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大乘员舱空间的后地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42823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90186.X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大乘员舱空间的后地板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结构领域。本发明包括由汽车左右两侧的后大梁总成、后横梁组成的汽车车架、后地板总成,所述后地板总成在汽车车架连接处设有凸起部,所述汽车车架内置在所述凸起部内,所述后大梁总成包括后大梁和后大梁内板,所述后大梁和后大梁内板组成中空的腔体,后大梁内板分成固定连接的后大梁前内板和后大梁加强板两个零件,后大梁分成后大梁前段及与后大梁前段固定连接的后大梁连接件两个零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车架大梁内置使地板面下降,增大了乘员舱空间;后大梁内板和后大梁型面相对简单,易于成型,焊接后为封闭腔体,不易回弹;通过零件分块再一次降低成型难度,利于模具开发。

    一种备胎舱加强结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4750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1055661.X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备胎舱加强结构,包括备胎舱、后纵梁和备胎舱加强板,其中,所述后纵梁与所述备胎舱相搭接,所述备胎舱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备胎舱、后纵梁连接,所述备胎舱、后纵梁、备胎舱加强板围合形成三角形封闭腔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备胎舱、后纵梁之间增设备胎舱加强板,用于加强备胎舱的强度,以有效支撑备胎舱,提高备胎舱的应力传递效果,避免应力集中。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6143356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24576.7

    申请日:2016-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 B62D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组件,包括一个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和两个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两个所述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设置在所述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的上表面两端,汽油电子控制单元与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与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与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这样,因为两个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设置在所述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的上表面两端,所述两个所述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与所述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将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和两个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集中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集成度高,感知质量好。

    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30946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09422.1

    申请日:2014-09-29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焊合件具有支架顶面、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后横梁安装面、所述第四后横梁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后横梁安装面之间,第一后横梁安装面、第二后横梁安装面、第三后横梁安装面和第四后横梁安装面围成一封闭的圈。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由四个后横梁安装面共同承担发动机的装配动力的应力,提升了所述发动机后横梁安装支架结构的刚度,是本领域的极大进步。

    一种前地板后横梁与后地板的搭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7048809U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20396430.X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前地板后横梁与后地板搭接领域,提供了一种前地板后横梁与后地板的搭接结构,所述搭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与后地板的后地板横梁,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横梁两侧用于固定后地板的后纵梁,及设置在两侧所述后纵梁上用于调节深度以适应所述后纵梁与其它零件共用的后门槛连接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车型空间布置需要变化时,左/右后纵梁无法共用,需新开模具的技术问题。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851095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453794.9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本体,所述前防撞梁本体向前凸出,包括前壁面和后壁面,所述前壁面上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连接部;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后壁面相连;前防撞梁安装板,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与所述吸能盒的后端相连;前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前防撞梁加强板,设置为支撑板结构,所述前防撞梁加强板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后壁面连接;所述前防撞梁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可将前防撞梁总成结构性能提高并降低成本。

    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411886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696953.X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包括后地板、地板横梁及车架横梁,所述地板横梁与所述后地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车架横梁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下表面且与所述地板横梁上下对称固定,所述后地板左右两端分别与车身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车架横梁下表面与车架小纵梁固定。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地板加强组件有利负载的传递,避免后地板受力过于集中,从而引起后地板变形严重,加大后地板总成的刚度,提升整车的扭转刚度。

    一种C柱传力回路结构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34070U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21292684.8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转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柱传力回路结构。C柱传力回路结构,包括C柱、后大梁、后地板,所述C柱与后大梁连接,所述后地板与后大梁搭接,所述后地板包括有第一车架横梁、第二车架横梁、座椅横梁,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座椅横梁、第二车架横梁依次从前往后排列在后地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座椅横梁、第二车架横梁两端与后大梁连接,所述后地板还包括第三车架横梁,所述第三车架横梁连接在后地板的顶部并位于第二车架横梁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在备胎舱和后座椅下板搭接处新增横梁,在后轮罩和后轮罩加强板下方增加三角撑板,最后与C柱腔体连通,形成完整回路,从而使整个结构显著提升了整车刚度和强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增大乘员舱空间的后地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501907U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621291622.5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大乘员舱空间的后地板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由汽车左右两侧的后大梁总成、后横梁组成的汽车车架、后地板总成,所述后地板总成在汽车车架连接处设有凸起部,所述汽车车架内置在所述凸起部内,所述后大梁总成包括后大梁和后大梁内板,所述后大梁和后大梁内板组成中空的腔体,后大梁内板分成固定连接的后大梁前内板和后大梁加强板两个零件,后大梁分成后大梁前段及与后大梁前段固定连接的后大梁连接件两个零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车架大梁内置使地板面下降,增大了乘员舱空间;后大梁内板和后大梁型面相对简单,易于成型,焊接后为封闭腔体,不易回弹;通过零件分块再一次降低成型难度,利于模具开发。

    一种减压器加强板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06932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0702438.9

    申请日:2016-07-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压器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体,所述加强板主体为单层板体,所述加强板主体与座椅框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中央向下延伸的沉台组。这样,加强板主体采用单板结构,结构相对简单,在制造过程中,加工工艺简单,大大降低了加强板主体的成型性,加强板主体与座椅框直接安装,安装方便,且取消现有技术中的焊合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加强板主体上设置沉台,使得加强板主体的结构形成阶梯状,在受到外力时,结构不容易变形,其结构强度较高。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加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刚性和强度高、降低生产成本和降低成型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