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跟踪监测采油注入菌变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42049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57280.X

    申请日:2007-04-3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快速跟踪监测采油注入菌变化并补注以提高采油量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将注入菌菌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 V9区通用引物PCR扩增出对应浓度菌体提取的水样中元基因组的16S rDNA V9区条带,经梯度凝胶变性电泳后、经OD254光密度扫描绘制随菌浓变化的光密度曲线作为标准曲线;用同样方法确定采油井中注入菌菌浓,绘制出随时间变化的菌浓曲线;参照油井采油量变化曲线分析起作用的注入菌和采油量升降的原因,确定对采油量影响的注入菌,待采油量下降后,发酵培养确定起主要作用而在油井中数量又明显减少的注入菌进行二次补注。本发明为突破限制外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瓶颈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参考,对采油现场跟踪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种用生物破乳剂进行原油脱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16132C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310107312.4

    申请日:2003-12-1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生物破乳剂进行原油脱水的方法,将芽孢杆菌Bacillus sp.X3菌株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中,于33~37℃温度下,通风培养36~48小时,即形成脂肽生物破乳剂-含有脂肽表面活性剂的脂肽生物破乳剂全培养液,将该全培养液∶原油=0.5~1∶5~8的体积比混匀,在50~60℃温度下保温5~8小时即可脱出原油中的水,破乳效率和破乳速度均好于化学破乳剂和现有的生物破乳剂,破乳率为99%。

    L-乳酸脱氢酶基因、包括该基因的重组载体及其宿主细胞

    公开(公告)号:CN1560254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8706.7

    申请日:2004-03-0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乳酸脱氢酶基因、包括该基因的重组载体及其宿主细胞,L-乳酸脱氢酶基因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5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一种包括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载体,通过PCR扩增出的L-乳酸脱氢酶的开放阅读框架,回收得到951bpDNA片段,与pGEM-T Easy或pET-28a(+)加入T4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制成重组载体pLZD3084,或pLOD3083,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宿主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得到重组微生物,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研究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缺失,缺失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乳杆菌将可以发酵生产高光学纯度的D-乳酸,从而可以大大降低D-乳酸的生产成本。

    微生物采油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58085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200410018610.0

    申请日:2004-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采油方法,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 formis)X3发酵液与解烃混合菌培养液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稀释液经注水井注入油藏内部或经油井挤注到近井地带。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 formis)X3发酵液与解烃混合菌培养液以1∶1.5~9的比例制成复合微生物制剂。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X3发酵液中的脂肽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4克/升。本发明是一种施工简单、关井时间短、成本低、不污染地层和环境的进行微生物驱或单井吞吐的微生物采油方法。

    用于生产脂肽的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4747A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申请号:CN200310122140.8

    申请日:2003-12-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脂肽的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用于生产脂肽的工程菌株名称为Bacillus subtilis NK-LRL068,已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编号CGMCC No.1080,用于Bacillus subtilis NK-LRL068工程菌株中表达comA基因的质粒是pHTCOM系列质粒,包括pHTCOMA、pHTCOMS-a和pHTCOMS-b质粒,pHTCOMA质粒的构建如图4所示,pHTCOMS-a质粒的构建如图5所示,pHTCOMS-b质粒的构建如图6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Bacillus subtilis NK-LRL068工程菌株生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的产率较高,其脂肽产量较Bacillus subtilis MO-L010菌株提高50%。

    D-乳酸脱氢酶基因、包括该基因的重组载体及其宿主细胞

    公开(公告)号:CN1546667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7150.4

    申请日:2003-12-0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D-型乳酸脱氢酶基因、含有该基因的重组载体及用该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特别是涉及构建生产L-乳酸的基因工程技术。自然界中存在L和D两种乳酸脱氢酶,如果D-乳酸脱氢酶缺失,就可以得到纯度为100%的L-乳酸。D-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但目前只有少数乳杆菌属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被克隆和测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从乳杆菌MD-1中提取基因组DNA,构建有D-乳酸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载体、D-乳酸脱氢酶克隆载体;克隆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得到重组微生物。在本发明完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D-乳酸脱氢酶基因的缺失,那么,缺失D-乳酸脱氢酶基因的乳杆菌MD-1将可以发酵生产高光学纯度的L-乳酸,从而可以大大降低L-乳酸的生产成本。

    一种生产黄单胞菌多糖的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85102586A

    公开(公告)日:1986-09-17

    申请号:CN85102586

    申请日:1985-04-0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多糖工业生产方法。寻求一种能高产的适合工业生产的发酵培养基。在由Xanthomonas campestris NK-01菌株直接利用淀粉原料发酵时,不同的氮源和无机盐类对多糖产量影响很大。用豆饼粉和鱼粉作为复合氮源,用CaCO3作无机盐配制的淀粉培养基进行发酵,72小时后,多糖产量达22.4-26克/升,发酵液粘度达7800-11000cp,比使用其它氮源(如DDS、无机氮)和其它无机盐类(如K2HPO4)效果好,并且原料来源广。

    嗜热脱氮芽孢杆菌及其筛选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316012C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410072759.7

    申请日:2004-11-1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嗜热脱氮芽孢杆菌菌株及其筛选和应用,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1228;其由油田地层水样中的菌种作为筛选的初始菌种,经初筛、复筛、接种、驯化扩增得到;本发明筛选的菌株属于土壤芽孢杆菌属,耐高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能,可应用在发酵等需要热稳定酶条件的工业生产中;其能在油藏环境中生长良好,具有降解烷烃的能力和降低原油黏度的性质,提高石油的流动性能,可有效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和石油运输的效率;也可利用其良好的降解石油的能力,处理净化被石油污染的污水等物质,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该菌株还具有降低物质表面张力的功能,可在制备表面活性剂工业中应用。

    一株鞘氨醇单胞菌TP-5及其生产韦兰胶的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619300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910069960.2

    申请日:2009-07-3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株鞘氨醇单胞菌TP-5及韦兰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菌株是从糖蜜厂含糖废水中分离驯化得到,其分类命名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其保藏号为CGMCCNo.3097。该菌可在普通牛肉汁、LB、营养琼脂营养培养基中生长,也可在含糖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本发明提供的TP-5菌株在28~37℃温度条件下,能够在糖、无机盐和水的无菌培养基中发酵,发酵液经提取即得韦兰胶。韦兰胶的耐温极限值为150℃,在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钾后,韦兰胶溶液的粘度显著增大,对温度的稳定性增强,其粘度几乎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表现出更强的温度耐受性,这一特征使其可应用于海水钻井泥浆和高盐油藏稠化水驱体系中。

    一株低温解烃的极小单胞菌T7-7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1225366B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710059755.9

    申请日:2007-09-2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株低温解烃的极小单胞菌T7-7及其用途。本发明菌株是从石油污染的海底泥中分离,以液蜡为唯一碳源的情况下在15℃反复驯化培养而获得,其命名为Pusillimonas sp.T7-7,其保藏号为CGMCC No.2172。该菌可在普通牛肉汁、LB、营养琼脂营养培养基中生长,也可在添加葡萄糖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还可以以烷烃或原油为碳源生长。本发明提供的T7-7菌在15~30℃最适温度条件下,能够以烃为碳源和能源生长,能够利用16碳~32碳的正构烷烃,对原油(5g/L)的降解率可达16%以上,对中长链正构烷烃降解率最高可达40%以上;当该菌株与其他产表面活性剂的解烃菌株混合培养,协同作用于原油时可获得更高的降解率,因此可用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