,使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上端和所述A柱的下部内收坡面形成封闭空腔,密封效果好,避免漏水,节省制造成本,同时避免气流进入产生的NVH风噪问题。

    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290939U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20697041.4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包括天窗加强框、顶盖、两个上边梁内板和两个A柱上加强板,两个所述A柱上加强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两个上边梁内板内侧,天窗加强框固定在顶盖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所述天窗加强框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搭边,两个上边梁内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两个A柱上加强板上均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固定搭边通过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与对应的上边梁内板和对应的A柱上加强板交叉固定,车身侧围外板固定在上边梁内板和所述天窗加强框外侧。本实用新型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有效减少固定板层数,有效解决多层板连接问题,从而减少尺寸链后,解决天窗总装后与车身顶盖面差大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51387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1453650.3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本体,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上设置有后轮罩内板、固定在所述后轮罩内板上的后轮罩内板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板一侧与下车体加强连接板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结构可优化后悬减振器传递函数,提升车身NVH性能。

    一种车身B柱下部加强组件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59521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0696952.5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B柱下部加强组件,包括B柱本体和门槛本体,B柱本体包括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纵向延伸固定在B柱内板前方,门槛本体包括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B柱内板下端垂直延伸固定至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之间,B柱加强板下端垂直延伸固定至门槛外板前侧中下部,门槛外板后侧与B柱内板前侧之间固定设有门槛外加强板,车身侧围外板固定在B柱加强板和门槛外板前方,门槛内板后侧上下两侧分别水平设有座椅横梁和前地板本体,座椅横梁和前地板本体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B柱下部加强组件使B柱本体在受到侧面碰撞时能够承受足够的撞击力,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碰撞时不会发送门槛翻转引起B柱浸入量过大导致侧面变形。(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车身密封式A柱结构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411875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697010.9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密封式A柱结构,包括翼子板、侧围外板和A柱下加强板,翼子板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左下端外侧,A柱下加强板固定在侧围外板左端内侧,侧围外板左上端与对应的发动机罩端部固定连接,发动机罩端部下侧与对应的翼子板上侧固定连接,发动机罩端部后侧设有密封隔断块,所述密封隔断块纵向固定在所述侧围外板左上端与对应的发动机罩端部纵向接口后侧且发动机罩端部下侧与对应的翼子板上侧横向接口处后侧,密封隔断块固定在侧围外板左端与A柱下加强板左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密封式A柱结构有效阻隔雨水和气流进入A柱腔体内,防止A柱钣金遭受腐蚀,提高使用寿命,减少噪音,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411554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696984.5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包括尾灯安装部本体,尾灯安装部本体包括尾灯左安装部和尾灯右安装部,尾灯前安装部前端呈尖角状,尾灯前安装部尾端与对应的尾灯后安装部前端固定连接,尾灯前安装部分别设有由上至下贯穿的第一空腔,侧围外板位于第一空腔上下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翻边底部设有撑脚体,第一空腔底部设有尾灯安装板,尾灯后安装部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空腔,尾灯本体前端固定在第一空腔内,尾灯本体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灯及尾灯安装结构,该结构匹配前端部尖角更尖,厚度更厚的尾灯本体,解决侧围外板因匹配成型困难、易开裂问题,提升尾灯本体造型美观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4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60260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21584689.2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包括车尾纵梁、车尾横梁和尾部横梁的车尾框架组件和包括车后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车身后部框架组件,车尾横梁后部设置有后防护板或后防撞梁,车尾纵梁与车后纵梁后端部通过后连接纵梁固定,后连接纵梁之间横向设置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后地板固定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上、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尾部横梁上,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之间设有前后端与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固定的后座椅纵梁,车后部座椅固定于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后座椅纵梁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结构简单、提高乘坐舒适感和后地板区域的扭转刚度和抗冲击能力,避免应力集中,改善行驶平稳性,提高车身安全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车身底盘前框架总成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617792U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21584682.0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底盘前框架总成,包括车头框架组件和车身前部框架组件,车身前部框架组件包括车前纵梁和车前横梁,车前纵梁上延伸设置有前地板,倒U形的中央通道前端顶部内壁与中央通道前加强板顶壁固定连接,中央通道下端设有变速器悬吊支架,中央通道前加强板下部与变速器悬吊支架固定连接,变速器悬吊支架与车前纵梁固定连接,变速器悬吊支架与车前纵梁底壁固定连接,车前纵梁、变速器悬吊支架和中央通道之间设有前部腔体。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底盘前框架总成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感、降低前地板区域震动和噪声,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前地板区域的刚度和抗冲击能力,避免应力集中,有效提高车身安全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