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水域蓝藻导流富集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22480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310363719.7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水域的蓝藻导流富集方法与装置。本发明将大水域主导风下风向靠岸的一定区域选作蓝藻导流富集区,用一段拱形挡藻软围隔和两边靠岸的导流门构建成蓝藻导流富集装置,利用拱形挡藻软围隔将来自外面大范围的蓝藻向两侧岸边导流聚集,利用导流门的及时开或关将蓝藻导流到富集区内或防止已富集的蓝藻随风飘散逃逸。蓝藻导流富集装置可以减少富集区内风浪,使富集区内蓝藻始终能上浮水面,便于持续吸取清除。另外,在蓝藻导流富集区内靠底岸一侧利用有利地形构造蓝藻导流富集陷阱与高效吸藻区,使富集区内蓝藻向该区域进一步二次富集,便于更为高效的吸取清除。

    一种富营养化大型湖库生态敏感区蓝藻水华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6370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73288.4

    申请日:2013-12-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富营养化大型湖库生态敏感区蓝藻水华控制的方法。本发明借助自然风力和风向的作用,将大水域的蓝藻导流汇集到一个人为设置的小型围隔区内并防止其再次逃逸,然后通过其中集中放养的高密度的食藻动物将其捕食,在蓝藻密度过高时,再配以人工打捞清除。通过有效的消浪措施,降低围隔区内、外风浪,为蓝藻上浮汇聚创造条件。通过生态敏感区内外常年的种群源控制,减少蓝藻水华爆发的机会,并为其他水生动植物的恢复创造条件,最终形成蓝藻越来越少,其他有益生物越来越多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种大水域蓝藻导流富集的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22480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63719.7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水域的蓝藻导流富集方法与装置。本发明将大水域主导风下风向靠岸的一定区域选作蓝藻导流富集区,用一段拱形挡藻软围隔和两边靠岸的导流门构建成蓝藻导流富集装置,利用拱形挡藻软围隔将来自外面大范围的蓝藻向两侧岸边导流聚集,利用导流门的及时开或关将蓝藻导流到富集区内或防止已富集的蓝藻随风飘散逃逸。蓝藻导流富集装置可以减少富集区内风浪,使富集区内蓝藻始终能上浮水面,便于持续吸取清除。另外,在蓝藻导流富集区内靠底岸一侧利用有利地形构造蓝藻导流富集陷阱与高效吸藻区,使富集区内蓝藻向该区域进一步二次富集,便于更为高效的吸取清除。

    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方法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23547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910199880.9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是在湿地系统B单元之前设置一个渗滤坝A单元,该渗滤坝A单元内设置有纺织材料制成的过滤插板1、生物填料过滤层2、抗渗底4、覆盖层3,湿地系统B单元可以是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等三种湿地中的一种或多种串联或并联。其处理流程是,污水首先经过渗滤坝A单元处理后,出水进入湿地系统B单元进行再一步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方便地解决湿地系统运行过程中易堵塞的问题。

    一种大型富营养化藻型湖泊水景区的生态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190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04852.X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富营养化藻型湖泊水景区的生态恢复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挡藻软围隔和生态消浪带将待恢复的水景区与外面的大湖区隔离开来,减少外湖区水华蓝藻的侵入和风浪;然后在水景区上、下风向靠岸一侧设置排藻门,借助自然风力的作用,将内部自身增殖和外部侵入的蓝藻及时外排;最后在水景区岸边浅水区种植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的挺水植物,在挺水植物区外侧种植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深水区散种浮水植物。整个水景区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藻华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逐渐壮大,水体透明度得到明显提高,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得以逐渐恢复。

    一种有机生活污水预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01518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210151658.3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污水的预处理系统。本发明预处理系统主要由污泥池、初沉池、软性填料池、硬质填料池、集水池串联组成。其中,初沉池为平流式沉淀池,内置污泥泵,间期排泥入污泥池;污泥池隔墙顶端设有通孔,上层清液自通孔流入初沉池;初沉池内上层清液依次排入软性填料池及硬质填料池,最后并入集水池内,达到预处理污水的效果。本发明采用碱性硬质填料,中和前期简单有机物产酸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提高整体废水的pH,减缓或隔断了污水产沼气阶段,有利于复杂有机物的水解;同时,运行路线为折流式,减少污水在池体中的死角,提升了厌氧设施的运行效率;本发明装置污水酸化水解效果好、效率高、投资省。

    一种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水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1821B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110100365.8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治理的生态“水母”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载体、浮体控制器以及锚件组成,三者之间通过固定索17相连。在锚件上设有固定扣;载体主要由支撑骨架、生物载体层、固定浮体以及充气式浮体组成,在所述支撑骨架或充气式浮体上装有绳索管,所述充气式浮体与通向水体外的充气管的一端相通;浮体控制器上装有与充气管相连接的充气管套管;固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述载体上,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扣和绳索管后连接在前述浮体控制器上。本发明作为沉水植物生长载体,其拓展和扩充了水生植物生态治理富营养化技术体系,尤其适合于水质较差的深水水体水质净化;具有模块化操作特征,工业化前景良好。

    一种快速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厂未脱水回流污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5313B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0810042606.6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王寿兵 阮晓峰

    Abstract: 本发明属废弃物快速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厂回流污泥的方法。本方法将污水厂未脱水回流污泥倾倒入一定规格玻璃容器中,以泡沫塑料为浮床,观赏植物种植其中,以普通盆栽土为对照,控制实验温度白天为30℃-35℃,不添加营养元素,不对污泥作处理。观察确定了污水厂未脱水的回流污泥适合观赏植物裂叶喜林芋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无论从鲜重上还是叶绿素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本发明运用生活污水厂回流污泥直接培育裂叶喜林芋,能快速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以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同时又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适用于高原地区石基河床受污染水体净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34799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47554.0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高原地区石基河床受污染水体净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构筑生态瀑潭和种植水生植物两个部分。在选定河床筑坑,周缘建造石彻堤坝式潭壁,上游潭壁上设一系列成瀑管和一条成泉管。该生态瀑潭上游潭壁最上面为尖形分洪或分石堤坝,其中央为中空的控瀑腔。水流进入成瀑管后,由不同位置的出水孔以瀑布形式注入生态瀑潭。流入成泉管里的水流顺管进入潭底形成喷泉。生态瀑潭底部有一层种植基质,可种植水生植物。在生态瀑潭内也可放养一些水生动物,使其栖息繁殖。整个生态瀑潭形成一个景观优美、平衡而稳态生态系统,从而净化水体。

    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23547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199880.9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是在湿地系统B单元之前设置一个渗滤坝A单元,该渗滤坝A单元内设置有纺织材料制成的过滤插板1、生物填料过滤层2、抗渗底4、覆盖层3,湿地系统B单元可以是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等三种湿地中的一种或多种串联或并联。其处理流程是,污水首先经过渗滤坝A单元处理后,出水进入湿地系统B单元进行再一步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方便地解决湿地系统运行过程中易堵塞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