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无限共轭聚合物的室温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6607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0157097.1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无限共轭聚合物的室温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无限共轭聚合物、p型碲化铋Bi2‑xSbxTe3进行混合球磨,得到复合材料粉体,0<x≤2;将复合材料粉体在240~450℃下进行热压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得到热电材料;其中,所述无限共轭聚合物为采用如下结构式(1)的有机配体与金属元素合成的金属基无限共轭聚合物;其中,R为氨基或巯基,R’为巯基、羟基、羧基或氨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协同调控了热电材料载流子浓度和晶格热导率,提高了热电材料的电学、热学性能,为获得高性能热电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一种含无限共轭聚合物的室温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66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57097.1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无限共轭聚合物的室温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无限共轭聚合物、p型碲化铋Bi2‑xSbxTe3进行混合球磨,得到复合材料粉体,0<x≤2;将复合材料粉体在240~450℃下进行热压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得到热电材料;其中,所述无限共轭聚合物为采用如下结构式(1)的有机配体与金属元素合成的金属基无限共轭聚合物;其中,R为氨基或巯基,R’为巯基、羟基、羧基或氨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协同调控了热电材料载流子浓度和晶格热导率,提高了热电材料的电学、热学性能,为获得高性能热电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一种基于隔离余量方法与脉宽融合策略的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058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735250.X

    申请日:2014-12-04

    Abstract: 一种基于隔离余量方法与脉宽融合策略的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领域。本发明是要解决卫星在轨期间的姿态和轨道控制过程中飞轮将会无法控制没有给出相应的推力器的布局、没有考虑羽流的影响和转动惯量的拉偏、没有考虑隔离余量以及姿态没有达到要求的问题,该方法是通过1获得帆板锁定且卫星不控的动力学模型参数;2确定推力器安装位置坐标;3确定IM的值;4得出轨控LQG序列;5确定出轨控脉宽及喷气方向;6选择姿态控制的推力器喷气;7确定姿态控制推力器的范围;8确定姿态控制喷气时间;9得到等效力矩值等步骤实现的。本发明应用于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领域。

    一种基于隔离余量方法与脉宽融合策略的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90588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735250.X

    申请日:2014-12-04

    Abstract: 一种基于隔离余量方法与脉宽融合策略的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领域。本发明是要解决卫星在轨期间的姿态和轨道控制过程中飞轮将会无法控制没有给出相应的推力器的布局、没有考虑羽流的影响和转动惯量的拉偏、没有考虑隔离余量以及姿态没有达到要求的问题,该方法是通过1获得帆板锁定且卫星不控的动力学模型参数;2确定推力器安装位置坐标;3确定IM的值;4得出轨控LQG序列;5确定出轨控脉宽及喷气方向;6选择姿态控制的推力器喷气;7确定姿态控制推力器的范围;8确定姿态控制喷气时间;9得到等效力矩值等步骤实现的。本发明应用于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领域。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建模与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8455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68440.4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建模与计算方法,本发明涉及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建模与计算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未考虑主要结构类型、破坏标志、关键参数、无粘结筋布置形式、加载方式以及跨数的问题,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准确性。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简支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步骤二、建模;步骤三、计算△σp1。步骤一、基于破坏模式I的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步骤二、建模;步骤三、计算△σp2;步骤一、基于破坏模式II的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步骤二、建模;步骤三、计算△σp3。本发明应用于无粘结筋极限应力领域。

    用于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工艺的催化剂CuO/γ-Al2O3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08170C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10115836.1

    申请日:2006-08-16

    Abstract: 用于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工艺的催化剂CuO/γ-Al2O3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为解决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减少氧化剂ClO2的用量、拓宽pH适用范围,实现高效快速氧化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步骤为:一、将γ-Al2O3进行活化;二、称取90~110g活化的γ-Al2O3,加入CuCl2溶液,浸渍,过滤,弃去滤液;三、将上述处理后的γ-Al2O3投入Na2C2O4溶液中进行沉淀反应,过滤,弃去滤液;四、沉淀后的γ-Al2O3在恒温水浴干燥,再在电热恒温干燥箱内干燥,取出冷却;五、干燥后的γ-Al2O3在马弗炉中焙烧;六、焙烧后的γ-Al2O3取出冷却,即得到催化剂CuO/γ-Al2O3;本发明具有氧化剂ClO2用量少、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出水温度适宜、投加方式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一种基于对数谱图和深度残差网络的供水管网漏损检测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20007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76533.0

    申请日:2025-0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供水管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对数谱图和深度残差网络的供水管网漏损检测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有通过声信号检测供水管网漏损的方法准确率低的问题。包括:采集供水管网的声信号数据;对采集供水管网的声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声信号数据;将得到的预处理后的声信号数据转换为对数谱图;对得到的数谱图进行峰值保留去噪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对数谱图;采用特征提取网络对处理后的对数谱图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向量;将提取的特征向量输入分类网络中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包括:正常信号和漏损信号;基于得到的漏损信号对供水管网中的漏损点进行定位,得到供水管网中漏损点的具体位置。

    一种含金属有机聚合物的室温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977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210157806.6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金属有机聚合物的室温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金属有机聚合物、p型碲化铋Bi2‑xSbxTe3进行混合球磨,得到复合材料粉体,0<x≤2;将复合材料粉体在400~500℃下进行热压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得到热电材料;其中,所述金属有机聚合物为金属酞菁或金属酞菁衍生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金属有机聚合物中代表性的小分子酞菁或其衍生物材料与无机热电材料复合,利用金属有机聚合物材料多孔结构及结构多样性优势,协同优化无机材料电学、热学性能,丰富了优化无机热电材料的手段,为获得高性能热电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跟踪时间-能耗最优轨线的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20778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73422.6

    申请日:2014-06-18

    Abstract: 基于跟踪时间-能耗最优轨线的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方法,涉及一种挠性卫星姿态的机动控制方法。为了解决转动惯量拉偏和损失时间之间的矛盾问题和时间-能耗最优控制的问题,本发明在考虑挠性振动的影响下,根据时间-能耗最优控制方法,从机动开始时刻,实时算出一条最优角度跟踪轨线以及其对应的最优角速度跟踪轨线,并通过PD控制,使滚动通道的姿态角跟踪算出来的这条角度最优轨线,保证在损失时间较少的同时对转动惯量的拉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在考虑时间最优的同时兼顾飞轮的能耗。本发明适用于挠性卫星姿态的机动控制。

    采用无氯烷氧基硅烷制备多晶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35649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010599.2

    申请日:2006-09-25

    Abstract: 采用无氯烷氧基硅烷制备多晶硅的方法,它涉及多晶硅的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制备多晶硅中是采用高压、高温,需使用价格昂贵的设备以及高稳定性的高合金钢,耗能高,硅烷法为粒状多晶硅表面大、易污染,而且工艺过程中采用了氯化物,对人的危害及设备腐蚀严重的问题。方法为:1.采用工业硅和乙醇为原料通过相互作用来制取三乙氧基硅烷;2.采用吸附或蒸馏提纯法分离三乙氧基硅烷;3.将分离出来的三乙氧基硅烷在常压和60~110℃条件下催化歧化,制取甲硅烷;4.采用吸收或吸附法进行甲硅烷提纯;5.将提纯的甲硅烷在硅芯板底经通过热解后进入反应器制备出多晶硅。本发明制备多晶硅的过程中不采用氯元素,生态性好、能耗低,产品的质量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