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2781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158313.6
申请日:2011-06-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涉及人乳腺癌慢性间歇性缺氧细胞系。本发明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源细胞,用慢性间歇性缺氧体外培养传代,获得稳定生长的人乳腺癌慢性间歇性缺氧细胞株MCF-7H,保藏编号:CGMCC No.4902,分类命名:人乳腺癌慢性间歇性缺氧细胞株,MCF-7H。该细胞呈多极形上皮形态特征,聚集成片或团簇状,增殖速度快,侵袭能力增强,缺氧反应调控通路的表达上调;成瘤能力与源细胞系无明显差异,所成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快,同时缺氧反应调控通路的表达仍持续上调,能再现人体内实际的缺氧环境下所产生的人乳腺癌细胞系,为较理想可靠的体内、外缺氧相关研究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1775369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10174455.4
申请日:2009-11-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发性肺高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08-001H及其建立方法。本细胞系为人源性细胞,与其亲本细胞有92个差异表达基因;体外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高于其亲本细胞;成瘤性和肺转移率超过亲本细胞,接种4周后scid小鼠原位瘤体积为4224.67±1038.95mm3,重量为2.09±0.51g,自发性肺转移率为100%,转移灶中位数为41个/肺。本发明细胞系及由此建立的动物模型能模拟从肿瘤细胞在植入位点的生长到在靶器官形成转移灶的全过程,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吻合,可以方便地用于乳腺癌肺转移机理及相关药物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097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151028.4
申请日:2009-06-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C12N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发性肺高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08-001H及其建立方法。本细胞系为人源性细胞,与其亲本细胞有92个差异表达基因;体外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高于其亲本细胞;成瘤性和肺转移率超过亲本细胞,接种4周后scid小鼠原位瘤体积为4224.67±1038.95mm3,重量为2.09±0.51g,自发性肺转移率为100%,转移灶中位数为41个/肺。本发明细胞系及由此建立的动物模型能模拟从肿瘤细胞在植入位点的生长到在靶器官形成转移灶的全过程,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吻合,可以方便地用于乳腺癌肺转移机理及相关药物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490403A
公开(公告)日:2004-04-21
申请号:CN03150538.4
申请日:2003-08-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建系方法。本发明利用人炎性乳腺癌裸鼠模型移植瘤组织作为建系瘤源,采用体外培养方式进行传代,建成具有高转移表型的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本发明细胞系细胞呈多极形上皮形态特征,聚集成片或团簇状,贴壁牢固,难消化分离,细胞为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原位接种成瘤率和自发性肺转移率为100%,能再现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是一个较理想可靠的研究模型,适用于炎性乳腺癌的在体、体外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721652.4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G16H50/30 , G16H50/70 , G16H10/20 , G16H10/60 , G16B20/10 , G16B20/20 , G16B5/00 , G06F18/214 , G06F18/2411 , G06F18/2431 , G06N20/20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的腔面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装置,装置中包括预先训练的一个或多个多模态模型,装置适于:响应于接收到待预测患者的多模态信息,从一个或多个多模态模型中确定要使用的目标多模态模型;根据目标多模态模型在训练时采用的训练特征集从多模态信息中获取预测特征集;将预测特征集输入所述目标多模态模型,确定待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评分。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45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1372193.4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C40B40/06 , C12N15/113 , C12Q1/6886 , C12Q1/6806 , C12N15/867 , C12Q1/6848 ,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套CRISPR文库(MiTCL‑L,2796基因;MiTCL‑S,273基因),采用多种不同免疫缺陷小鼠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三阴性乳腺癌(TNBC)微环境中发挥免疫逃逸的关键基因,为发现新型免疫治疗靶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利于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上的突破。本发明筛选发现的候选基因中包括了已经证实的免疫异质性明星基因LAG3和CD38,证实了筛选平台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694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164279.8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61K45/06 , A61K31/4406 , A61K31/416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HDAC抑制剂联合AR拮抗剂治疗乳腺癌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HDAC抑制剂联合AR拮抗剂在制备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HDAC抑制剂联合AR拮抗剂治疗乳腺癌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能够很好地治疗乳腺癌,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2193.4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C40B40/06 , C12N15/113 , C12Q1/6886 , C12Q1/6806 , C12N15/867 , C12Q1/6848 ,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套CRISPR文库(MiTCL‑L,2796基因;MiTCL‑S,273基因),采用多种不同免疫缺陷小鼠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三阴性乳腺癌(TNBC)微环境中发挥免疫逃逸的关键基因,为发现新型免疫治疗靶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利于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上的突破。本发明筛选发现的候选基因中包括了已经证实的免疫异质性明星基因LAG3和CD38,证实了筛选平台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4608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0648622.5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影像组学模型,包括TNBC模型和HER2模型;TNBC模型包括:11个预测TNBC的影像组学特征,以及公式I:q=1/(1+exp(β0+β1x1+β2x2+…+βkxk));HER2模型包括:11个预测HER2+/HER2‑乳腺癌的影像组学特征,以及公式III:q”=1/(1+exp(β”0+β”1x”1+β”2x”2+…+β”kx”k))。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模型的构建方法、介质及装置。本发明基于目前最大的乳腺癌核磁共振影像组学数据集,构建并验证了该影像组学模型,为实现无创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05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23968.7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C12Q1/6886 , C12N15/11 , G16B20/20 , G16B20/30 , G16B2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中国人群乳腺癌精准诊疗的检测基因集,包含了539个突变基因、24个拷贝数变异基因。所述基因集全面覆盖了中国人群乳腺癌的高频突变基因、遗传易感性基因、靶向用药指导相关的基因与耐药相关的基因。本发明还提供了完整的检测方案,包括捕获DNA探针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方法和临床解读流程。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新鲜肿瘤样本、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和血液样本,可一次性检测肿瘤的胚系和体细胞的突变、插入和缺失、拷贝数变异、肿瘤突变负荷和基因组二次打击。本发明检测结果为乳腺癌的诊断、评估和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为临床试验提供分组依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和乳腺癌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