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7887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224076.7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0/00 , C08F4/70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220/68 , C08F216/04 , C08F230/08 , C08F2/02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及其在烯烃配位共聚合中的应用,其中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的结构通式如下式(I)、式(II)所示:本发明催化剂应用于乙烯均相聚合,可高效地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产品。主要是因为配合物存在分子间氟效应的影响,在乙烯聚合中可以有效抑制链转移,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了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了所得聚合物的支化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类催化剂还实现了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得到不同极性的功能化聚乙烯材料。因此,本发明的镍系催化剂在烯烃聚合领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52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55641.6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11C11/401 , G06F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易失性3T1R1C存储电路、矫正电路、DRAM和存算电路。非易失性3T1R1C存储电路包括三个N型晶体管M0、M1、M2、一个称为R0的RRAM和一个电容C0;电路连接关系如下:M0、M1、M2的栅极分别作为控制端用于连接独立的字线WL_A、WL_B和WL_C;M0和M1的源极相连并连接在位线BL上;M1的漏极和M2的源极相连,并连接在C0的一端上,C0的另一端接地;M0和M2的漏极与R0的TE端相连,R0的BE端连接到字线SL。矫正电路用于解决3T1R1C存储电路数据恢复时的数据反相问题,DRAM和存算电路以3T1R1C存储电路为基本存储单元设计。本发明解决了DRAM断电丢数据,以及执行乘累加运算的精度易受到位线电压变化、驱动波动、器件不匹配等因素影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5799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97437.X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氮单体的烯烃复分解聚合方法及其聚合物,以环辛烯单体和单重氮类单体作为反应原料,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复分解共聚,制备获得遥爪聚合物;以环辛烯单体和双重氮类单体作为反应原料,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复分解共聚,制备获得无规聚合物。本发明获得的遥爪聚合物由于两端带有相关的可反应的官能团,可以进一步用于缩聚的反应物、高分子相容剂以及高分子交联剂领域。本发明获得无规聚合物,由于其主链中具有无规分布的官能团,可以应用于高分子相容剂和高分子交联剂,此外由于主链中含有可降解的酯基,可以进一步用于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23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1785.5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F15/04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4/70 , C08F220/14
Abstract: 本发明推出了一系列配备远端刚性三苯甲基的二亚胺镍催化剂,通过引入不同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的官能团,实现了对催化剂性能的精准调控。这些精心设计的催化剂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活性和出色的热稳定性,还能高效催化乙烯聚合,生成分子量、支链密度、熔点等参数均可调的聚乙烯弹性体。此外,它们还具备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的独特能力。这一系列创新催化剂的问世,为聚烯烃弹性体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替代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553231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7200.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7/16 , C02F1/70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纳米建筑学制备钯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室温下,将PdAc溶解在TDI中获得PdAc溶液;将所得PdAc溶液逐步加入到H2O/丙酮混合溶液中,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还原剂,继续搅拌反应,将Pd离子还原为零价Pd‑NPs,过滤收集获得黑色的颗粒状Pd/PPU复合材料。本发明Pd/PPU杂化复合材料在处理连续流动的废水时作为催化剂使用,具有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优异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显示Pd/PPU在填充床连续流动催化转化器中的渗透通量为21000Lm‑2h‑1(LMH),污染物降解率>99%,稳定性高,远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2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82667.6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供电子膦磺酸镍化合物及其应用,其中强供电子膦磺酸镍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式(V)所示:其中,R1选自H、N,N‑二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中的一种;R2为膦骨架上独立的取代叔丁基;R3选自取代H、异丙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中特定的R1基团的共电子效应对聚合活性产生影响,同时结合膦骨架上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基取代的叔丁基基团和R3取代基团的强供电子效应共同展现出了对聚合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所制备的为具有强供电子,高稳定性的聚烯烃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24076.7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0/00 , C08F4/70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220/68 , C08F216/04 , C08F230/08 , C08F2/02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及其在烯烃配位共聚合中的应用,其中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的结构通式如下式(I)、式(II)所示:本发明催化剂应用于乙烯均相聚合,可高效地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产品。主要是因为配合物存在分子间氟效应的影响,在乙烯聚合中可以有效抑制链转移,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了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了所得聚合物的支化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类催化剂还实现了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得到不同极性的功能化聚乙烯材料。因此,本发明的镍系催化剂在烯烃聚合领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05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85106.X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10/02 , C08F2/44 , C08F4/70 , C08K7/14 , C08L23/12 , C08L23/06 , C07C251/20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改性聚丙烯中的应用,属于烯烃聚合及材料改性技术领域,该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玻璃纤维、甲苯、二亚胺镍催化剂、Et2AlCl,在N2环境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充入乙烯气体,进行聚合反应,即得。还提出一种改性PP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65‑100份、改性填料5‑30份和抗氧剂0.1‑0.5份;改性填料为上述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聚烯烃改性PP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提高了其机械、力学性能。基于改性PP材料的基础上,将聚乙烯‑玻璃纤维作为填充材料将其共混制备出一种高弹性,高强度,环保的新型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7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530392.3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10/02 , C08F4/02 , C08F4/70 , C08L23/06 , C08L8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羟基硅橡胶负载α‑二亚胺镍异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应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在α‑二亚胺镍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存在下,使极性单体和端羟基硅橡胶的金属盐反向胶束溶液在‑30~15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金属盐聚合物颗粒,硅橡胶和聚合物形成半互穿交联网络,从而得到端羟基硅橡胶负载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有益效果:硅橡胶负载的α‑二亚胺镍异相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反应中能够提高其反应活性,同时在制备极性单体和端羟基硅橡胶的金属盐反向胶束溶液时,可以对硅橡胶的含量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聚乙烯材料的表面性质的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87480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08367.2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性、可降解的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加入双乙酰乙酸单体和二胺单体,再加入交联剂,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缩聚获得;所述双乙酰乙酸单体具有如下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imgabs0#其中x、y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8的整数。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双乙酰乙酸单体和二胺单体通过缩聚的方法获得高弹性、可降解的弹性体材料,并且此类弹性体材料具有很好的应变恢复值(应变恢复值高达80%)、良好的再处理性能、良好的水蒸汽/氧阻隔性能和粘附性能等,并且该材料含有可降解的基团,使弹性体在闭环循环系统中再次合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