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5842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031554.6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628 , C04B35/622 , C04B35/56
Abstract: 具有高断裂功的三维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它为了解决目前制备方法所获得的三维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组分含量较低、断裂功较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表面沉积裂解碳涂层;二、将超高温陶瓷粉体与无水乙醇以及聚丙烯酸混合,得到超高温陶瓷浆料;三、通过注浆装置将陶瓷浆料注入三维碳纤维编织体内部,待注入出现阻力时,再施加超声振动,反复振动辅助注浆过程多次;四、进行振动辅助真空浸渍过程多次;五、模压后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本发明所制备的三维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本征脆性得到了明显的优化,断裂功高达~1200J/m2。
-
公开(公告)号:CN10821845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30854.2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626 , C04B35/634 , C04B35/622 , C04B35/56 , C04B35/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806 , C04B35/5622 , C04B35/58078 , C04B35/622 , C04B35/6261 , C04B35/63424 , C04B2235/3826 , C04B2235/5248 , C04B2235/5252 , C04B2235/616
Abstract: 超高温陶瓷组分高含量均匀引入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方法,本发明属于超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它为了解决目前将超高温陶瓷引入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方法中超高温陶瓷分布不均匀、组分含量较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超高温陶瓷粉体与无水乙醇以及聚丙烯酸混合,得到超高温陶瓷浆料;二、通过注浆装置将陶瓷浆料注入碳纤维编织体内部,施加超声振动,随后继续进行注浆,完成振动辅助注浆过程;三、将超高温陶瓷浆料和坯体放入反应器中,真空浸渍处理,然后进行超声振动,完成振动辅助真空浸渍过程。本发明利用振动辅助浆料注浆和真空浸渍的复合工艺,使陶瓷浆料在超声波高频振动的作用下充分且均匀分地散在碳纤维骨架中,陶瓷组分含量高,工艺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0701098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322537.3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806 , B28B1/52 , B28B3/126 , B28B3/20 , B28B11/243 , C04B35/565 , C04B35/64 , C04B2235/608 , C04B2235/666 , C04B2235/77
Abstract: 组分高度均匀的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它为了解决目前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中纤维增韧相分布不均匀、微观缺陷较多以及工艺周期长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碳化硅粉体、去离子水和聚丙烯酸混合均匀,得到碳化硅陶瓷泥料,喂入真空练泥机中进行反复练泥,陈腐处理后得到碳化硅陶瓷泥;二、粗轧碳化硅陶瓷泥,碳纤维均匀铺层在表面,然后进行精轧;三、冷等静压成型后进行恒温恒湿干燥,最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进行烧结成型。本发明利用双辊轧制加强纤维在陶瓷泥中的流动与分散,使纤维均匀分布在陶瓷泥中,通过冷等静压成型获得较高致密度且工艺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0478776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78022.1
申请日:2015-04-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无机粉体制备超长SiC纳米线的方法,它涉及一种超长SiC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超长SiC纳米线设备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安全性低、以及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本方法为:(1)按比例称取原料和催化剂;(2)机械混合以上粉体并装入瓷方舟中;(3)将瓷方舟推送至管式炉中央,在氩气保护、常压条件下按照一定程序升降温即得超长SiC纳米线。本发明具有设备要求低、操作过程简单、安全系数高以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该SiC纳米线不仅可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纳米电子元器件,同时还可以作为金属基、陶瓷基和聚合物等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材料。本发明属于纳米线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44520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53437.5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超长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制备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方法制备超长SiC纳米线难度大,并且对原料、设备和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不易操作的技术问题。方法:一、称量;二、球磨;三、预处理活性炭;四、混合含催化剂的碳-硅粉体和步骤三得到的预处理活性炭;五、加热制备纳米线。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设备要求低、实验过程简单等特点。本发明用于制备超长碳化硅纳米线。
-
公开(公告)号:CN108558422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810031554.6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628 , C04B35/622 , C04B35/56
Abstract: 具有高断裂功的三维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它为了解决目前制备方法所获得的三维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组分含量较低、断裂功较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表面沉积裂解碳涂层;二、将超高温陶瓷粉体与无水乙醇以及聚丙烯酸混合,得到超高温陶瓷浆料;三、通过注浆装置将陶瓷浆料注入三维碳纤维编织体内部,待注入出现阻力时,再施加超声振动,反复振动辅助注浆过程多次;四、进行振动辅助真空浸渍过程多次;五、模压后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本发明所制备的三维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本征脆性得到了明显的优化,断裂功高达~1200J/m2。
-
公开(公告)号:CN105036751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560302.9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622 , C04B35/58 , C04B35/565 , C04B35/10
Abstract: 一种采用微纳米粒径级配制备陶瓷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陶瓷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陶瓷粉体成型技术难以获得较高致密度的陶瓷生坯以及烧结体,不能有效提升陶瓷材料的综合性能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一、制备均匀混合液;二、制备单相或多相陶瓷浆料;三、制备陶瓷坯体;四、烧结致密化;即完成。本发明方法在离心凝胶注模工艺下结合陶瓷颗粒堆垛中的微纳米粉体级配问题出发,通过选择合适的粒径级配比例来获得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本发明的整个制备过程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且操作简单,适合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采用级配技术进行离心凝胶注模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0503675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373102.2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634 , C04B35/622 , C04B35/58 , C04B35/119
Abstract: 一种制备均匀致密陶瓷素坯的方法,该方法制备出的陶瓷素胚致密度较高、强度较高且微结构均匀。本方法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制备方法中难以获得颗粒分布均匀且致密化的陶瓷素坯。本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先配置出含有单体、交联剂的预混液并超声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陶瓷粉体以及相应的分散剂进行球磨,再在球磨获得的浆料中加入引发剂并搅拌均匀,注模并离心;进而将该离心后素坯置于一定温度下发生交联固化反应,最后脱模干燥,获得均匀致密的陶瓷素坯。整个制备过程中对设备要求较低、操作简单,且所制备的陶瓷素坯致密度较高且微结构均匀。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制备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13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96987.7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9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2
Abstract: 一种考核飞行器热端部位结构件抗热冲击性能的喷水雾试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涉及热端部位结构件抗热冲击性能的试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飞行器热端部位结构件的抗热冲击性能考核方法不足的问题。试验系统包括马弗炉加热装置、水平试验平台装置、喷水雾快速降温装置、热端部位结构件夹持工装、工装移动杆以及测温装置;方法:一、将热电偶置于陶瓷保护管内,固定在飞行器热端部位结构件上,连接接线器及数据采集仪;二、将紧固夹具与底座连接,然后将粘贴有热电偶热端部位结构件置于紧固夹具中,然后置于定位槽上,调节位置;三、加热热端部位结构件,取出置于定位槽上,喷水雾热冲击并测量降温曲线;四、观察宏观裂纹判断结构件是否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06495725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73336.5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80 , C04B35/622 , C04B35/565 , C04B35/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806 , C04B35/5622 , C04B35/565 , C04B35/622 , C04B2235/3826 , C04B2235/5248 , C04B2235/614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碳化硅纳米线强韧化ZrC-SiC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一种ZrC-SiC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是要解决现有碳纤维与ZrC-SiC复相陶瓷基体相容性低、界面结合差的问题。方法:一、碳纤维表面预处理;二、碳纤维表面催化剂加载;三、碳纤维-碳化硅纳米线多层次增强体制备;四、CF-SiCnws/ZrC-SiC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五、重复步骤四6次,最终得到CF-SiCnws/ZrC-SiC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该方法显著增大了CF与ZrC-SiC陶瓷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用于复合材料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