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487C
公开(公告)日:2003-12-17
申请号:CN01138077.2
申请日:2001-12-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17/40
Abstract: 一种昆虫取食行为即时中断方法,在法拉第屏蔽框内进行昆虫对取食对象的取食行为的EPG信号采集,以昆虫口针为微电极和植物根部土壤为参比电极构成回路,昆虫口针电极由金属丝连接,并将采集信号传至即时显示计算机系统,以电子驱动方式实时隔断昆虫与取食对象。昆虫取食行为即时中断装置包括电脑即时显示系统、用于防止外来电磁场干扰的法拉第屏蔽框,昆虫口针电极由金属丝连接的,设一拉线与金属丝连接,拉线与电子开关和伺服机构控制下电磁铁、电机连接。本发明在即时显示的技术平台上,设计出准确有效的装置。无需进行手工操作,即时中断的成功率高,后处理步骤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60833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026769.3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C07C67/31 , C07C69/734
Abstract: 一种高效合成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的工艺。具体操作如下:将4‑溴巴豆酸甲酯、甲醇和催化剂加入至密封的反应器内,加热至65℃以上反应,原料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降温,然后过滤,除去固体副产物,滤液浓缩,回收过量的甲醇,获得的浓缩液粗品减压蒸馏提纯,即可获得高纯度的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合成4‑甲氧基巴豆酸甲酯,实现了原料4‑溴巴豆酸甲酯的完全转化,简化了后处理操作,提高了反应收率,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584967B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110452700.0
申请日:2011-12-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大豆中抗SMV蛋白及其编码基因Rsv3C与应用,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述。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述。本发明克隆的Rsv3C功能性抗SMV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更多高产大豆品种,它所编码的R蛋白能够识别相应SMV病原释放的效应因子并激发抗性反应,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达到植物品种改良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576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27852.1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索安电子有限公司
IPC: G06V20/58 , G06V10/25 , G06V10/44 , G06V10/52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机场跑道异物检测智能预警实现方法,包括:收集机场跑道异物照片;将收集到的照片进行标注,并将已标注数据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使用训练集训练机场跑道异物检测模型;使用测试集测试机场跑道异物检测模型的性能,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模型参数,直至获得较为理想的模型,能够准确检测出机场跑道异物。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设计了去干扰模块,针对恶劣天气(如雨雪雾等)能够很好地去除其干扰;同时设计了一个辅助的区域学习网络对图像中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如跑道边缘、飞机下方阴影等区域)位置进行学习,能够对这些区域中存在的不明显异物特征进行强化,避免这些异物被漏检。
-
公开(公告)号:CN11559460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778130.8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221/00 , C07C225/22 , C07C209/32 , C07C211/52 , C07C213/02 , C07C217/84 , C07C227/04 , C07C229/56 , C07F5/02 , C07C211/46 , C07C223/06 , C07C253/30 , C07C255/58 , C07C211/45 , C07C211/47 , C07C231/12 , C07C233/43 , C07D213/73 , C07D311/14 , C07D209/08 , C07D277/62 , C07D307/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胺的合成方法,在光诱导条件下,使用异丙醇和联硼试剂串联还原硝基芳香化合物得到芳香胺。本发明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简单高效,成本低廉,且对环境友好,几乎对所有官能团具备兼容性,可以用来合成多官能化的药物分子,易于工业产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04377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873306.2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山东锐华氟业有限公司
IPC: C07D209/08 , C07D471/04 , C07D209/12 , C07D491/048 , C07D2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吲哚/氮杂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取代或非取代的邻硝基芳基/杂芳基乙醇在可见光照下诱导激发,在联硼试剂作用下发生脱氧环化反应,脱氧环化得到吲哚/氮杂吲哚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在室温常压即可完成,几乎对所有官能团具备兼容性,可以用来合成多官能化的吲哚或氮杂吲哚类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59460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78130.8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CN)
IPC: C07C221/00 , C07C225/22 , C07C209/32 , C07C211/52 , C07C213/02 , C07C217/84 , C07C227/04 , C07C229/56 , C07F5/02 , C07C211/46 , C07C223/06 , C07C253/30 , C07C255/58 , C07C211/45 , C07C211/47 , C07C231/12 , C07C233/43 , C07D213/73 , C07D311/14 , C07D209/08 , C07D277/62 , C07D307/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胺的合成方法,在光诱导条件下,使用异丙醇和联硼试剂串联还原硝基芳香化合物得到芳香胺。本发明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简单高效,成本低廉,且对环境友好,几乎对所有官能团具备兼容性,可以用来合成多官能化的药物分子,易于工业产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7323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56642.7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C309/65 , C07C309/73 , C07C303/30 , A61P19/06 , A61P19/02 , A61P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含磺酸酯结构的苯丙烯基羟肟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根据其来源及在米草资源化利用中的作用,命名为米草素G系列。本发明所述的含磺酸酯结构的苯丙烯基羟肟酸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1选自‑H、或C1‑C6的烷氧基,R2选自C1‑C6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上游制备原料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均可使用天然提取法获得,有利于实现互花米草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489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027339.X
申请日:2009-05-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P21/02 , C07K1/10 , C07K19/00 , C12N15/63 , C07K14/4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内含肽反式剪接模式化生产融合蛋白质的方法,可用于基因工程、酶的生产、医药生产、食品工业和农牧业等领域。本发明主要是利用内含肽反式剪接将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目的蛋白部分与通用功能的辅助蛋白连接在一起,从而得到融合蛋白质。选择目的蛋白T,辅助蛋白P1、P2,两种互不兼容的内含肽A和B(如蓝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的DnaE和DnaB),将内含肽A和B分别分解为氨基末端(N端)与羧基末端(C端),即An、Ac、Bn、Bc。构建不同的载体系统分别经宿主表达后得到蛋白片段Ac-T-Bn,P1-An,Bc-P2,An,Bc。将得到的蛋白片段混合,进行内含肽反式剪接,生成融合蛋白P1-T-P2,P1-T或T-P2。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416532.4
申请日:2022-1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蛋白CFP片段和Venus片段植物双荧光互补系统及应用。基于荧光蛋白CFP片断和Venus片段的融合蛋白组,所述的融合蛋白组为(1)和(2)组成:(1)由10×Ala、待测蛋白A、荧光蛋白CFP片段和3×Flag组成的融合蛋白;(2)由10×Ala、待测蛋白B、荧光蛋白Venus片段和3×Myc组成的融合蛋白。本发明的系统使用方便、简单、灵敏,高效,操作简单,便于在生理条件下观察蛋白互作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