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723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02566.2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在(R)‑香茅醛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烯还原酶催化合成(R)‑香茅醛技术存在的产品生产效率不高、光学纯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的烯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烯还原酶突变体能够高效催化柠檬醛生成(R)‑香茅醛,生产效率高达462.3 g L‑1 d‑1,产物(R)‑香茅醛的光学纯度(e.e.值)为99.0%,对于绿色高效制备(R)‑香茅醛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1095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67389.4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催化合成沙库巴曲中间体(2R,4S)‑5‑([1,1'‑联苯]‑4‑基)‑4‑氨基‑2‑甲基戊酸乙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R,E)‑5‑([1,1'‑联苯]‑4‑基)‑4‑氨基‑2‑甲基‑2‑戊烯酸乙酯为底物,加入烯醇还原酶、NADP辅酶、葡萄糖和葡萄糖脱氢酶;所述烯醇还原酶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9所示,所述沙库巴曲中间体为(2R,4S)‑5‑([1,1'‑联苯]‑4‑基)‑4‑氨基‑2‑甲基戊酸乙酯。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烯醇还原酶,结合葡萄糖脱氢酶再生NADPH辅酶,合成沙库巴曲中间体,合成工艺路线简单、绿色环保、成本低廉、转化效率高、产率高,适用性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10943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6948.0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12N9/06 , C12N15/53 , C12N15/70 , C12N15/64 , C12N9/04 , C12N1/21 , C12P13/00 , C12P17/12 , C12P17/10 , C12P17/00 , C12P41/00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胺脱氢酶突变体、单质粒双酶共表达系统及其在手性胺合成中的应用,所述胺脱氢酶突变体为:以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胺脱氢酶TvAmDH为模板,第294位点的缬氨酸替换为丙氨酸,第208位点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赖氨酸,所形成的突变体V294A/N208K,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设计获得了一种催化活性增强的胺脱氢酶突变体,对多种芳香族羰基化合物均具有不对称还原胺化的活力,同时对辅酶NADH的催化活性也大幅提高。所述胺脱氢酶突变体在催化芳香族羰基化合物不对称还原胺化制备相应手性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10975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730227.6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羰基还原酶LsCR突变体、工程菌及在不对称还原羰基化合物制备手性醇中的应用,所述羰基还原酶LsCR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101、117、147、145位进行单突变或多突变获得的。本发明LsCRM3突变体比活性与野生型LsCR相比提高了4.6倍,底物转化率大于99%,产物e.e.值始终保持在99.5%以上,时空产率达到809g/L/d,S/C为40g/g;突变体LsCRM4比活性与野生型LsCR相比增加了9倍,底物转化率大于99%,产物e.e.值始终保持在99.5%以上,时空产率达到1004g/L/d,S/C为600g/g。稳定性均有提高,具有工业应用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69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113298.1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硅结合肽介导醇脱氢酶和胺脱氢酶共固定化级联反应制备手性胺的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二氧化硅结合肽的基因分别插入到介导醇脱氢酶和胺脱氢酶的基因序列的N末端并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利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色谱柱及含高浓度的咪唑缓冲液纯化分离重组蛋白;利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将重组蛋白共锚定在SNPs表面得到固定化酶CotB1p‑ADH&CotB1p‑AmDH@SNPs;将获得的固定化酶置于含有NAD+和外消旋醇的NH4Cl缓冲液中反应进行手性胺的制备。制得的双酶共固定化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酶负载量和提高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在工业应用生产手性胺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92889.4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羰基还原酶突变体,由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ZJB2014212来源的重组羰基还原酶其氨基酸序列第25位天冬氨酸突变为苏氨酸获得。该重组羰基还原酶突变体相较野生型酶具有高活性、高立体选择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底物前体酮的催化效率。将所述的重组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应用于生物酶法合成手性醇,对底物前体酮进行不对称催化还原,相比于野生型酶在转化上述反应时催化活力有所提高,反应进程耗时缩短。此外,本发明在催化制备手性醇中的反应体系中,构筑了单酶双底物耦联体系,选择了异丙醇作为辅酶再生体系的辅助底物,可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对于生物酶法催化制备手性醇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867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82052.9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上海七洲紫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草铵膦的制备方法。以(3‑氰基‑3‑羟基丙基)甲基次膦酸为原料,在腈水解酶的催化下得到2‑羟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2‑羟基‑4‑(羟基甲基膦酰基)丁酸再经羟基酸脱氢酶的作用得到4‑(羟基甲基膦酰基)‑2‑羰基丁酸,4‑(羟基甲基膦酰基)‑2‑羰基丁酸最后在氨基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得到L‑草铵膦。本发明提供了一条合成L‑草铵膦的绿色环保工艺,该工艺采用了生物酶催化合成,避免了高危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三废量少,制备方法简易并且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26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589724.0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酯酶EstS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其是将具有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EstS基因序列的目的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中,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制备获得。本发明公开了该表达酯酶EstS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酶法拆分制备(S)‑6‑氟‑色满‑2‑羧酸的方法,其是以所述的表达酯酶EstS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为催化剂,以外消旋6‑氟‑色满‑2‑羧酸甲酯为底物,进行反应,该方法提供了出色的立体选择性。同时,本发明首次实现利用酯酶EstS拆分制备(S)‑6‑氟‑色满‑2‑羧酸。
-
公开(公告)号:CN1141499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1588413.2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酯酶EstR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其是将具有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EstR基因序列的目的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中,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制备获得。本发明公开了该表达酯酶EstR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酶法拆分制备(R)‑6‑氟‑色满‑2‑羧酸的方法,其是以所述的表达酯酶EstR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为催化剂,以外消旋6‑氟‑色满‑2‑羧酸甲酯为底物,进行反应,该方法提供了出色的立体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40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0556251.2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菌及其高效催化CDCA生产UDCA的方法。本发明以大肠杆菌BW25113作为出发菌株,通过敲除基因,得到两株能够显著提高内源辅酶NAD(P)H转换效率的底盘菌株ΔmazG BW25113和Δpgi BW25113。在此基础上,将7α‑HSDH‑LDH和7β‑HSDH‑GDH在底盘菌株中异源表达,并构建辅酶循环再生体系,串联高效催化生产熊去氧胆酸(UDCA)。底物是鹅去氧胆酸(CDCA),投料高达150g/L,转化率≥99.0%,产物纯度≥98.5%,且无任何副产物生成。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高效生物催化CDCA生产UDCA的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反应温和、转化率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是熊去氧胆酸工业化生产的优选之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