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394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562754.X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水生植物的水处理装置和生态恢复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基于水生植物的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处理装置、曝气破碎装置、过滤装置、喷药组件和附属组件,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智能船本体,所述智能船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舱室,所述智能船本体的底部通过智能船本体的动力装置驱动有一对驱动轴;所述曝气破碎装置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曝气破碎装置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驱动轴左端。本发明通过在智能船上安装有曝气破碎装置、过滤装置和喷药组件,智能船在湖中移动时,便可以持续对湖水进行处理,直至水质处理合格,避免了需要常驻人员对湖水进行处理,极大的降低了湖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提高了处理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73670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36408.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磁场强化藻菌共生系统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主要为构建藻菌共生体系,其中小球藻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投加比(密度)为3:1,将其放入污染水体,外加静磁场的条件下,每天磁处理2小时,利用磁性促进小球藻和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同时促进小球藻的胞外多聚物分泌,巩固其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并提升其处理水中污染物的效率。该方法在利用传统的藻菌共生体系处理污染物的同时,添加静磁场处理,不消耗能源,有效地提高了其污染物处理效率,且相比传统的藻菌共生工艺,其水体总有机碳浓度较低,该方法简单,操作灵活、环境友好、且运行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542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10229651.8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低污染水处理的阶梯式复合人工湿地装置。该装置包括高位配水槽、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和厌氧集水池。其中高位配水槽为顶端封口的空腔体,腔体内铺设填料,靠近底部有集水管网;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和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表层种有生态植物,内层铺设基质和填料,底层设有集水管网;厌氧集水池为地下设施,顶端加盖,内层铺设软性填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去污效率高,占地面积、建设成本低,后期管理费用低、操作简单,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低污染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80348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05111.3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 C02F3/32 , C02F3/28 , C02F3/34 , C02F2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Fe(III)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中雌二醇的方法。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加入适量Fe(III)(针铁矿或赤铁矿),构建Fe(III)-微生物交互系统,提升微生物的电子传递效率,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中雌二醇的能力。本发明有效的实现了利用人工湿地去除污水厂尾水中的雌二醇,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的环境生态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542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29651.8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低污染水处理的阶梯式复合人工湿地装置。该装置包括高位配水槽、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和厌氧集水池。其中高位配水槽为顶端封口的空腔体,腔体内铺设填料,靠近底部有集水管网;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二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和三级潜流式人工湿地表层种有生态植物,内层铺设基质和填料,底层设有集水管网;厌氧集水池为地下设施,顶端加盖,内层铺设软性填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去污效率高,占地面积、建设成本低,后期管理费用低、操作简单,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低污染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723547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910199880.9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是在湿地系统B单元之前设置一个渗滤坝A单元,该渗滤坝A单元内设置有纺织材料制成的过滤插板1、生物填料过滤层2、抗渗底4、覆盖层3,湿地系统B单元可以是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等三种湿地中的一种或多种串联或并联。其处理流程是,污水首先经过渗滤坝A单元处理后,出水进入湿地系统B单元进行再一步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方便地解决湿地系统运行过程中易堵塞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491612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77454.7
申请日:2011-11-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生物及微型动物消解污泥的装置及处理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污水降解反应器、污泥消解反应器、污泥沉淀池等,污泥消解反应器内固定微生物组合填料和多个折流挡板,在组合填料上面接种水蚯蚓。污水及在污水降解反应器中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消解反应器,水蚯蚓在反应器中以污泥为生长底物维持代谢,并通过折流挡板增加流程,从而达到消减污泥的目的,未消解完的污泥经沉淀后回流至污水降解反应器或污泥消解反应器,多余污泥的经排泥口排出,经处理达标的水通过排水口排放。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低能耗、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而且排污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2134125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110104426.8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空间构建系统,该系统包括外围围隔、外围生态浮床、中心围隔、中心区域生态浮床、生态“水母”;外围围隔为半封闭式的,外围围隔的内部是从水体中分离出的工作区;中心围隔设置于所述外围围隔内,中心围隔的内部为工作区的中心区域,中心围隔与外围围隔之间为工作区的外围区域;外围生态浮床设置于外围区域内,中心区域生态浮床和生态“水母”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内。本发明迅速吸收水体的营养物质,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起到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浮游动物的生长,吞噬水体中的蓝藻,达到抑制蓝藻的目的,更有利于原有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203144239U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20093219.1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沉淀池、厌氧池、复合塔式生态滤池、水生植物塘和生物气反应器,所述沉淀池上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和厌氧池、复合塔式生态滤池相连接;同时所述沉淀池通过管道和生物气反应器相连。本实用新型利用复合塔式生态滤池和厌氧池的联合作用,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提高生物反应器能源产出率,使污水处理过程实现生态化、低成本和可持续化。
-
公开(公告)号:CN206736035U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20521226.5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生物滤池,其包括初沉池,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和植物池;所述初沉池包括沉淀池池体,沉淀池池体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初沉池上层部分为清水区,下层部分为缓冲沉淀区,所述清水区和所述缓冲沉淀区之间设有若干竖向平行排列的斜板,在所述缓冲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泵,所述复合塔式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滤池池体,生物滤池池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布水器、滤料层和精密滤板,所述精密滤板的下方设有高效增氧曝气装置,所述生物滤池池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连接至植物池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沉淀、过滤效果好,减少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短流和死角区,有效提高了污水的净化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