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稻DNA插入或缺失分子标记鉴定籼稻和粳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3878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10037114.8

    申请日:2008-05-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卢宝荣 蔡星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鉴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水稻DNA插入或缺失分子标记鉴定籼稻和粳稻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全基因组DNA序列的比对而获得InDel差异片段所设计的34对特异DNA引物。对目标水稻品种进行DNA提取、DNA片段扩增和电泳分离以及电泳图谱的分析和统计来鉴定籼稻和粳稻品种。具体而言,利用34对InDel引物组合,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凝胶垂直板电泳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稻型等位基因和粳稻型等位基因出现的平均频率(Fi或Fj),计算出被测水稻样品的籼稻或粳稻特性。本发明需用检测样品量少,方法简便快捷,鉴定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用一粒稻谷鉴定籼稻和粳稻的分子标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125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91787.5

    申请日:2010-12-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类型鉴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一粒稻谷(或稻米)和插入或缺失(InDel)分子标记来鉴定籼稻和粳稻的方法。本发明从一粒稻谷中提取DNA,利用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的全基因组DNA序列对比而获得的40对特异InDel引物,对水稻种子中提取的DNA进行片段扩增、电泳分离以及电泳图谱的分析来鉴定该水稻样本的籼、粳稻特性。具体而言,以一粒稻谷中提取的DNA为模板,利用40对InDel引物组合,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琼脂糖电泳获得的分子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样本40个InDel位点上的93-11基因型和日本晴基因型分子指纹计算出的基因频率(Fi或Fj),确定被测水稻种子(样品)的籼稻或粳稻特性。本发明仅需检测一粒种子的样品便可获得结果,方法简便快捷,鉴定准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利用水稻DNA插入或缺失分子标记鉴定籼稻和粳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3878A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810037114.8

    申请日:2008-05-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卢宝荣 蔡星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鉴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水稻NDA插入或缺失分子标记鉴定籼稻和粳稻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全基因组DNA序列的比对而获得InDel差异片段所设计的34对特异DNA引物。对目标水稻品种进行DNA提取、DNA片段扩增和电泳分离以及电泳图谱的分析和统计来鉴定籼稻和粳稻品种。具体而言,利用34对InDel引物组合,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凝胶垂直板电泳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稻型等位基因和粳稻型等位基因出现的平均频率(Fi或Fj),计算出被测水稻样品的籼稻或粳稻特性。本发明需用检测样品量少,方法简便快捷,鉴定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节节麦高分子谷蛋白Dtx1.5亚基编码基因的核酸序列、表达载体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513873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3141815.5

    申请日:2003-07-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小麦野生近缘种节节麦的高分子谷蛋白Dtx1.5亚基编码基因的核酸序列全长和对应的蛋白质序列,以及该蛋白质在微生物中大量表达的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分子谷蛋白Dtx1.5亚基的编码基因是一种与小麦烘烤品质密切相关的基因。目前,该基因被认为可以用于改良小麦的烘烤品质。根据该基因DNA的序列全长已构建相应的微生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它们能大量生产出该蛋白质,将其作为添加剂可以改善小麦的烘烤品质的、可安全食用的面粉。另外,本发明公布的高分子谷蛋白Dtx1.5亚基氨基酸序列及编码这种蛋白质的核酸序列将为该基因导入麦类作物品种并改良其烘烤品质奠定了基础。

    一种特异性扩增引物及其标记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10433A

    公开(公告)日:2003-04-16

    申请号:CN02136960.7

    申请日:2002-09-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特异性扩增引物及其标记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方法。目前用来鉴定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常规方法是种子储藏蛋白的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法,该方法不够精确,且要下一代种子收获后才能检测和筛选,十分影响育种效率。本发明发明了三类引物,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利用不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DNA序列差异和PCR反应的快速高效,能准确检测小麦或节节麦中是否含有来自于节节麦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Dxt1.5,或者是否含有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Dx2,Dx5以及节节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Dxt2或Dxt5。本发明使用方便,快捷,效果良好。

