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可穿戴注意力评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665554U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20299626.3

    申请日:2012-06-26

    Abstract: 一种无线可穿戴注意力评估装置,其特征是:弧形头箍内侧镶嵌有四个脑电采集电极,脑电采集电极的位置分别与人脑左颞中区、右颞中区、左中央区、右中央区对应;所述弧形头箍的两端外侧安装有弧度与头箍相同的弧形肌电连接杆和弧形眼电连接杆,所述的弧形肌电连接杆、弧形眼电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肌电采集电极、眼电采集电极;弧形头箍的一端还设有信号采集发射盒,信号采集发射盒内设有无线数据发射器、信号处理器;所述的信号处理器同时与无线数据发射器、脑电采集电极、肌电采集电极和眼电采集电极电连接。该装置能够在无线方式下对测试者的注意力状态进行评估,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舒适。

    一种全方位模型展示台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70884U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20180280.4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方位模型展示台,属于立体模型展示技术领域。它能有效实现位于载物台上的模型全方位拍摄,能够较为简单地展示模型各个视角。本实用新型包括载物台、剪叉式升降架、锁定装置和摄像装置;所述的载物台具有台面板上设置的定心轮与轴向定位装置和下方设置皮带轮电机,由电机驱动透明圆盘旋转。所述摄像升降机构包括旋转支杆、蔡氏直线运动机构、摄像机夹具和摄像机。该种模型展示装置可以全方位拍摄位于载物台上的模型,能够较为简单地实现各个视角之间的转换;并能通过摄像设备实时将图像传输至常用电子设备或投影至大屏幕,方便观察。主要用于立体模型的全方位演示。

    可防止夹伤的汽车自动车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239132U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20217873.9

    申请日:2013-04-26

    Abstract: 一种可防止夹伤的汽车自动车门装置,其车门(10)与门控油缸(3)的一端铰接,门控油缸(3)的另一端与门框(11)铰接;门控油缸(3)的油路通过电磁比例阀(18)与汽车的液压系统相连,电磁比例阀(18)的控制端与汽车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的车门(10)内壁边缘安装有红外发射器(1),门框(11)上对应位置安装有红外接收器(2);红外发射器(1)和红外接收器(2)均与汽车中央控制系统相连。该种汽车自动车门装置能有效的防止在关闭车门的过程中夹住人的手脚或其他部位,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它具有自动开关门功能,不需下车开关门,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一种车用多功能儿童搁板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86897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710306.2

    申请日:2012-1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多功能儿童搁板,包括靠板、置物板、垫脚板,其特征是:靠板前面的顶部、中下部均横向设有柔性的环形安装带,靠板前面顶部的环形安装带上还竖向设有两根柔性的拱形肩带,环形安装带、拱形肩带套合于汽车座椅的靠背上;靠板后面的靠近两侧处竖向设有中空的拱形卡腔,拱形卡腔的外壁开有卡孔;拱形卡腔与置物板、垫脚板之间均通过支撑架连接;支撑架的一端固结于置物板或垫脚板底部,另一端顶部设有挡块,底部设有多个卡齿,挡块和卡齿卡合于卡孔的内壁上。该装置安装在汽车前排座椅背面,为坐在后排的儿童提供脚部支撑和玩具食品放置架,从而提高儿童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一种可观察汽车前下方的外后视镜

    公开(公告)号:CN202944256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657269.3

    申请日:2012-12-04

    Abstract: 一种可观察汽车前下方的外后视镜,包括空心的外后视镜外壳、镜片,其特征是:连接杆一、连接杆二穿过内侧壳下侧壁后分别与外侧壳外底部、内底部铰接;内侧壳顶部纵向设有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均设有电机,电机主轴分别通过齿轮一、齿轮二与带齿驱动杆一、带齿驱动杆二带齿端啮合;带齿驱动杆一、齿驱动杆二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前支撑板侧壁、后支撑板侧壁后,穿过内侧壳上侧壁分别与外侧壳外顶部、内顶部铰接。该种外后视镜可使驾驶员在不离开驾驶座的前提下,方便地观察汽车车头及汽车前面两侧的情况,帮助驾驶员独自完成泊车,有效避免刮擦和磕碰等事故发生,提高泊车安全性和便利性,保证安全驾驶、降低安全隐患。

