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80899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0980111557.X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2/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628 , B60R2022/4642 , B60R2022/468
Abstract: 当小齿轮体(33)与卷取筒(6)的转动轴线同轴地转动时,被固定到小齿轮体的第一转动体(76)相对于也被同轴地固定到小齿轮体的第二转动体(77)同轴地转动,并且第二转动体在小齿轮体的初始转动期间不转动。由此,被第一转动体可转动地支撑且被装配到第一和第二转动体中的接合构件(29)径向向外突出。如此突出的接合构件与卷取筒接合。在该阶段,由第二转动体的引导部使接合构件响应于相对转动而被按压和移动,以使接合构件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被引导。
-
公开(公告)号:CN101980898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0980111545.7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2/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2/4628
Abstract: 在预紧器机构(17)的气体产生构件(61)由于车辆碰撞而致动的情况下,活塞收纳部(62B)中的活塞(64)从其在管状气缸(62)中的通常位置向上移动。结果,活塞(64)与小齿轮部(71)接触并且使小齿轮体(33)突然转动。此外,构成小齿轮体(33)的一端部的凸台部(74)的底端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基板(65)的通孔(83)处。此外,构成小齿轮体(33)的另一端部的支撑部(72)被可转动地支撑在盖板(57)的支撑孔(125)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218131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680024812.3
申请日:2006-07-10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7 , B60R2021/23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地进行折叠而制作环形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折叠装置及折叠方法。所述安全气囊折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承筒状限制带(11a)并上升的圆柱状的支承件(62)、与支承件(62)同轴并且使所述安全气囊主体(10a)上升而将其收纳在外侧的外筒气缸(63)、具备所述支承件(62)及外筒气缸(63)的作业台(61)、与所述支承件(62)一起将所述筒状限制带(11a)夹持在所述支承件(62)的垂直上方的位置的圆柱状的夹持件(64),在一对板(65)覆盖所述外筒气缸(63)的上部且与所述夹持件(64)的下端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支承件(62)、外筒气缸(63)及夹持件(64)同时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1193776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680020151.7
申请日:2006-06-07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01 , B60R21/2035 , B60R21/21656 , B60R21/2338 , B60R21/2346 , B60R21/237 , B60R2021/21543 , B60R2021/23123 , B60R2021/233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10)从本来应该展开的部位按顺序规则正确地展开的乘员保护性能优异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从充气机(30)产生的气体整流引导到安全气囊(10)的展开初期膨胀的部分的附近的气体整流构件(12`)设置在安全气囊(10)的中央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193775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680020123.5
申请日:2006-06-07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035 , B60R21/201 , B60R21/21656 , B60R21/231 , B60R21/2338 , B60R21/2346 , B60R21/237 , B60R2021/21543 , B60R2021/23382 , B60R2021/2375 , Y10T29/49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安全气囊装置向安全气囊盖(16)安装的装配作业的效率。在将所述安全气囊(10)的充气机安装口周缘固定在缓冲环(22)的状态下,将与筒状限制带(11a)的前端部及其后端部一体连接的安全气囊(10)拉伸到全长位置,保持拉伸的状态将筒状限制带(11a)拉回,将安全气囊(10)向所述筒状限制带(11a)的周围折返,将所述筒状限制带(11a)和安全气囊(10)拉回的同时折叠。接着,将折叠的所述限制带(11a)的所述前端部固定在收纳安全气囊(10)的盖(16)的背面中央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275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80011240.4
申请日:2008-04-09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656 , B60R2021/21543
Abstract: 目的是在方向盘的上部确保气囊的避让通道。在气囊盖(30)上,形成有展开线(34a、34b、35a、35b、35c、36a、36b),气囊盖(30)在气囊膨胀展开时分断为上部开放片(33A)、左部开放片(33B)、右部开放片(33C)、下部开放片(33D)而开放。在左部开放片(33B)上设有装饰部(40),上部开放片(33A)不易钩挂到方向盘的轮部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570173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580049596.3
申请日:2005-04-25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友末基晴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7/083 , B60P7/0846 , B65D63/16 , Y10T24/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更小的力可靠地将带紧固、操作性良好的带紧固工具。带紧固工具(100)的带卷绕机构(5)具备带卷绕轴(7)、与该带卷绕轴(7)同轴地轴支承在主体框架(3)上的手柄(20)、都固定在带卷绕轴(7)上的第1及第2单向离合器(8、9)、设在手柄(20)上而能够与第1单向离合器(8)卡合脱离的第1闩锁(25)、和设在主体框架(3)上而能够与第2单向离合器(9)卡合脱离的第2闩锁(31),各单向离合器(8、9)的内圈部件(11)、外圈部件(10)、以及将这些外圈部件(10)和内圈部件(11)之间的空间部堵塞的两片盖板(16)一体地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434226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183717.9
申请日:2005-01-25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16
Abstract: 在安全气囊装置中,通过简易的结构实现防止安全气囊膨胀时的装饰部件的飞散。即,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将安全气囊罩(50)的安装有装饰部件的凹部从其它部分分开而自由,并连结于不动的连结部件。为此,在安全气囊罩(50)内面形成有:用于划分所述凹部(52)的圆形的撕裂线(Lc);及从该撕裂线(Lc)向半径方向外方延伸、划分各开放片(50a)的多个撕裂线(L1~4)。并且,各开放片(50a)的安装部(50b)被螺钉固定于基板的塑性变形自如的安装片。通过该结构,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所述安全气囊罩的所述凹部保持为不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380925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15709.8
申请日:2008-0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盖板装置中,联动机构(40)包括,在行李舱左右的侧面上,上下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的一对滑轮(45、46);卷挂于这对滑轮(45、46)之间,与行李舱盖板的后端侧连接的第1联动部件(51);在两滑轮(45、46)之间卷挂或卷附有该第1联动部件(51)的转动部件(50);一端与后门连接,另一端卷附卡止在转动部件(50)上,与后门的开闭联动地使转动部件(50)转动的第2联动部件(53)。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车辆设计自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453369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480042387.1
申请日:2004-12-06
Applicant: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杉田圭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错误插入舌板的情况下也能可靠防止意外卡合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包括舌板(3、4)和带扣主体(5、6)的第1、第2带扣装置(1、2)。各带扣主体(5、6)分别具有:框架(17A、17B)、推顶器(20A、20B)、与形成在舌板(3、4)上的卡合孔(14A、14B)卡合的钩部件(18A、18B)、以及释放按钮(21A、21B)。第1舌板(3)从其插入侧末端到卡合孔(14A)之间的尺寸(N)形成得比第2舌板(4)的该尺寸(P)长,而且,第1带扣主体(5)的推顶器(20A)从抵接部(47A)到推动部(48A)之间的尺寸(L)形成得比第2带扣主体(6)的推顶器(20B)的该尺寸(M)短。在第1带扣主体(5)的推顶器(20A)上,形成有抑制钩部件(18A)向卡合方向的转动的抑制用突起部(6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