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0944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99353.7
申请日:2021-08-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H01M50/204 ,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9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对航行器电池组进行热管理的方案无法保证电池间温度的均匀性、不具备经济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被动协同冷却的水下航行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针对航行器低、高速航行两种工作模式,分别采用被动冷却和主被动协同冷却的方式,匹配电池组的温控需求,有利于实现电池组的长航时供电。其中:主动冷却采用液冷系统实现,被动冷却采用高导热定型相变材料模块组件实现;在低速工况下,利用高导热定型相变材料模块组件将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以潜热的方式进行存储,防止电池模组温度快速上升;在高速工况下,采用主被动联合冷却,利用液冷系统将相变材料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却剂与航行器壳体外的海水进行热交换,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80943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99338.2
申请日:2021-08-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 , H01M10/6563 , H01M50/2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密闭环境中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及水下航行器电池舱,解决现有常见的散热方式存在散热效果不佳、或对电池组工作及水下航行器工作存在不利影响的问题。针对密闭环境中发热组件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激振器、连接组件、第一弹性振动薄膜以及第二弹性振动薄膜;第一弹性振动薄膜与第二弹性振动薄膜分别位于发热组件的两侧,构成密闭空间,将发热组件容置其中;激振器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之外,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连接组件向所述第一弹性振动薄膜提供轴向往复振动力,使密闭空间内的气体产生循环流动;其中,第一弹性振动薄膜和第二弹性振动薄膜的振动频率及振幅根据低阶模态振型谱确定,并避免与其他组件发生共振。
-
公开(公告)号:CN110311106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51693.6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在水下大电流放电安全性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高温裂解法将自由基单体与碳基材料复合,使得自由基功能化碳基正极一种新型的可在水下大电流放电安全使用的正极材料,它具有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更高的放电倍率、更简单环保的制备工艺以及装置简便优点;方法中使用的无定形碳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子导电率,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添加剂以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但是由于没有电压平台无法作为正极材料;所述方法采用自由基单体通过高温裂解法对现有的无定型碳基材料进行原位富集化高密度生长,以提高其倍率性能和电池内组即锂离子在界面的传输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3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28514.7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流能转化的微小电流的柔性锂电池均衡方法,包括搭载于水下柔性智能体内的海流能摩擦纳米发电装置和柔性锂电池组;建立均衡拓扑结构,获取每个电池的电压,选取最大电压的电池;通过最大电压的电池向所有电容器进行放电,每个电容器均获取电能;利用获取电能的电容器连同海流能发电装置一起向对应的电池进行放电,使整个电池组的电压均衡。本发明通过最大电压电池结合海流能发电装置向各小电压电池充电,以实现多电池间同时进行电压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62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12588.X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92 , H01M8/04992 , G06F18/10 , G06F18/2411 , G06F18/27 , G06N3/126 , G06N20/10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AGA‑SVR的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训练样本集;构建SVR回归模型;定义搜索空间,在搜索空间中随机生成种群并进行初始化;使用训练样本集对SVR回归模型进行迭代训练,计算种群中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并基于适应度在种群中确定亲代染色体;通过对亲代染色体进行基因重组实现种群更新,在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后,将最新的种群中适应度最高的染色体对应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作为最优参数,得到训练完成的预测模型;将采集到的待测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数据输入至预测模型,得出待测燃料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该方法提升了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速度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92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15936.1
申请日:2024-04-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能量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识别的自适应模糊能量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包括获取水下智能体运动时的特征参数,并根据特征参数获取水下智能体的运动工况;获取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构建模型控制器,设置模糊控制器的模糊规则,并确定模糊控制器的参数;获取优化后的模糊控制器;根据优化后的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获取燃料电池的氢耗量。本发明通过设定模糊规则,以及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离线寻优,在保证水下智能体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等效氢耗量,解决了模糊控制参数寻优复杂的问题,算法的收敛性得到提高,保证后续结果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82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71649.5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B60L5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能量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氢电动汽车的多堆燃料电池混合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及系统,包括:获取影响燃料电池退化的影响因素;获取每种影响因素对应的退化因子以及燃料电池的退化程度;建立模糊控制策略模型并进行训练;获取优化后的模糊控制策略模型;对燃料电池能量进行管理。本发明在考虑到燃料电池系统的经济性和耐久性方面的同时,更加准确的控制能量分配,使得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更加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9778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180512.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H02J15/00 , H02J7/00 , H02S10/20 , H02S10/10 , H02N11/00 , B63G8/00 , F03B13/00 , F03G7/05 , H01M10/4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仿蝠鲼潜水器多源俘能‑分布式储能系统及方法,属于水下能源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方法为,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监测仿蝠鲼潜水器实际功率,判断当前所处工作模态;根据当前工作模态,切换对应的俘能模式;通过BMS实时分析仿蝠鲼潜水器各锂电池组电量分布,选取荷电状态最低的锂电池组,优先对其充电;将所选电池组内的单体锂电池按照荷电状态从低到高排列,遵循低电先充的分布式存储策略依次对锂电池进行充电;通过BMS对锂电池组整体效能进行评估,满足下个周期多模态工作需求后停止充电。本发明通过潜水器在多模态下的太阳能、海流能、温差能俘能,结合低电先充的分布式储能技术,以达到仿蝠鲼潜水器能源高效补给、长时自持工作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976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178758.X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H01M10/058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50/107 , H01M50/46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仿蝠鲼潜水器抗应力柔性锂电池制备方法,属于下能源系统技术领域;方法步骤为:将柔性有机正极片、柔性碳基负极片、隔膜与铝塑膜进行裁剪;将极耳固定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对铝塑膜冲压成波浪形;将柔性有机正极片、隔膜、柔性碳基负极片组装为电芯,冲压成与铝塑膜型面一致的波浪形结构,之后贴合于铝塑膜的内侧;对装有电芯的铝塑膜进行热压半封装,然后注入电解液;将装有电芯的铝塑膜完全密封,放入恒温箱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并检测其内阻;使用热压化成机对柔性锂电池初样进行激活,再次测量内阻,对比后判断电池状态;之后封装并裁剪多余的铝塑膜,完成柔性锂电池制备。本发明提高柔性锂电池在反复弯折下的效能与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80944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0999353.7
申请日:2021-08-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H01M50/204 ,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9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对航行器电池组进行热管理的方案无法保证电池间温度的均匀性、不具备经济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被动协同冷却的水下航行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针对航行器低、高速航行两种工作模式,分别采用被动冷却和主被动协同冷却的方式,匹配电池组的温控需求,有利于实现电池组的长航时供电。其中:主动冷却采用液冷系统实现,被动冷却采用高导热定型相变材料模块组件实现;在低速工况下,利用高导热定型相变材料模块组件将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以潜热的方式进行存储,防止电池模组温度快速上升;在高速工况下,采用主被动联合冷却,利用液冷系统将相变材料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却剂与航行器壳体外的海水进行热交换,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