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失火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000020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163298.3

    申请日:2006-12-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内燃机失火检测方法及系统。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上述各种检测方法的相应缺点,既可以准确地检测失火,又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检测方法按一下步骤进行:a)采集宽带氧传感器的信号作为检测的信号,获得用于失火判断的诊断数据;b)将上述得到的失火诊断的诊断数据与此阈值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等于后者时,既表明发生了一次失火;c)然后以一定的算法计算失火频率,当该失火频率大于预定值时,便向驾驶员输出报警信号。检测系统包括用于采集检测信号的宽带氧传感器、计算发动机一个冲程所对应曲轴角范围内信号差的最大值Δmmax的子程序、失火频率累加值的更新控制子程序、失火判断控制子程序。

    双轴四轮驱动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0999190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163299.8

    申请日:2006-12-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77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设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轴四轮驱动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其目的在于克服克服目前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结构形式复杂;克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采取串联式的布置方案中轮式电机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由前后驱动桥、发动机、电动机组成,发动机与发电机采用机械连接组成发电机组,在前、后驱动桥各布置一个电动机,逆变器分别与发电机、前后电动机、蓄电池电气连接。在发动机上还布置一皮带传动电机,该皮带传动电机也与逆变器电气连接。本发明有利于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操纵性级停车或车辆运行中发电功能;可以实现纯电动模式。此外有利于在现有四轮驱动汽车上改装等。

    一种油冷电驱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541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1039347.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冷电驱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油泵、油路、电磁阀和控制器。油泵与电驱模块连接,用于向电驱模块输送润滑油;油路包括主路和旁路;主路处于常开状态;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旁路;控制器用于:当电驱模块的出油口温度T大于等于最高允许出油口温度T3时,控制油泵以最高转速运行,并控制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当环境温度T0小于车辆运行最低温度T1,和/或,出油口温度T小于最低允许出油口温度T2时,控制油泵以低转速运行,并控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本发明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效率和加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油冷电驱热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自增湿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753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66667.3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增湿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电堆、空气路系统、氢气路系统、氢气循环系统和冷却水路系统。空气路系统包括滤清器、空压机、加湿器和排气阀;氢气路系统包括高压气瓶、减压阀和排气阀;氢气循环系统包括氢气循环泵、气液分离器和电磁阀;冷却水路系统包括水箱、电导率传感器、水泵、去离子器、过滤器和散热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系统的控制方法,即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燃料电池阴阳极两侧的实际压降值,然后与燃料电池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理论压降值进行比较来判断燃料电池内部的水含量,进而针对阴极侧或阳极侧执行相应的水热管理操作,控制精确,使得燃料电池内部维持水平衡。

    一种混合燃料发动机掺水喷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786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55468.3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燃料发动机掺水喷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喷射系统包括:第一燃料泵,其设置在第一燃料油箱中;第一燃料喷射器,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并且通过第一低压油轨与第一燃料燃油泵相连;第二燃料泵,其设置在第二燃料油箱中;第二燃料高压泵,其通过第二低压油轨与第二燃料泵相连;第二燃料喷射器,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并且通过高压油轨与第二燃料高压泵连通;回油管路,其一端与高压油轨连通,另一端连接第二燃料油箱;水泵,其用于将水泵入高压储水腔;高压水泵,其与高压储水腔连通;水喷射器,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并且与高压水泵连通;其中,第二燃料喷射器的轴线与水喷射器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一种带有充电加热系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67201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1314174.5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充电加热系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包括PTC加热系统、温度监测系统、充电系统和控制器。其目的是控制充电桩电网直接向车载PTC加热器供电,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无需消耗动力电池自身电量,不会对其使用寿命和续驶里程造成影响。所述PTC加热系统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所述温度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动力电池温度及电动车周围环境温度;所述充电系统用于给动力电池充电。当动力电池平均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PTC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直至预设最低温度后,充电系统进行正常动力电池充电。充电桩电网电压稳定,可以缩短低温加热时间,保证了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充电、快速充电的要求。

    一种在发动机高温时防烫伤的膨胀水箱盖、膨胀水箱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1292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143279.9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发动机高温时防烫伤的膨胀水箱盖,包括:壳体,其具有内槽,并且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通孔,并且与所述内槽连通,下部设置有止动簧;电磁体,其设置在所述内槽上部;推杆,其上部设置有磁铁,能够与所述电磁体相配合吸引或者分离,下部设置有齿盘,所述推杆能够在所述内槽内相对所述壳体上下滑动,通过所述止动簧确定滑动位置;齿圈,其固定在水箱内部上方,在所述推杆向上滑动时能够与所述齿盘啮合将所述齿盘固定;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电磁铁和所述推杆之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发动机高温时防烫伤的膨胀水箱。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发动机高温时防烫伤的膨胀水箱的控制方法。

    驾车人误踏油门当刹车自动转为急刹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60639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72360.9

    申请日:2014-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驾车人误踏油门当刹车自动转为急刹车装置,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当驾车人误将油门踏板当作刹车踏板踏下时,本发明的装置自动将踏油门的动作转为急刹车,并使车辆刹停,本发明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油门踏板、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节气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节气门控制电机、刹车踏板、刹车控制电机等,当发动机控制单元基于内部算法检测到误踏油门状态时,立即对发动机和刹车系统的工作进行干预与调控,使车辆迅速刹停,本装置能够可靠地避免驾车人误把油门踏板当刹车而造成交通事故。

    在线制氢、局部富氢内燃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777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61142.8

    申请日:2010-05-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Y02T10/62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制氢、局部富氢内燃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为一款联合内燃机控制策略和车辆传动系统控制策略共同实施的控制技术,其中所采用的内燃机一方面采用了汽油、乙醇、生物燃料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同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定时、定量在缸内指定位置喷入氢气,辅助燃烧,从而实现内燃机满足整车转矩需求的同时,能够采用比传统内燃机更高的压缩比,燃烧稀混合气,提高整车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本发明点燃式内燃机采用高压缩比、稀薄混合气、实现快速燃烧、避免点燃式内燃机失火、提高点燃式内燃机效率,从点燃式内燃机源头上实现能耗的降低和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