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冷却EGR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342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22557.4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非冷却EGR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软件技术领域,监测发动机在当前时刻下的运行区域;如果运行区域为第一负荷区域,在确定发动机进入突降负荷阶段时,控制EGR阀到达目标开度,直到运行区域由第一负荷区域切换为第二负荷区域时,控制EGR阀由目标开度到达基础开度,其中,第一负荷区域的负荷率大于或等于对应的负荷率阈值、第二负荷区域的负荷率小于负荷率阈值。本申请中第二负荷区域为非冷却EGR系统正常开启的运行区域,第一负荷区域的负荷率高于第二负荷区域,这就可以在发动机进入突降负荷阶段的初期提前开启EGR阀,减少发动机缸内的新鲜空气,从而降低瞬态NOx峰值,减少NOx排放。

    一种进气组件和车辆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118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412160.7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气组件和车辆。将进气接管的一端与进气歧管的第一端连通,进气歧管设有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第一出气端与第一稳压腔的上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稳压腔的上端连通,第一稳压腔的下端沿第一方向设有与第一侧缸盖连通的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第三导流口和第四导流口,第二导流口位于第二出气端的正下方,第二稳压腔的下端通过进气管与第一侧缸盖连通,进气歧管还设有与第二出气端对称的用于减缓气流流速的减速结构,由于本申请通过减速结构有效将进入进气歧管的气体均分至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因此进入V型发动机两侧气缸的进气效率均匀性,并能提升此,能有效保V型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7572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44928.4

    申请日:2024-0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该动力系统包括氢气发动机、后处理装置、固态储氢装置和换热装置。后处理装置连通于氢气发动机,被配置为以氢气作为反应剂处理氢气发动机的尾气。固态储氢装置能够为氢气发动机提供氢气。换热装置设置于氢气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之间,尾气与冷却介质能够在换热装置中换热,该冷却介质在该换热装置与该固态储氢装置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以加热该固态储氢装置,并使该尾气降温。该动力系统能够简化结构,提升尾气的后处理效率,合理利用能量,避免尾气中多余热量的浪费。

    一种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8052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11945.1

    申请日:2024-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喷水喷嘴、第一氢气喷嘴、第二氢气喷嘴、火花塞、预燃室、主燃室和进气道,喷水喷嘴位于进气道内,第一氢气喷嘴位于主燃室内,第二氢气喷嘴和火花塞位于预燃室内,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氢气发动机工况条件;根据预设氢气发动机工况条件获取氢气发动机的工况信息;根据工况信息获取喷水喷嘴、第一氢气喷嘴、第二氢气喷嘴、预燃室和火花塞的控制信息;根据控制信息调整喷水喷嘴、第一氢气喷嘴、第二氢气喷嘴、预燃室和火花塞的启停状态,以完成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降低爆震几率,实现氢气发动的高效率和高功率。

    一种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80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11945.1

    申请日:2024-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喷水喷嘴、第一氢气喷嘴、第二氢气喷嘴、火花塞、预燃室、主燃室和进气道,喷水喷嘴位于进气道内,第一氢气喷嘴位于主燃室内,第二氢气喷嘴和火花塞位于预燃室内,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氢气发动机工况条件;根据预设氢气发动机工况条件获取氢气发动机的工况信息;根据工况信息获取喷水喷嘴、第一氢气喷嘴、第二氢气喷嘴、预燃室和火花塞的控制信息;根据控制信息调整喷水喷嘴、第一氢气喷嘴、第二氢气喷嘴、预燃室和火花塞的启停状态,以完成氢气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控制,降低爆震几率,实现氢气发动的高效率和高功率。

    一种发动机进气侧的漏气检测方法及其漏气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19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752529.4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侧的漏气检测方法及其漏气检测装置,漏气检测方法,包括:S1、确定发动机处于稳定工况;S2、参考所述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换气压差中至少一个参数,对所述发动机的进气侧漏气故障进行判断,其中,当所述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所述换气压差至少之一者满足相应判定条件时,确定所述发动机的进气侧有漏气故障。由此,在发动机处于稳定工况条件下,参考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或换气压差对发动机进气侧进行漏气故障检测,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

    发动机排放系统腐蚀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56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92694.1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放系统腐蚀监测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耦合指令并响应耦合指令;耦合指令为通过阵列电极电化学测控系统中的高速转换开关将腐蚀监测探头中的工作电极全部耦合;腐蚀监测探头安装于测试段管道;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针对每一个腐蚀监测探头的每一个工作电极,对工作电极进行耦合电位和耦合电流的高速扫描,得到耦合电位的扫描结果以及耦合电流的扫描结果;耦合电位的扫描结果以及耦合电流的扫描结果用以表征冷凝水在腐蚀监测探头表面的动态变化信息;动态变化信息包括液相在腐蚀监测探头表面的析出状态以及液相在腐蚀监测探头表面的析出状态及腐蚀监测探头腐蚀速率的加速情况。从而准确获取发动机排放系统的腐蚀速率。

    一种甲醇发动机冷启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167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59671.0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甲醇发动机冷启动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甲醇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燃料加热器对第一通道中的空气和第二通道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监测甲醇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当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温度阈值时,基于甲醇喷射器喷射的甲醇燃料启动甲醇发动机,若进气管总成的进气温度达到第三温度阈值且冷却液温度未达到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三通电磁阀连通第二出口。本申请通过燃料加热器对空气和冷却液同时加热,实现了低温环境下同时对发动机冷却液和进气管总成进行加热,可以快速提升甲醇喷射器喷嘴周围的环境温度,不仅实现了甲醇发动机的冷启动,而且提升了甲醇发动机冷启动的效率。

    一种甲醇喷射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31561.4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甲醇喷射器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可应用于具有甲醇喷射器控制能力的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常规电压参数和反拉电压参数。根据常规电压参数,通过施加常规电压参数指示的常规电压,拉升甲醇喷射器的针阀。在针阀下落的过程中,根据反拉电压参数,通过施加反拉电压参数指示的反拉电压,对针阀施加反拉电压对应的作用力。从而本申请通过施加反拉电压参数指示的反拉电压,对针阀施加作用力,使得针阀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一个与下落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降低了针阀落到阀座时的速度,减少了对阀座的冲击程度,减少由于高速冲击引起的阀座磨损问题,从而延长了甲醇喷射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甲醇喷射器的可靠性。

    一种进气组件和车辆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911888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12160.7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气组件和车辆。将进气接管的一端与进气歧管的第一端连通,进气歧管设有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第一出气端与第一稳压腔的上端连通,第二出气端与第二稳压腔的上端连通,第一稳压腔的下端沿第一方向设有与第一侧缸盖连通的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第三导流口和第四导流口,第二导流口位于第二出气端的正下方,第二稳压腔的下端通过进气管与第一侧缸盖连通,进气歧管还设有用于减缓气流流速的减速结构,由于本申请通过减速结构有效将进入进气歧管的气体均分至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因此,能有效保证进入V型发动机两侧气缸的进气效率,并能提升V型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