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3996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66902.6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1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获取轧机牌坊与轴承座间隙信息的检测元件主体结构,其包括左磁座、左臂、左壳体、定位套、右磁座、杆、滑块、滑道、挡板、右臂、右壳体、电缆、传感器、左弹簧垫、密封圈、弹簧、定位销和右弹簧垫。使用时,将左磁座粘贴在轧机牌坊上,右磁座粘贴在支承辊或工作辊的轴承座上。轧机生产过程中,轴承座水平方向位移变化通过右磁座、杆、滑块、滑道、右臂、右壳体、右弹簧垫,进而传递到弹簧,弹簧将位移变化转换为力的变化,力通过左弹簧垫传递到传感器,传感器输出实时力变化的信号。最终通过传感器获取力的变化反映轴承座的位移变化,实现轧机牌坊与轴承座间隙信息的实时获取。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017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75542.3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渗碳轴承钢,是一种表面为低温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复合组织、心部为低碳马氏体组织的轴承钢,它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20~0.25、Si 1.20~1.50、Mn 0.20~0.40、Cr 1.35~1.75、Ni 2.20~2.60、Mo 0.25~0.35、S≤0.010、P≤0.015、O≤0.0008、Ti≤0.003、H≤0.00015,其余为Fe和正常杂质。上述渗碳轴承钢的制造方法是加工后的毛坯轴承表面进行常规渗碳处理,渗碳后表面碳含量为0.85-1.05wt.%,然后进行球化退火处理,最后进行最终热处理:加热到840-860℃奥氏体化,然后进行等温淬火,等温温度Ms表层+(30~60)℃,随后经深冷处理和150-200℃回火处理。本发明能够保证轴承钢表面硬度的同时提高表层韧性,适合于制造大型风电轴承、轧机轴承等大型重载机械装备。
-
公开(公告)号:CN10478574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39922.5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Gleeble热模拟机的复合板材连铸连轧工艺实验装置,其主要是:支撑板上设有一对分离板和一对压力板。该分离板和压力板均有相同的基体,压力板结构与所述基体相同,其为相同的两个,该两压力板的一个直端面设在支撑板上且两者的小工作面相对。分离板结构是在所述基体上设置底板和隔板。分离板为相同的两个,该两分离板的隔板相对且两者的隔板和底板自由端可相接触,该一对分离板与另一对压力板可贴合组成内有两个相等空间的正四棱柱。本发明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在实验室完成对技术背景中提到的复合板材连铸连轧工艺进行实验模拟的目的;实验方法可以灵活调整,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工艺的调整。
-
-
公开(公告)号:CN102212819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139911.9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3C24/04
Abstract: 一种高速反复重击制备表面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主要是把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悬浮液均匀地涂覆在清洁的铝合金板表面,待铝合金板干燥后,采用底部平整的冲击头高速反复冲击该铝合金板,冲击速度为5-10m/s,冲击频率为15-30Hz,冲击接触压力为200-500MPa,横向运行速度为10-50mm/min。高速反复重击结束后,对铝板进行变形量为3-10%的冷轧,获得平整表面。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所获得的表面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为10-50微米,从表面至基体,碳化硅颗粒密度平缓过度,与铝合金合金载体结合良好,服役过程中表面复合材料层不易剥落。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889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27859.5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纳米原子团高锰钢辙叉,其化学成分为wt%:C 0.9~1.2、Mn 11.0~14.0、V 0.1~0.4、Zr 0.05~0.2、N 0.04~0.2、Al 0.1~0.3、Si<0.8、S<0.035、P<0.035、其余为Fe。其制造方法主要是:向电炉内加入工业纯铁、氮化钒铁、锰铁、工业纯铝、工业纯锆;加热,并于1630~1680℃温度维持10~20min,出钢温度为1550~1600℃;浇注温度为1450~1500℃,将上述铸件加热到1050~1100℃保温1~3h后水淬,然后加热到290~310℃保温3~5h后空冷,得到区域直径尺寸为几个到几十个纳米的呈-C(N)-Me-N(C)-Me-结构的纳米原子团的奥氏体组织。本发明产品加工硬化能力比普通高锰奥氏体钢提高30%以上;使用时辙叉工作面表层很快达到较高的硬度,表现出很好的耐磨性能;这种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比普通ZGMn13钢提高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074469A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710062152.4
申请日:2007-06-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锻造(轧制)耐磨奥氏体高锰钢,它属于纯净Mn13钢,化学成分(wt%)为:C 1.0~1.3,Mn 10.0~13.0,Si<0.5,S<0.01,P<0.01,改性剂0.2-0.6%,其余为Fe。其制造工艺是:采用电炉冶炼,获得磷、硫含量很低的纯净钢液,然后浇注成钢锭。锻造前对钢锭进行常规的固溶热处理。锻造时钢锭加热速度<300℃/h,锻造温度区间900-1180℃。可利用锻后余热直接进行固溶处理也可以再重新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进行常规固溶处理作为锻件的最终热处理,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锻造高锰钢的常规力学性能:σb≥1000MPa、σs≥600MPa、δ5≥30%、aKU≥250J/cm2,耐冲击磨损性能比传统ZGMn13钢提高1倍以上,耐滚动接触疲劳性能比传统ZGMn13钢提高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5507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0497952.8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作辊振动测试分析的热连轧机前馈厚度控制方法,涉及板带轧机厚度自动控制技术领域,通过在轧机工作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得轧机工作辊振动加速度数据,经过对原始信号降噪与积分后得到轧制过程轧机工作辊的振动位移数据,并根据工作辊振动位移与轧机出口板带厚度的关系得到轧机振动情况下轧机出口板带厚度的波动值,计算得到辊缝调节量,实施厚度控制。本发明通过基于工作辊振动测试分析的厚度前馈控制方法解决了实际轧制工况下连轧机组机架间板带厚度波动影响成品板带厚度精度的问题,提高了在轧机工作辊振动条件下的厚度控制能力,提高了板带厚度控制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8666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281582.X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控贝氏体钢中偏析与基体性能差方法及钢工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钢材料,其中,所述待处理钢材料包含基体和偏析部,所述偏析部为所述待处理钢材料出现偏析的部分;对所述待处理钢材料进行第一热处理,以使所述待处理钢材料的基体产生的马氏体含量高于所述待处理钢材料的偏析部的马氏体含量;对所述待处理钢材料进行第二热处理,直至所述待处理钢材料的基体完成贝氏体转变,所述方法提升了钢材料性能的均匀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020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90563.6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轧精轧机组带钢头部跑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SIMS公式得出中性角r的计算公式并得出轧件的出口速度v0的计算式;b、将出口速度展开成线性增量式全微分关系式;c、假设轧件两侧工艺参数非对称分布是线性分布关系,得出轧机两侧速度差关系式;d、简化计算公式;e、根据轧机轧制特点设定轧机两侧出口速度差的容许值e,当Δv的值超过了允许值e,则需要通过调节轧机两侧压下量来调整轧件两侧出口速度差;f、根据公式计算轧机操作侧的压下位移的设定值和轧机传动侧的压下位移的设定值。本发明建立了抑制带钢头部跑偏的控制模型,可实现对带钢头部跑偏的快速调整,有利于提高热轧轧制过程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