    一种建立转基因漂移环境安全检测的比较杂种群体取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60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58289.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转基因生物环境风险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立转基因漂移环境安全检测的比较杂种群体取样方法。本发明方法利用来自作物中的转基因和一个来自该作物相同染色体但距离该转基因很近而且没有物理连锁的中性分子标记进行取样,分别构建包含转基因或不包含该转基因的杂种后代分离实验群体,使这两个群体的遗传背景无限接近,再通过对这两个群体在同质园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适合度相关性状分析比较,从而准确预测和评价通过天然杂交进入作物野生近缘种的转基因是否会导致环境风险。本发明方法大大降低了由于取样而导致的比较群体(P+和P‑)之间等位基因偏分离的差异以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现象,使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一种水稻抗除草剂转基因逃逸导致环境风险的检测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6373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90335.9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转基因环境生物安全检测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抗除草剂转基因逃逸导致环境风险的检测评价方法。本发明利用人工修饰EPSP合成酶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及其野生稻近缘种群体为分析材料,进行人工杂交,建立含有epsps转基因和不含该转基因的杂种F1群体以及含该转基因和不含该转基因的F2分离代实验群体;将这些实验群体分别在有草甘膦和无草甘膦的环境下进行不同方式种植,并对5个适合度相关性状进行测量。通过计算转基因对群体带来的复合适合度指数,检测抗除草剂转基因逃逸对野生近缘种带来的环境风险。本发明检测结果准确,效率高,对于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生产的环境安全保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转基因逃逸导致的环境风险的检测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130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504128.3

    申请日:2010-10-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物安全检测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转基因逃逸导致的环境风险的检测评价方法。本发明利用抗虫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及其野生近缘种群体为分析材料,经过组合,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含有转基因和不含转基因的杂种F1群体以及含转基因杂种F1代的自交分离F2代群体。将F1群体以及F2分离群体在有虫压和无虫压的环境下进行田间种植,并对各群体的适合度相关性状进行测量。通过比较分析转基因群体的适合度利益和适合度成本,计算逃逸的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带来的环境风险(%)。本发明在受控条件下检测转基因的环境风险,检测结果准确,效率高,对于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生产的环境安全保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用于黄瓜杂种F1“宝科1号”种子纯度鉴定的SSR引物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957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46076.9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黄瓜杂种F1“宝科1号”种子纯度鉴定的SSR引物与方法。该方法包括:(1)黄瓜基因组DNA的提取;(2)选择SSR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3)对PCR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制备“宝科1号”品种的SSR标准图谱;(4)根据凝胶条带的相对位置,与“宝科1号”品种标准图谱对照,鉴定种子纯度。该发明的方法可在1天内将杂交种子“宝科1号”与其父本、母本种子区分开,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杂交种子的纯度,具有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特点。本发明可替代传统杂交种子纯度鉴定的方法,在“宝科1号”的制种、繁种和经销企业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一种利用InDel分子标记预测籼-粳稻杂种F1结实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8127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10034373.0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InDel分子标记检测籼-粳稻杂交亲本遗传分化水平并以其预测杂种F1结实率的方法。通过检测籼-粳杂交亲本的遗传分化水平,就可以有目的的选择杂交亲本并配制具有较高结实率的F1杂种。本发明利用40个InDel分子标记和建立的计算方法,确定了籼-粳杂交双亲的籼-粳遗传分化系数(GDI),同时分析杂交双亲GDI和实测杂种F1结实率(PF)平均值之间的相关性,形成了一种通过分子标记分析双亲GDI来预测籼-粳稻杂种F1结实率的方法。本发明在实施杂交之前就可对亲本进行籼-粳遗传分化系数检测,进而预测杂种F1的结实率,从而有效的选择籼-粳稻杂交双亲。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