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31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0574547.7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的方法,涉及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的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铝合金薄壁构件的整个机加工过程进行模拟的计算量很大的问题,测试坯材的残余应力和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的表层残余应力,用等效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代替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将坯材的残余应力输入到ABAQUS有限元软件,去除机加工过程中需要去除的部位,将等效表层残余应力施加到ABAQUS分析模型,计算由于坯材的残余应力释放和机加工表层残余应力共同作用下的铝合金薄壁构件形变量,从而可以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本发明可用于预测铝合金薄壁构件机加工产生的形变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298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10509737.8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它涉及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属热处理工艺领域。本发明所述永磁材料为Fe-Cr-Co合金、Alnico合金以及Sm-Co合金,在高温、低温以及冷热循环条件下进行稳定化处理。技术要点:步骤一:将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在500℃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二:将完成步骤一的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取出并迅速放入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冷却,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三:多次连续重复步骤一、步骤二,重复次数为至少30次。高温最高达到500℃,低温为-196℃,冷热循环是高温500℃与低温-196℃两个温度点之间进行温度循环,以达到器件对永磁零件磁性能的稳定性指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298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09737.8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它涉及永磁零件磁性能稳定化处理方法,属热处理工艺领域。本发明所述永磁材料为Fe-Cr-Co合金、Alnico合金以及Sm-Co合金,在高温、低温以及冷热循环条件下进行稳定化处理。技术要点:步骤一:将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在500℃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二:将完成步骤一的待处理的永磁零件取出并迅速放入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冷却,并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步骤三:多次连续重复步骤一、步骤二,重复次数为至少30次。高温最高达到500℃,低温为-196℃,冷热循环是高温500℃与低温-196℃两个温度点之间进行温度循环,以达到器件对永磁零件磁性能的稳定性指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7256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05383.6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D5/32 , C09D163/00 , C09D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收剂以及一种耐腐蚀吸波涂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吸波性能,属于吸波涂料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收剂,包括以下组分:改性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碳化硅、石墨烯、聚多巴胺、氧化铝和氧化钛。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吸波涂料并不能做到耐腐蚀性能和吸波性能兼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改性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碳化硅、石墨烯、聚多巴胺、氧化铝和氧化钛复配得到了一种复合吸收剂,各材料之间能够实现吸波性能的互补,用于吸波涂料中能够产生优异效果,最小反射损耗RLmin可达‑61.53dB,吸波频宽范围在10.1~14.2GHz。并且采用本发明复合吸收剂制备得到的耐腐蚀吸波涂料其防腐蚀性能和耐盐水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可用于海洋用基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33800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1045438.3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镁合金薄壁舱段制造变形的校形方法,属于热处理变形控制领域。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铝镁合金薄壁舱段制造过程中变形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舱段构件外廓测量,形成数模并将其与理想舱段数模进行三维比对,获得圆度变化的空间分布;通过热模拟实验和蠕变试验获得舱段构件的材料变形和蠕变本构关系;设计和制造内撑工装,对舱段构件变形位置进行可调节约束;建立有限元仿真平台对约束热处理过程中应力分布、应力‑蠕变演化以及卸载回弹进行系统的预测并据此进行加载位置和加载强度的选择;将舱段构件与内撑工装同时放入热处理炉进行热处理。它主要用于舱段制造过程的形状矫正和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9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56879.0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D5/32 , C09D5/30 , C09D1/00 , C09D7/61 , B05D7/14 , B05D3/12 , B05D5/00 , B05D3/04 , B05D3/02 , B05D3/10
Abstract: 一种可以调控吸波性能的高温隐身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温吸波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高温涂层吸波性能低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微弧氧化法对金属基板进行预处理使金属基板表面预先形成磷酸盐涂层;步骤2、将高温陶瓷骨料、磷酸盐胶粘剂、固化剂和Co基高温吸收剂按照预设质量分数混合搅拌制备涂料;步骤3、将所述涂料涂覆于预处理的金属基板表面,室温静置硬化,转移至高温炉内保温,待涂层完全固化后即在金属基板表面获得高温隐身涂层。本发明适用于高温隐身涂层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6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10302.3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1N23/203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钛变形过程介观应力和织构的半定量预测及可视化方法,属于材料塑性变形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仿真手段或实验方法难以获取介观应力的难题,避免了介观应力的实验表征对设备的高要求以及高成本问题。本申请以代表体积元RVE为载体建立晶体塑性模型,将EBSD表征或XRD测量获得织构导入代表体积元RVE,代表体积元RVE由钛合金α相组成,包含了原始实验材料的织构信息,随后进行的晶体塑性仿真考虑了α钛合金的滑移和孪生变形行为,可以获得并可视化材料在多种外载荷作用下的介观应力、织构演化信息,对于研究α钛合金变形过程的介观应力演化以及介观应力诱发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问题至关重要。
-
公开(公告)号:CN11054113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807341.2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2F1/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激发形核的Al‑Cu‑Li合金形变热处理工艺,属于航空航天构件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显著促进Al‑Cu‑Li合金热变形再结晶、获得等轴细晶组织。本发明方法如下:对合金铸锭通过均匀化退火获取均匀分布、微米尺度的T1相(Al2CuLi),然后热压变形,再高温退火。本发明实现了Al‑Cu‑Li合金中高稳定性再结晶组织可控获取,再结晶程度高、细晶效果显著、组织稳定,可以显著弱化合金织构、降低合金各向异性,从而提高合金多向承载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本发明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Al‑Cu‑Li合金综合服役性能、拓其在航空航天构件中的应用范围,提升材料/构件等产品的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11416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866706.1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力与渗氢条件下金属表面电势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应力加载机构、渗氢机构和表面电势测量机构,应力加载机构包括基座、试样、压头、螺母和千分表,试样、压头和螺母均设置在基座内;表面电势测量机构包括KPFM测试系统、开尔文探针和样品台,开尔文探针与KPFM测试系统相连,开尔文探针用于对试样表面电势检测,试样通过导线与样品台相连;渗氢机构包括电化学工作站、充氢槽、充氢溶液、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充氢槽置于样品台上,基座置于充氢槽中。本发明能够将应力加载与渗氢过程相结合,采用试样底面充氢方式实现氢渗透与开尔文探针的并行测试,完成金属试样在应力与渗氢耦合条件下的表面电势原位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167456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48162.7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舱段构件圆度控制的可调节内撑约束装置,属于制造变形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舱段类构件在热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圆度畸变的问题。它包括中心限位柱及至少两个同轴套装在中心限位柱上的环向顶正组件,其中每个环向顶正组件均包括安装件及若干顶块,所述安装件套装在中心限位柱上,若干所述顶块呈环形布置在安装件外部且与安装件螺纹连接,所述顶块上靠近舱段内腔型面的一侧面与舱段内腔型面随型设置。通过本申请能够实现舱段类构件中位置、强度可调节的支撑性约束。可对舱段内腔多位置形成约束支撑,有效抑制舱段类构件热处理过程中的圆度变化、或结合热处理对构件中既有的圆度异变位置进行校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