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氨基苯腈的制备方法及其聚酰亚胺

    公开(公告)号:CN1198991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77999.8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4‑氨基苯腈的制备方法及其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4‑氨基苯腈的制备方法包括:1,2‑二溴乙烯与山梨酸甲酯进行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成环;再依次进行酰胺化反应、Hofmann重排反应引入氨基;发生Zaitsev消去反应得苯环以及氨氧化反应引入氰基,得到4‑氨基苯腈。本发明提供的4‑氨基苯腈的制备方法不涉及有毒害的氰化钠、氰化钾等有毒氰基化试剂,试剂环境友好;且合成步骤条件温和,收率高,且无严苛的设备要求。基于4‑氨基苯腈合成的含氰基二胺与二酐缩合制备了同时含有两个席夫碱键与双氰基的聚酰亚胺,兼具优异的刚性、弹性、耐热性。

    硫化铁作为催化剂催化的芳硝基化合物还原制备芳胺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98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200376.6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硫化铁催化芳硝基化合物催化转移加氢催化硝基苯及其衍生物制备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本发明以硝基苯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硫化铁为催化剂,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经催化还原反应能够合成苯胺及其衍生物,所述硫化铁催化剂可以铁盐为原料,使用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价格低廉;采用水合肼做还原剂,绿色环保、无污染。本专利为芳硝基化合物催化还原制芳胺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易于工业化生产的新方法。

    合成苯胺的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26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60788.0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苯胺合成方法,以醇类化合物为原料,液氨为氮源,无外加氢源的条件下在Pt基催化剂上将环己醇及其各类衍生物高效转化为苯胺及相应芳香胺。相比较于传统方法合成苯胺,环己醇为原料更具廉价易得低的优势,且可从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中获得,避免了传统方法以苯,甲苯,二甲苯等日渐枯竭的化石资源作为原料来源的限制;其次,整个反应路径以水为主要副产物,且不需要助剂参与,避免了环境有害物质的产生,更具绿色环保的优势;与此同时,反应本身在无外加氢源的条件下进行,对环己醇中氢的再利用使得该合成方法具备更高的原子利用率和原子经济性。所得产物苯胺,作为最重要的一类胺类化合物,具备极高的附加值。

    一种连续钯碳加氢反应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5711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21298.7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钯碳加氢反应方法,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将碳催化剂与溶剂混合,然后注入到反应器的内部;步骤二、连接并启动循环泵,将内部的催化剂部分进行循环流动;步骤三、注入对硝基甲苯和氢气,通过换热器对整个反应器进行换热处理,使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平稳;步骤四、排出反应液,进行过滤处理,该连续钯碳加氢反应方法和设备优化了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提高了过滤的效率,并在保证原料液和氢气进入反应器的同时,让催化剂在整个反应区域可以自由流动而不出反应器,同时将产物连续移出反应器,通过热交换器保证整个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平稳,在内部安装有搅动机构,利用注入的氢气实现自动搅动的效果。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材料衍生杂原子共掺杂碳纳米片非金属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7408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665775.6

    申请日:2020-07-11

    Applicant: 湘潭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价有机框架材料衍生杂原子共掺杂碳纳米片非金属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首先以三聚氰胺和对苯二甲醛为单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得富含氮原子的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即2D‑COFs,再通过浸渍法负载含硼原子的前驱化合物得到复合COFs材料,最后经一步高温碳化得到杂原子氮硼共掺杂碳纳米片非金属加氢催化剂。本发明所得氮硼共掺杂碳纳米片具有高氢气解离能力,在氢气条件下催化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液相加氢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可避免传统金属加氢催化剂存在的金属活性组分中毒、溶脱而导致催化剂失活以及重金属流入环境造成污染等难以解决的问题,节约有限的金属资源并使催化反应过程更加绿色。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