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级串联反应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三乙醇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340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40669.3

    申请日:2022-08-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基小分子电化学催化转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三乙醇胺的方法。其首先制备了用于高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到乙烯的氧化铜纳米片电催化剂。在第一级反应中,利用该电催化剂作为催化反应阴极,实现二氧化碳转换到乙烯产物。在第二级反应中,通过制备的金属酞菁双功能催化剂,使用含有溴离子的电解液,在阳极发生乙烯氧化反应,并选择性地生成2‑溴乙醇,同时抑制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副产物的生成;在阴极发生亚硝酸盐还原生成氨;将两电极生成的产物进行原位混合,即可制备得到含有多个碳原子的三乙醇胺。本发明方法,原材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环保、价格低廉,有利于推广应用。

    T-CPS框架下耦合网络元素处理与存储的多层网络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213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5333.3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CPS框架下耦合网络元素处理与存储的多层网络构建方法,该多层网络通过引入MFD模型将网络元素(网络的节点或边)的存储能力与处理能力联合起来,同时考虑了网络元素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及不同策略层间的约束。多层网络考虑两种策略,S1与S2。S1处理速度较快但存储能力弱,S2处理速度较慢但存储能力强,还使用渗流方法分析多层网络上的动态过程,给出了网络的功能性和鲁棒性的评估。多层网络能够在更加微观的角度考虑了交通模拟,网络的功能性和鲁棒性评估能够给出帮助交通决策的指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网络传输过程。

    一种可控合成碳包覆二硫化钼/聚苯胺电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51817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007890.8

    申请日:2016-01-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卢红斌 杨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可控合成碳包覆二硫化钼/聚苯胺电极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宏量制备高性能的复合电极材料。该方法采用二硫化钼本体为原料,利用锂离子插层‑超声剥离得到高导电性的二硫化钼单层纳米片,将制备的二硫化钼与苯胺单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原位聚合成二硫化钼/聚苯胺复合材料,最后以葡萄糖为碳源,经水热合成厚度可控的碳包覆二硫化钼/聚苯胺复合材料用作电极。本发明反应过程简单,易控,并能精确控制材料成分和碳层厚度,得到的碳包覆二硫化钼/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结构可控、导电性好、比电容优异、倍率性能高、循环性能突出等优点,易于实现产业化大规模生产,解决了现有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性能尤其是循环性不佳等问题。

    一种设置选择压模拟抗虫转基因漂移环境风险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336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25285.2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097 A01C1/025 G01N33/5008 G01N33/50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物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设置选择压模拟抗虫转基因漂移环境风险的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人工设置选择压,检测、计算和分析在不同靶标害虫危害水平的环境下,栽培稻群体与野生近缘种群体平均复合适合度变化的差值比,计算出环境风险指数,以此来模拟检测栽培稻抗虫转基因漂移带来的环境风险及风险程度。本发明在整个受控田间实验过程中,不向环境释放任何抗虫转基因栽培稻,不会出现导致环境风险的情况。通过罩笼受控实验,获得栽培稻和野生近缘种群体在不同靶标害虫选择压环境条件下的适合度数据,分析和模拟抗虫转基因漂移后带来的生态风险及其程度。本发明为抗虫栽培稻转基因漂移导致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更为安全的评价方法。

    一种用于气敏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导电印刷油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3175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42570.6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杨超 杨振国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印制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敏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导电印刷油墨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改性脲醛树脂与超导碳黑混合,添加重量分数为5 wt%的固化剂以及恰当的活性稀释剂,即可制得用于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导电印刷油墨。经热固化得到印刷图形,其电阻率在1~5 Ω·m,热分解温度超过25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看到固化后的碳粉颗粒呈现出致密的网状结构。采用本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电油墨,具有黏度易控制,适用于各类印刷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喷墨打印、气溶胶喷射打印等新兴加成法工艺,亦可适用于传统工艺如丝网印刷、凹版印刷等。相比于目前制备化学传感器电极材料的方法,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一种低黏度UV固化阻焊油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66375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282948.1

    申请日:2012-08-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印制电子领域,具体为一种低黏度UV固化阻焊油墨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将环氧树脂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按化学计量比混合,滴加催化剂,升高反应温度至70~100℃,反应2~5小时,得到改性树脂,将上述制备的改性树脂通过活性稀释剂将黏度(25℃)稀释至20~63mPa.s。采用芳基碘鎓盐或锍盐作为光引发剂,引发剂占油墨重量10~15%,在UV灯照射下1min即可实现完全固化。该方法制备得到的UV阻焊油墨具有低粘度、固化收缩率低、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反应步骤简单、条件温和且无溶剂,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可广泛用于印制电子阻焊涂层的印制。

    一种基因工程免疫刺激因子及其免疫增效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792759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022789.2

    申请日:2010-01-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朱乃硕 龚立 杨超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DNA重组和药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因工程免疫刺激因子及其免疫增效的应用。本发明根据生物信息学及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和免疫学原理,设计并合成该免疫刺激因子(ICEM)DNA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ICEM与其他抗原交联,可显著增强这些抗原的免疫效果。ICEM与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联用可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的产生。ICEM可以用作乙肝疫苗的佐剂。

    一种星载电源抗辐照自动化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813898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306586.8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星载电源抗辐照自动化测试装置,测试底板上设置有星载电源、散热风扇、风扇电源、采集仪、二极管、滤波电容、测试线路以及辅助电源,根据滤波电容的充放电特性,来滤除测试过程中测试底板自身存在的信号噪声从而避免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能够防止星载电源在测试过程中烧毁引起电路电流异常,从而能够对星载电源起到限流和保护作用。散热风扇将在星载电源运行过程中多余的热量引导出去,防止因过热而出现工作异常的情况。通过设置数个采样端子能够将所有测试数据完全记录在采集仪中,避免了由于数据过多导致的无法及时记录关键数据的问题,在大幅度降低数据记录的难度、提高数据记录的精度和速度的同时也避免遗漏关键数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