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00272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752110.9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8G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捷式交通信息实时收发系统,该系统能够运用在汽车或手机上,保证更多的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交通信息的实时收发,从而节省大量的用于交通信息采集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从交管中心实时获取最新的交通信息,选择最优路径出行。该系统基于GIS平台设计,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GPS模块、GIS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信息收发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为处理器模块和存储模块供电;处理器模块分别与存储模块、GPS模块、GIS模块以及信息收发模块互连;GIS模块与人机交互模块互连,信息收发模块与交通管理中心互连。
-
公开(公告)号:CN104821080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093080.4
申请日:2015-03-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104 , G06Q10/04 , G08G1/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宏观城市交通流的智能车辆行驶速度及时间预测方法,首先选取行驶环境下的道路和环境相关变量进行量化;其次建立智能车辆自主驾驶的GIS数据库;其次,结合回归分析法,提出行驶环境下各关键变量的组合法则,得到城市交通网络中智能车辆行驶车速大小与道路设计参数、交通条件、实时路况的多元线性关系。再次,基于梯形密度-流量基本图的宏观城市交通流理论的VLM模型,得到路段的VLM模型的动态和稳态特征,给出城市宏观交通流的速度和时间评价函数。最后,结合路段在不同的车流量密度以及初始状态下的多元线性车速模型,得到城市道路网络中智能车辆的行驶车速约束方程,进而求得满足目标函数的最优行驶车速及其行程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764457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90640.8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C2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车的城市环境构图方法,不依赖于里程计、GPS以及惯导等外部定位传感器,仅采用车载激光雷达返回的3D激光点云数据用较少的粒子完成无人车轨迹跟踪与环境地图构建,为无人地面车辆在未知环境下的自主行驶提供依据;本发明对相邻两帧数据应用ICP算法得到了车辆真实位姿的粗估计,然后在此粗估计附近根据高斯分布撒点。该粗估计虽然不是无人车真实位姿,却是无人车真实位姿的高概率区域,在后续撒点过程用少量的粒子便实现了较准确的定位与构图,避免了传统方法使用大量粒子拟合车辆轨迹,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并有效抑制了由于粒子估计不好带来的粒子匮乏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3134594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10033849.4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面特征标定算法的热像仪与3D激光雷达温控标定靶,该标定靶包括标定平面、发热网、支撑架、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三脚架、隔热手柄、俯仰转轴、水平转轴和电源线。水平转轴和俯仰转轴用于调整标定靶的姿态;三脚架用于调节标定靶的高度,温度控制器通过控制流过发热网的电流调整发热网的发热功率,从而调节发热网的温度。发热网的十字交叉处为热像仪提供红外特征角点,利用热像仪采集标定靶上的红外特征角点,进而得到热像仪坐标系中的标定面特征值;标定平面为3D激光雷达提供共面点云数据,使其能够得到激光雷达坐标系中的标定平面的面特征;最后通过基于面特征的标定算法完成热像仪与3D激光雷达的标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700272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52110.9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8G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捷式交通信息实时收发系统,该系统能够运用在汽车或手机上,保证更多的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交通信息的实时收发,从而节省大量的用于交通信息采集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从交管中心实时获取最新的交通信息,选择最优路径出行。该系统基于GIS平台设计,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模块、存储模块、GPS模块、GIS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信息收发模块;其中电源模块为处理器模块和存储模块供电;处理器模块分别与存储模块、GPS模块、GIS模块以及信息收发模块互连;GIS模块与人机交互模块互连,信息收发模块与交通管理中心互连。
-
公开(公告)号:CN102081826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910093723.X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形的笔记本电脑智能防盗报警装置及方法,属于安全防范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防盗报警装置由一个“USB防盗助手”、一个“主报警器”以及用户操作软件系统组成。用户操作软件系统安装于笔记本电脑上,“USB防盗助手”通过USB接口连接于被保护的笔记本电脑上,与用户操作软件系统建立连接,并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与“主报警器”进行信息交换。基于上述装置的防盗报警方法包括启动防卫过程、防盗报警过程、解除防卫过程。本发明装置使用简单、方便;可通过扬声器和向手机发送报警信号两种方式进行报警,报警及时,并且可以向用户提供远程报警;可自带电池,在笔记本电脑关机的情况下也能处于防卫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532834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810183236.8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GS84椭球与Clarke80椭球的坐标转换方法,属于大地测量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大地测量领域中不同参考椭球下坐标转换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将WGS84椭球下的投影坐标经反解运算转换为WGS84椭球下的大地坐标,并将此大地坐标转换为笛卡尔坐标;然后采用7参数法实现两个椭球下笛卡尔坐标的转换,并得到Clarke80椭球下的笛卡尔坐标;最后将笛卡尔坐标转换为Clarke80椭球的大地坐标,并可依需要经正解运算转换成所需要的投影坐标。采用本方法可获得高达0.1m的转换精度,该精度可满足大多数用户及场合的需要,在大地测量学及地理信息系统领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8760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23335.5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模仿学习的机器人细粒度技能学习与泛化(VLMimic)方法,是一个新颖的视觉模仿学习框架,由VLMs驱动,从人类演示视频中学习可泛化的机器人技能;VLMimic具有知识提取的技能学习器和迭代技能细化的技能适配器,实现了高效的技能习得和适应;本发明构建了一个有效的人‑物交互定位算法,增强了细粒度动作识别能力,并提出了用于VLM推理的层次化约束表示,以减少信息冗余并促进全面动作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在RLBench上的表现超过了其他方法27%以上。在现实世界的操作任务中,VLMimic在已知环境中实现了超过21%的提升,在未知环境中实现了34%的提升。此外,VLMimic在长期任务中表现出了超过37%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47435.4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N3/008 , G06F18/22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时空误差鲁棒的多智能体协同感知方法,涉及机器人感知技术领域,有效解决了由时间延迟和定位错误引起的信息不对齐问题。设计时间增强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时刻增强特征使用时间交叉注意,来实现对当前处理时刻的特征增强,以有效地处理随机时序干扰。提出空间增强方法,从多个尺度对特征进行学习,实现全局上下文信息与局部语义的同时捕获,减少定位误差的不良影响。本发明方法在虚拟仿真数据集以及实测数据集上均开展了实验验证,在无干扰情况下和存在时空多维度干扰的情况下,都凸显了最优的检测效果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21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396691.6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子级金属锰负载的氮掺杂介孔碳纳米微球及其应用,属于多孔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将两种分子量不同的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与盐酸多巴胺以及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配制成单体溶液;先将1,3,5‑三甲苯和单体溶液配制成乳白色的纳米微乳液体系,然后加入氨水进行搅拌反应,得到多巴胺聚合物;将多巴胺聚合物与锰盐水溶液进行搅拌反应,得到负载金属前驱体的聚合物;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下,对负载金属前驱体的聚合物进行煅烧处理,得到所述介孔碳纳米微球。本发明所述介孔碳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而且既可用作CO2还原制备CO的高效催化剂也可用作Li‑CO2电池的高效正极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