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饮料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47257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810013177.X

    申请日:2008-09-1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饮料。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鲜芦根汁5~15%、五味子浓缩汁5~10%、菊花0.5~15%、薄荷0.5~5%、蜂蜜10~50%、维生素C0.5~1%、食用香料0.2~0.5%、水余量;制备方法:先制备鲜芦根汁及五味子浓缩汁;按配比取料,在鲜芦根汁中加入菊花、薄荷以及蜂蜜进行糖化,糖化温度为40℃,时间为24h;加入五味子浓缩汁、维生素C及食用香料,混合均匀;过滤,余量用水补足;灭活。本发明具有降压、抗癌、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水肿,咳嗽,糖尿病及肥胖症均有疗效。

    一种融合序列及网络嵌入的病毒宿主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3595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651688.4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nventor: 刘宏生 徐鑫 张力

    Abstract: 一种融合序列及网络嵌入的病毒宿主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预测方法,步骤1: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使用Doc2vec方法提取病毒及宿主蛋白质序列特征,对蛋白质序列进行矢量化;步骤3:构建宿主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病毒蛋白质序列相似性网络;步骤4:使用Node2vec算法提取上述两个网络的特征,将网络矢量化后与序列特征进行数量积;步骤5:根据得到的融合上述两种特征的矩阵,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训练,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预测。本发明考虑到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特征,利用Node2vec模型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特征建模,将网络特征与序列特征融合起来,更好地提高了病毒宿主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预测的正确率。

    基于机器学习和集成方法的化合物血脑屏障渗透性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0256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062505.0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集成方法的化合物血脑屏障渗透性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特征提取,将待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分子指纹生成软件生成指纹序列;第二步,通过低变异特征过滤和高度相关特征过滤进行特征选择;第三步,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以及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分别构建三种基分类器模型;第四步,采用集成方法优化模型。本发明使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和多种分子指纹,开发了计算机集成学习模型来预测化合物血脑屏障渗透性。该模型对新分子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早期筛查。

    一种黑玉米定量富集有机硒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4803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46111.9

    申请日:2020-03-0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黑玉米定量富集有机硒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黑玉米成长阶段的大喇叭口时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富硒营养液。所述富硒营养液由富硒肥料加水制成,所述富硒肥料由亚硒酸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七水硫酸锌制成。通过本发明的富硒方法可以使黑玉米具有较高且安全可控的有机硒含量,进而补充人体所需硒元素,总硒含量在0.35~4.0mg/Kg之间,有机硒含量在0.25~3.1mg/Kg之间,满足人体每日的硒摄入量,并提高了黑玉米的产量和经济价值,为黑玉米在东北地区的广泛种植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一种多重PCR引物及其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734166B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610308352.2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PCR引物及其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重PCR引物,由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H、温和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S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Sc组成。采用该多重PCR引物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快速鉴定致病菌的方法如下:提取大菱鲆病灶部位细菌的总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上述的多重PCR引物,进行PCR扩增;根据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呈像结果判断。本发明经过一次PCR反应可以同时检测三种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常见的致病菌,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一旦有被这三种气单胞菌感染的风险,即能够做到快速鉴定致病源,为养殖户挽回大量损失。

    一种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副溶血弧菌的PCR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405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57290.4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辽宁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 C12Q1/686 C12Q2565/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副溶血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提取水产养殖动物组织的总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述的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引物是针对副溶血弧菌的rec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或pyrH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2;根据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呈像结果判断水产养殖动物是否被副溶血弧菌感染。本发明,使得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更为简便,为今后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副溶血弧菌检测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完善的方法体系,同时为我国水产品病原菌检测和我国食品进出口安全奠定基础。

    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2481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58097.8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培养基由以下原料组成:桦木屑85-95%、蛋白胨0-5%、葡萄糖2-8%、硫酸镁0.05-1.5%、石膏1-3%、每100克桦木屑添加0.5-5ml的鸡蛋清和一定量的水。本发明的培养基能解决桦褐孔菌菌核培养过程中步骤繁琐、培养条件苛刻以及培养时间长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生成的时间。

    一种粪链球菌和酵母菌共生培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4179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093122.5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粪链球菌和酵母菌共生培养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培养基优化配方:蛋白胨24g‰、葡萄糖12-24g‰、酵母粉5-10g‰、初始pH为7.0;培养方法:酵母菌和粪链球菌种子液的接种量分别为2.5%和1.0%,采用粪链球菌种子液先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前期(约4h)后再添加酵母菌种子液的接种方式,于30℃,振荡转速为180rpm,培养20h。然后将酵母菌和粪链球菌在5L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条件为:通气量2.4Lpm、搅拌速率100rpm、罐温30℃、装液量60%,培养24h时。本发明成本低、作用效果稳定、提高了复合菌的数量,增强粪链球菌和酵母菌复合菌剂的作用效果。

    一种芦根大青叶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78672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077830.5

    申请日:2012-03-22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nventor: 刘宏生 赵健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芦根大青叶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饮料是以芦根、大青叶为主要原料,配以金银花、菊花、枸杞子和蜂蜜等天然原料;将芦根大青叶浸提液20~40ml、金银花、菊花和枸杞子混合提取液5~15ml、糖液10~20ml、酸液5~15ml混合,得到芦根大青叶保健饮料;本发明芦根大青叶保健饮料为橙黄色澄清液体,具有芦根大青叶保健饮料特殊混合香味及蜂蜜的味道,酸甜适口,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等功效,是理想的保健饮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