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用于柳树优良品种遗传鉴定的专用引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55558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0193774.4

    申请日:2017-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用于柳树不同品种遗传鉴别的专用引物及其应用,该方法针对国家林业局已经授权的柳树优良品种,开发出了16对用于柳树不同品种鉴定的微卫星引物。利用本发明的柳树专用引物,进行柳树不同品种遗传鉴定,鉴定方法操作简单、高效,鉴定的准确率高,为柳树不同品种真实性鉴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手段。本发明将为柳树良种的使用提供重要的监督检验方法,其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簸箕柳抗性苗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8818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79029.X

    申请日:2015-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簸箕柳抗性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外植体和制备和预培养、侵染菌液的制备、侵染、共培养、洗菌,分化筛选培养直至分化出可见卡那霉素抗性芽,转移到不定芽伸长筛选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待抗性芽伸长至1-2cm,将每个抗性芽分离独立,移入生根筛选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继代培养即可得到完整的抗性苗。该方法包括从外植体选择、培养基筛选、激素调配、抗生素敏感性、培养条件等方面建立出簸箕柳抗性苗的系统制备方法,为林木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新途径。

    一种快速检验加拿大紫荆种子质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0525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357063.3

    申请日:2012-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验加拿大紫荆种子质量的方法,先切开种皮,再将种子置于铺有脱脂棉的发芽床上缓慢吸水至充分吸胀,将已充分吸胀的种子用450-550mg·L-1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0-24h,然后将种子放在25℃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4d,检查发芽情况。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种子休眠的解除并使其萌发,为加拿大紫荆播种育苗前种子的质量检验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用于鉴定油茶品种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和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02321768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321973.1

    申请日:2011-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油茶品种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和试剂盒,该方法分别以待鉴定的油茶样品DNA和标准对照样的DNA为模板,在相同引物对引导下进行PCR扩增获得产物,对产物进行电泳,对电泳结果进行基因型比对,基因型不同为不同品种,否则进行相同概率计算,达不到检测要求,继续选择引物进行PCR鉴定,直至符合鉴定概率要求即可;与现有的油茶鉴定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包括:利用10对油茶专用微卫星引物,进行油茶品种的遗传真实性鉴定,鉴定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鉴定的准确率高。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开发出相应的检测试剂盒,用于油茶品种遗传真实性鉴定,具有使用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的优点,检测结果可靠、稳定、准确,为油茶品种遗传真实性鉴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手段。本发明将为油茶良种使用的监督检验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凤丹’组培快繁及高效再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56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75038.4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凤丹’组培快繁及高效再生的方法,属于牡丹快速培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凤丹’快繁及再生效率低、生根率、增殖率不佳、根系状态不佳、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效果差等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凤丹’组培快繁及高效再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启动培养、S2增殖培养和S3生根培养;其中,步骤S1采用的启动用培养基包括NN69和IBA;步骤S2采用的增殖用培养基包括NN69、CPPU和IBA。本发明开创性地采用NN69基本培养基和CPPU+IBA生长调节剂组合用于牡丹培育,构建了牡丹组织愈伤再生体系并优选了组培扩繁中的培养条件,使得组培苗增殖系数高、成苗率高、成本低、收益大,实现了‘凤丹’种苗的工厂化生产。

    望春玉兰MbiPTS基因及其在鉴定、合成和/或提高望春玉兰中小白菊内酯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263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91218.7

    申请日:2024-06-19

    Inventor: 戴晓港 尹佟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望春玉兰MbiPTS基因及其在鉴定、合成和/或提高望春玉兰中小白菊内酯的应用,所述望春玉兰MbiPTS基因的CD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首次发现望春玉兰根皮中控制小白菊内酯合成关键基因MbiPTS,当MbiPTS基因ORF的第1057bp~1059bp位点之间有一个单碱基A缺失时,导致MbiPTS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在1065bp出现TAA终止密码子,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则该望春玉兰不含有小白菊内酯。该位点的检测可用于鉴定望春玉兰中是否含有小白菊内酯。将望春玉兰MbiPTS基因过表达载体注入不含有小白菊内酯的望春玉兰的下胚轴可恢复小白菊内酯的合成,为提高望春玉兰根皮小白菊内酯含量提供基础。

    山新杨微管蛋白PdbTUBG基因及其敲除载体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0531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202071.5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山新杨微管蛋白PdbTUBG基因及其敲除载体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山新杨微管蛋白PdbTUBG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敲除系统包含SEQ ID NO.3‑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以山新杨组培苗幼嫩叶片为材料,通过克隆得到山新杨微管蛋白PdbTUBG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其敲除载体CRISPR/Cas9,转入山新杨中,得到抗性转基因植株。与山新杨野生型组培苗(WT)相比,山新杨抗性转基因植株组培苗(#104、#107、#111、#176)茎部生长发育延缓,植株出现矮化的现象,但根系中侧根生长得到显著的增强。

    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方法和移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6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645689.9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方法和移栽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MS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20g/L蔗糖、4g/L琼脂、0.2mg/L6‑BA和0.8mg/LIBA。利用本发明所述培养基培养空气凤梨可以使愈伤诱导率和不定芽分化率均达100%,增殖系数达到15,成功获得空气凤梨再生植株。打开空气凤梨组培再生植株培养瓶瓶盖,用自来水将植株底部培养基冲洗干净后进行移栽,当组培苗叶表面鳞片形成前,移栽的最适基质为带孔栎木;组培苗叶表面鳞片形成后,移栽不受基质的限制。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空气凤梨组培苗移栽,其成活率可达100%。

    山新杨PdbSPL28基因及其改造后的PdbSPL28-r序列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216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236922.6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山新杨PdbSPL28基因及其改造后的PdbSPL28‑r序列和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山新杨PdbSPL28基因的单倍型I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和3所示。保证单倍型I氨基酸序列不变,对核苷酸序列中存在的miR156靶位点进行遗传改造后的PdbSPL28‑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构建PdbSPL28‑r的过表达载体转化到山新杨叶片中;培育筛选并获得转基因山新杨植株。结果表明,野生型山新杨对不同间座壳属真菌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而转基因山新杨对两种间座壳属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感病指数极显著低于野生型,抗病能力较强。

    一种培育不飞絮无花粉美洲黑杨的方法及其采用的sgRNAs

    公开(公告)号:CN116218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62653.9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不飞絮无花粉美洲黑杨的方法及其采用的sgRNA,属于生物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对美洲黑杨雄株Y染色单体上特异序列进行分析,设计靶向Y特异序列(YHS)的保守sgRNAs,利用CRISPR技术,在杨树雄株中实现对Y特异序列进行有效编辑,促使杨树性别转换,同时对调控杨絮发育的基因进行编辑,创制不飞絮无花粉杨树新种质。本发明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手段创制不飞絮无花粉杨树新品种,克服杨树飞絮及花粉污染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