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77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92596.9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PP材料、支化聚乙烯弹性体、竹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PP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75‑95份、改性填料5‑25份和抗氧剂0.1‑0.5份;所述改性填料为支化聚乙烯弹性体;所述支化聚乙烯弹性体通过以下工艺制得:将Et2AlCl、甲苯、二亚胺镍催化剂在N2环境下加入到聚合瓶中,使用聚合反应装置充入乙烯气体,反应得到支化聚乙烯弹性体。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聚烯烃改性PP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竹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提高了其机械、力学性能。基于上述改性PP材料的基础上,将竹粉作为填充材料将其共混制备出一种高性价比,绿色环保的改性PP的竹塑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90825.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232/08 , C08F236/06 , C08F4/70 , C08F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类环烯烃共聚物(COC)的合成方法与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类环烯烃共聚物(CO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降冰片烯、共轭二烯烃类衍生物为原料,在主催化剂(镍(II)催化剂)、助催化剂(三五氟苯基硼烷)的催化下,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共聚物再进行加氢反应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NB与廉价二烯烃共聚后再加氢的方式,另辟新径得到高透明的类COC材料,所含单体插入率可调节,并且易加工。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69851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202874.1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10/14 , C08F4/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甲基‑1‑己烯链行走聚合反应合成高支化度聚烯烃的方法。在这项工作中,二亚胺镍催化剂首次以独特的链行走行为有效的实现了4‑甲基‑1‑己烯(4MH)的聚合,得到较高分子量高度支化的聚烯烃。在助催化剂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或氯化二乙基铝(Et2AlCl)的活化下,该催化体系催化4MH链行走聚合具有较高的转化率,而且得到的高分子量聚(4MH)具有高度的支化度结构(可达230个支链/1000C),并且是具有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45℃),属于无定形聚合物。本发明在低温(0℃)下,4MH实现了活性聚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823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1785.5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F15/04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4/70 , C08F220/14
Abstract: 本发明推出了一系列配备远端刚性三苯甲基的二亚胺镍催化剂,通过引入不同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的官能团,实现了对催化剂性能的精准调控。这些精心设计的催化剂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活性和出色的热稳定性,还能高效催化乙烯聚合,生成分子量、支链密度、熔点等参数均可调的聚乙烯弹性体。此外,它们还具备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的独特能力。这一系列创新催化剂的问世,为聚烯烃弹性体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替代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553231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7200.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7/16 , C02F1/70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纳米建筑学制备钯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室温下,将PdAc溶解在TDI中获得PdAc溶液;将所得PdAc溶液逐步加入到H2O/丙酮混合溶液中,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还原剂,继续搅拌反应,将Pd离子还原为零价Pd‑NPs,过滤收集获得黑色的颗粒状Pd/PPU复合材料。本发明Pd/PPU杂化复合材料在处理连续流动的废水时作为催化剂使用,具有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优异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显示Pd/PPU在填充床连续流动催化转化器中的渗透通量为21000Lm‑2h‑1(LMH),污染物降解率>99%,稳定性高,远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24076.7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0/00 , C08F4/70 , C08F110/02 , C08F210/02 , C08F220/68 , C08F216/04 , C08F230/08 , C08F2/02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及其在烯烃配位共聚合中的应用,其中含有氟效应的N,O‑型镍系催化剂的结构通式如下式(I)、式(II)所示:本发明催化剂应用于乙烯均相聚合,可高效地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产品。主要是因为配合物存在分子间氟效应的影响,在乙烯聚合中可以有效抑制链转移,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了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了所得聚合物的支化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类催化剂还实现了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得到不同极性的功能化聚乙烯材料。因此,本发明的镍系催化剂在烯烃聚合领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49621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310304757.9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D213/81 , C08F110/02 , C08F210/16 , C08F210/14 , C08F4/80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位阻吡啶酰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大位阻吡啶酰胺的结构式为#imgabs0#Ar为苯基、萘基、蒽基中的一种;R1为C1~C20的烷基、I、Br、Cl、F、OCH3、CF3、NO2中的一种;R2为H、tBu、苯基、萘基中的一种。由大位阻吡啶酰胺制备的镍配合物可以单组分引发乙烯等烯烃的均相聚合和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空间位阻效应的提高,保证了阳离子镍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催化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该配合物在乙烯均聚中具有较高的活性,还实现了乙烯与10‑十一烯酸甲酯单体的共聚,得到了具有不同极性单体插入率的共聚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68844.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10/02 , C08F4/70 , C08F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形貌的支化聚乙烯蜡及其制备方法,大位阻吡啶含氟亚胺镍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得到可控的聚乙烯蜡,然后再通过调控聚合条件得到形貌不同的聚乙烯蜡。本申请通过大位阻吡啶含氟亚胺镍催化剂制备聚乙烯蜡,乙烯“一锅法”合成支化聚乙烯蜡,聚合工艺简单,易把控,催化剂用量少,资源消耗低,制备工艺更经济。本申请通过大位阻吡啶含氟亚胺镍催化剂和调控聚合条件来制备不同形貌的聚乙烯蜡。
-
公开(公告)号:CN119505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85106.X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F110/02 , C08F2/44 , C08F4/70 , C08K7/14 , C08L23/12 , C08L23/06 , C07C251/20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改性聚丙烯中的应用,属于烯烃聚合及材料改性技术领域,该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玻璃纤维、甲苯、二亚胺镍催化剂、Et2AlCl,在N2环境下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充入乙烯气体,进行聚合反应,即得。还提出一种改性PP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丙烯65‑100份、改性填料5‑30份和抗氧剂0.1‑0.5份;改性填料为上述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聚烯烃改性PP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提高了其机械、力学性能。基于改性PP材料的基础上,将聚乙烯‑玻璃纤维作为填充材料将其共混制备出一种高弹性,高强度,环保的新型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496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04757.9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7D213/81 , C08F110/02 , C08F210/16 , C08F210/14 , C08F4/80 , C07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位阻吡啶酰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大位阻吡啶酰胺的结构式为Ar为苯基、萘基、蒽基中的一种;R1为C1~C20的烷基、I、Br、Cl、F、OCH3、CF3、NO2中的一种;R2为H、tBu、苯基、萘基中的一种。由大位阻吡啶酰胺制备的镍配合物可以单组分引发乙烯等烯烃的均相聚合和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空间位阻效应的提高,保证了阳离子镍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催化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该配合物在乙烯均聚中具有较高的活性,还实现了乙烯与10‑十一烯酸甲酯单体的共聚,得到了具有不同极性单体插入率的共聚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