    基于轮毂电机的电动车多模式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996409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263524.5

    申请日:2014-0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全方位转向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车架、方向盘、车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通过固定在轮毂电机定子上的悬架座与轮毂电机相连接,轮毂电机的转子与车轮的轮毂固定连接,轮毂电机的转子上安装有带制动卡钳的刹车片;所述的车轮均通过与悬架座相连的独立转向机构和联动转向机构配合完成转向运动。采用该全方位转向系统的电动车辆能够实现零半径转向和横向行驶,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好,泊车等的操作更加简单,节约了能源和城市车位空间。

    一种卡合式内后视镜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331954U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20417703.5

    申请日:2013-07-13

    Abstract: 一种卡合式内后视镜,包括内后视镜的外壳、外壳上嵌合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的背部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的外壳背部的左侧的上部铰接左扣爪上臂,左调整丝杆穿过左扣爪下臂与左扣爪上臂下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左扣爪下臂的下端内折形成左横撑;所述的外壳背部的右侧的上部铰接右扣爪上臂,右调整丝杆穿过右扣爪下臂与右扣爪上臂下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右扣爪下臂的下端内折形成右横撑;所述镜片的长度为35-50cm。在高速道路上行驶或倒车等需要观测车后方及车体侧后方时,可将该卡合式内后视镜卡合于已有的内后视镜上,扩大驾驶员的车后视野范围,消除视野盲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种大型机动车辆无盲区雨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847648U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20538685.1

    申请日:2012-10-19

    Abstract: 一种大型机动车辆无盲区雨刮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左雨刮臂、右雨刮臂,左雨刮臂和右雨刮臂上的雨刮片,驱动机构通过柔性齿条同时与左雨刮臂、右雨刮臂的始端齿轮配合;其特征是:驱动机构通过柔性齿条与左雨刮臂的始端齿轮配合的具体方式是:柔性齿条与堕轮啮合,堕轮与左雨刮臂的齿轮啮合;左雨刮臂末端通过左连杆与左上雨刮臂中部铰接,左上雨刮臂顶端铰接于挡风玻璃左顶部;右雨刮臂末端通过右连杆与右上雨刮臂中部铰接,右上雨刮臂顶端铰接于挡风玻璃的右顶部;左上雨刮臂、右上雨刮臂上均安装有雨刮片。该种雨刮装置对挡风玻璃的中下部、中上部均刮擦雨水、尘土,增加刮擦区间,扩大驾驶员视野范围,更好的保证安全驾驶、降低安全隐患。

    一种带下后视镜功能的外后视镜

    公开(公告)号:CN202847559U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20540398.4

    申请日:2012-10-19

    Abstract: 一种带下后视镜功能的外后视镜,包括空心的外后视镜外壳、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后视镜外壳顶部开口,外后视镜外壳内壁上横向安装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活动嵌合有旋转台座,固定底座下方安装有电机一,电机一的主轴穿过固定底座与旋转台座底部键轴连接;固定于旋转台座一侧板外壁上的电机二的主轴,与穿过旋转台座两侧板的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中部通过连接杆与下视凸镜相连。该种外后视镜能够安装在轿车及轻型乘用车上,使驾驶员在不离开驾驶座的前提下,能方便地观察汽车车头及汽车前面两侧的情况,帮助驾驶员独自完成泊车,并且有效避免刮擦和磕碰等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泊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从而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降低了安全隐患。

    一种重载车辆轮式驱动电机巡航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367913U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20694200.7

    申请日:2014-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载车辆轮式驱动电机巡航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1)、信号交换系统(2)、人机界面(3)、轮式驱动电机系统(4)和能量管理系统(5);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轮式驱动电机巡航控制装置通过轮式电机驱动重载车辆,并实现自适应巡航功能。通过信号交换系统检测和交换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结合驾驶员的指令信息及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及时传送给车辆中央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轮式电机的动作,实现重载车辆的自适应巡航控制,从而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性,提高重载车辆行驶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