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1258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08298.5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杨、柳无土栽培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柳无土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种子置于培育装置中,覆膜后培养;(2)待幼苗长出3~5片叶片后,施加1‰浓度的营养液;(3)待幼苗植株高1.5~2.5cm后,去膜,施加5‰浓度的营养液;(4)待幼苗植株高4~6cm后,施加1%浓度的营养液。本发明杨、柳种子无土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大大提高杨、柳杂交子代的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81258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1608298.5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杨、柳无土栽培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柳无土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种子置于培育装置中,覆膜后培养;(2)待幼苗长出3~5片叶片后,施加1‰浓度的营养液;(3)待幼苗植株高1.5~2.5cm后,去膜,施加5‰浓度的营养液;(4)待幼苗植株高4~6cm后,施加1%浓度的营养液。本发明杨、柳种子无土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大大提高杨、柳杂交子代的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1839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07981.6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丹远源杂交胚挽救成苗的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于牡丹远源杂交胚挽救成苗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萌发培养基、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该专用培养基得到的一种牡丹远源杂交胚挽救成苗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授粉后适时进行胚拯救操作,克服了牡丹与芍药远源杂交过程中常见的胚败育问题,通过优化种子消毒、胚分离、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能够有效促进胚的正常发育,且分阶段的诱导及分化培养策略,确保胚愈伤组织形成,并向成体植株的有效转化,显著提高了牡丹与芍药远源杂交过程中的胚拯救成功率,为油赏兼用牡丹新品种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42630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645689.9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方法和移栽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MS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20g/L蔗糖、4g/L琼脂、0.2mg/L6‑BA和0.8mg/LIBA。利用本发明所述培养基培养空气凤梨可以使愈伤诱导率和不定芽分化率均达100%,增殖系数达到15,成功获得空气凤梨再生植株。打开空气凤梨组培再生植株培养瓶瓶盖,用自来水将植株底部培养基冲洗干净后进行移栽,当组培苗叶表面鳞片形成前,移栽的最适基质为带孔栎木;组培苗叶表面鳞片形成后,移栽不受基质的限制。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空气凤梨组培苗移栽,其成活率可达100%。
-
公开(公告)号:CN117426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645689.9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方法和移栽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MS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20g/L蔗糖、4g/L琼脂、0.2mg/L6‑BA和0.8mg/LIBA。利用本发明所述培养基培养空气凤梨可以使愈伤诱导率和不定芽分化率均达100%,增殖系数达到15,成功获得空气凤梨再生植株。打开空气凤梨组培再生植株培养瓶瓶盖,用自来水将植株底部培养基冲洗干净后进行移栽,当组培苗叶表面鳞片形成前,移栽的最适基质为带孔栎木;组培苗叶表面鳞片形成后,移栽不受基质的限制。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空气凤梨组培苗移栽,其成活率可达100%。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46449.6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簸箕柳叶肉原生质体游离方法及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方法。本发明以簸箕柳组培苗及容器苗叶片为材料,利用酶解法(纤维素酶R10和离析酶R10)游离叶肉原生质体,然后利用聚乙二醇(PEG)法将载体p2GWF7导入得到的簸箕柳叶肉原生质体中,建立簸箕柳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利用本发明方法最终得到的原生质体的产量高达1.57×107个/gFW,且原生质体转化效率达74.3%。本发明为高通量开展簸箕柳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