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内反射结构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612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54191.8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09 H01L31/02327 H01L31/18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内反射结构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及其制备方法,该探测器自上而下依次是表面电极、石墨烯层、玻璃片、折射率匹配液、棱镜,入射光通过棱镜在玻璃片与石墨烯层的界面发生全内反射。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石墨烯转移至洁净的玻璃上,再在石墨烯层上制作表面电极;通过折射率匹配液将覆盖有石墨烯的玻璃片贴附到棱镜上。本发明通过全内反射结构下的光与石墨烯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大面积石墨烯光电探测,在宽的光谱范围内增强石墨烯的光电响应,并保留了石墨烯快的光电响应速度,同时对不同偏振的入射其光电响应着明显的偏振依赖性。

    双层可见光红外混合成像探测器像元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1507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46375.2

    申请日:2015-08-31

    Inventor: 康晓旭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双层可见光红外混合成像探测器像元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下表面的可见光感应区域、金属互连以及位于衬底上表面的红外感应区域;红外感应区域包括:第一、第二红外感应结构、接触沟槽结构、支撑部件、介质层;第一红外感应结构位于介质层上;第一红外感应结构与第二红外感应结构都与接触沟槽结构相连,接触沟槽结构与金属互连相连,通过接触沟槽结构将第一红外感应结构和第二红外感应结构所形成的电信号传输到金属互连;第一红外感应结构下方的衬底中具有第一空腔,第二红外感应结构与第一红外感应结构之间具有第二空腔;支撑部件与第二红外感应结构之间具有第三空腔;具有第四释放孔的介质层下方的衬底中具有第四空腔。

    一种紫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042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10035671.1

    申请日:2014-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09 H01L31/022466 H01L31/18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探测器从下而上依次由绝缘衬底、下电极、紫外敏感薄膜、金属上电极和石墨烯透明电极构成。所述下电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单金属或复合金属薄膜;另一种下电极由透明导电薄膜ITO和制作在该薄膜上环绕在紫外敏感薄膜周围的金属电极构成,环状金属电极与ITO薄膜之间为欧姆接触,环状金属电极由金或铂构成。紫外敏感薄膜可以是氮化镓、掺铝氮化镓、氧化锌、掺镁氧化锌、碳化硅和金刚石中的某一种材料。金属上电极由金或铂构成,可采用长条状或环状或网状结构。完整的石墨烯透明电极覆盖在紫外敏感薄膜和大部分金属上电极上方。本发明所涉及的紫外探测器具有紫外辐射透过率高、量子效率高的特点。

    光检测元件和该光检测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0963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180048331.7

    申请日:2011-0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09 H01L31/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检测元件和该光检测元件的制造方法。该光检测元件中,由ZnO构成主成分的感应层1形成在基板3的表面,而且在该感应层1的表面隔着规定间隔t(例如,5~10μm)相对状地配置一对电极2a、2b,形成所谓平面型结构。另外,在感应层1露出表面的规定间隔部分5和电极2a、2b的端部形成由ZnO构成主成分的非感应层4,在该非感应层4的表面形成由SiO2等构成的绝缘保护膜6。由此,实现能够抑制暗电流、具有良好的过渡特性和下降特性,并且分光特性也优异的高性能的紫外线传感器等的光检测元件。在基板的表面形成电极和感应层,在感应层的表面依次形成非感应层和绝缘保护膜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52534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206393.6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09 G01J1/42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由N个串联的超导纳米线单元、N个不同阻值的并联电阻和光学谐振腔组成,所述N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分别并联在N个超导纳米线单元的两端,所述光学谐振腔覆盖在N个串联的超导纳米线单元上层。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光子数分辨,同时还具备了空间分辨的能力。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方法,整个工艺流程只需要进行一次纳米线图形的电子束曝光,有效降低了器件的制备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