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8019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85249.5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G01M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漏液检测装置,主要包括电源、分压电阻、漏液传感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报警器。构成漏液传感器电路的漏液传感器为柔性单面印刷电路板,其一侧表面印刷有两条互不导通的导线,两条导线分布于单面印刷电路板表面。安装时漏液传感器放置于单体电池的底面下,传感器表面印刷有电路的一侧与单体电池底面接触。当电池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发生电解液泄漏时,电解液将沿单体电池外壳流到其下方的漏液传感器表面,引起漏液传感器电路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处理电路输出信号激发报警器报警。本发明机构合理,检测灵敏,可适于多种动力电池系统中的漏液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19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3534.1
申请日:2010-12-0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性能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该合金的基础成分包括:Ni1%~4%,Si 0.4%~1%,Co 0.5%~1.5%,其余为Cu,所述铜合金制品中的成分需要满足:(a)2.5≤Ni/Si≤5;(b)1.4%≤Ni+Si≤4.0%;(c)1.5%≤Ni+Co≤4%;(d)1≤(Ni+Si)/Co≤5.0。它的制备和加工方法包括a.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投料、熔炼及浇铸,b.铣面,c.热轧,d.固溶处理,e.冷加工,f.一次时效,g.冷加工,h.二次时效,i.酸洗,j.成品退火。本发明铜合金的抗拉强度σb为780~950MPa,塑性延伸率δ为4~10%,电导率为35~55%IACS。该铜合金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疲劳性、耐热性好,同时兼备了高导电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871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910242708.7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C22C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镁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首先按镁10%~50%、铜50%~90%(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2)在真空熔炼炉中将称好的镁先进行熔炼,然后升温至800℃,并调整真空度至0.1~0.3Pa,然后加入铜,迅速升温至1150~1280℃,用石磨棒搅拌均匀,至铜完全熔化,反应完全;(3)将反应物用水冷铜模直接浇铸成铸锭,制得铜镁中间合金。本发明的铜镁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能使镁的烧损大大减少,合金比例容易控制,且铜氧化程度少,仅铸件外表面呈黑色,打磨后呈亮铜色,内部无明显缺陷,特别适合于规模生产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534291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93588.8
申请日:2010-12-0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强高导CuCrZr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该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其基础成分为:Cr:0.3%~1.4%,Zr:0.02%~0.25%,其余为Cu,所述铜合金中的成分需要满足:(a)1.9≤Cr/Zr≤5;(b)0.4%≤Cr+Zr≤1.5%。它的制备和加工方法包括a.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投料、熔炼及浇铸,b.铣面,c.热轧,d.固溶处理,e.一次冷轧,f.一次时效,g.二次冷轧,h.二次时效。本发明铜合金的抗拉强度σb为600~700MPa,塑性延伸率δ为4~10%,电导率为>80%IACS,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制备电阻焊电极、连铸机结晶器内衬、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高强高导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871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42708.7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C22C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镁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首先按镁10%~50%、铜50%~90%(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2)在真空熔炼炉中将称好的镁先进行熔炼,然后升温至800℃,并调整真空度至0.1~0.3Pa,然后加入铜,迅速升温至1150~1280℃,用石磨棒搅拌均匀,至铜完全熔化,反应完全;(3)将反应物用水冷铜模直接浇铸成铸锭,制得铜镁中间合金。本发明的铜镁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能使镁的烧损大大减少,合金比例容易控制,且铜氧化程度少,仅铸件外表面呈黑色,打磨后呈亮铜色,内部无明显缺陷,特别适合于规模生产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3721846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20833563.X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5 , H01M10/659 , H01M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块。它主要由单体动力电池、电连接件、电池模块的壳盖、壳体构成,单体动力电池层叠安装在壳体内,电池的两端电极分别与电连接件连接,电连接件绝缘固定在壳体上,并且一端伸出壳体外,壳体与壳盖固定配合形成模块,在单体动力电池之间放置吸热垫片,吸热垫片与电池单体相互间隔层叠排列。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将模块温度控制在适宜工作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均匀性。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动力电池模块可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中,也可作为储能单元应用于储能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203644830U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20844003.4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H01M2/02 , H01M2/26 , H01M2/30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包括一组相互堆叠且两端出极耳的单体电池、一个上盖和一个底壳;各单体电池两端的极耳相互分别连接后再与对应端塑料支撑件上镶嵌的铜质极柱和连接片紧固连接构成整组电池;所述的底壳具有容置整组电池的容腔,底壳内镶嵌铜质极柱和连接片;所述的整组电池置于底壳的容腔内,塑料支撑件上镶嵌的铜质极柱和连接片所设位置分别对应底壳上镶嵌的铜质极柱和连接片且电连通。该电池模块结构中,辅助配件种类较少,组装工艺简单;具有可拆卸的特性。同时结构强度高,可以在具有较大外界压力和冲击力的情况下保证内部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644849U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20842847.5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H01M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块结构,包括一组同向出极耳的单体电池、外壳、底座、一组塑料框架和一组铜质连接片。一组塑料框架由两个边端框架和若干中间框架组成;各中间框架分别位于相邻两单体电池间,其两侧面带有用于容置单体电池的凹槽,其边端带有用于实现固定连接的凸条块;两个边端框架的内侧面亦带有用于容置单体电池的凹槽;一组铜质连接片包括若干中间连接片和两个边侧连接片;各中间和边侧连接片上均开有一组横向的供单体电池极耳穿出的长缝,在中间和边侧连接片两个纵向边端上均开有用于与中间框架边端的凸条块固定连接孔。其可快速组装并能自由扩展单体电池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202839901U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20511191.4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H01M10/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池管理系统组成部分。它主要由电池箱、热管、液流板、液体箱、半导体加热/制冷元件、液体循环泵、电池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散热器、风扇组成,除散热器及风扇安装于电池箱外部,其余均位于电池箱内,与电池模块有机结合,在电池模块间插入热管,热管与电池模块及位于电池模块上方的液流板紧密贴合,液流板内带有液体循环管道,其与液体循环泵连接,液体循环泵又与充有循环液的液体箱连接,半导体加热/制冷元件与液体箱接触,又与散热器贴合;电池箱内还安装有与电池控制单元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由电池控制单元控制液体循环泵、半导体加热/制冷元件及风扇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实现快速加热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202710276U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20265629.5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G01M3/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漏液检测装置,主要包括电源、分压电阻、漏液传感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报警器。构成漏液传感器电路的漏液传感器为柔性单面印刷电路板,其一侧表面印刷有两条互不导通的导线,两条导线分布于单面印刷电路板表面。安装时漏液传感器放置于单体电池的底面下,传感器表面印刷有电路的一侧与单体电池底面接触。当电池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单体电池发生电解液泄漏时,电解液将沿单体电池外壳流到其下方的漏液传感器表面,引起漏液传感器电路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处理电路输出信号激发报警器报警。本实用新型机构合理,检测灵敏,可适于多种动力电池系统中的漏液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