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6843246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1179343.4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动中成像姿态规划的时间控制方法,采取使用GPS秒脉冲进行时间锁存后计算获得GPS秒冲接收时刻,并利用数管分系统或星务分系统转发的GPS整秒时间,进行系统时间漂移的计算,对当前周期进行绝对校时的补偿;同时通过PI控制算法运算,使得该漂移偏差逐渐收敛至精确值。在非秒脉冲校时周期,系统按每周期均匀分配的时间漂移量补偿值进行周期性补偿,即在控制周期为125ms的情况下按照时间漂移补偿量的1/8实现控制分系统的均匀校时功能。此外在动中成像过程中,为防止校时调整带来姿态波动,在此期间系统自动停止引入GPS校时功能,使用PI算法得到收敛的作为任务期间时间补偿,完成系统的高精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42234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636828.9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上姿轨控计算机的在轨维护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卫星上两级封门的多机备份姿轨控计算机(AOCC)的在轨维护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同构或异构单机的AOCC实施故障单机的在轨维护,属于卫星的控制技术领域。针对多机备份的AOCC,在传统异构单机的在轨维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两级封门的在轨维护方法,实现了在不影响卫星在轨飞行任务的前提下,对故障单机进行在轨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079354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0860193.0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多探头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的方法,属于卫星姿态控制技术领域。推导出了视场内星点位置与探头间安装阵变化量之间关系,建立了基于星点位置为观测量的测量模型与状态模型;地面试验结果对产品视场内星点误差特性进行分析,基于星点噪声特性对滤波估计参数进行修正,提高产品安装阵估计精度;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产品姿态测量精度,根据地面仿真及试验结果,该方法可将产品姿态测量精度由1″(3σ)提升到0.6″(3σ)。
-
公开(公告)号:CN11056748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49737.6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探头星敏感器在轨自主故障诊断与修复方法,属于卫星姿态控制技术领域。该多探头星敏感器基于多个探头视场内星点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处理,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精度,其多个探头融合后实现指标优于0.6″(3σ),单个探头实现指标优于1″(3σ),其技术特点为甚高精度、高动态和高动态性能,主要应用于遥感卫星及高分辨对地观测卫星;该方法针对产品在轨单个探头、多个探头不同故障模式设计了基于软件的自主故障诊断与修复方法;同时对于产品硬件设计中供配电单点问题,提高了单机及系统容错能力;同时可对产品在轨多个不同故障进行实时诊断与处理,有效提升了星敏感器产品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2234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36828.9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上姿轨控计算机的在轨维护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卫星上两级封门的多机备份姿轨控计算机(AOCC)的在轨维护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同构或异构单机的AOCC实施故障单机的在轨维护,属于卫星的控制技术领域。针对多机备份的AOCC,在传统异构单机的在轨维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两级封门的在轨维护方法,实现了在不影响卫星在轨飞行任务的前提下,对故障单机进行在轨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1605738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0414311.8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低轨敏捷卫星的双组元推进变轨方法,针对双组元推进变轨系统的特点,改进传统变轨控制流程,通过注入轨控块数据实现了轨控前后自主进行卫星状态设置,能够短时间内完成变轨,有效减少卫星测控圈次,通过轨控期间多贮箱平衡排放及轨控后长期状态下切换为单份单份贮箱的方法,保证了卫星的高精度敏捷要求及低轨全寿命周期推进的安全性,解决了传统的低轨卫星变轨方法自主性差、轨控操作耗时长、无备份姿态控制手段、燃料消耗多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双组元推进系统在低轨敏捷卫星应用的适应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6680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673592.6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CMG控制卫星姿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CMG的操纵律获得卫星姿态控制力矩,从而对卫星的姿态进行控制,属于卫星姿态控制技术领域,CMG为控制力矩陀螺。本发明通过将导致CMG三轴合成零动量的可用角动量包络严重畸形的多余角动量设置为三轴合成的偏置动量,使得CMG组合的可用角动量包络除偏置角动量方向外其余都分布比较平均,保证CMG控制的姿态机动在更多方向上都能正常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160573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14311.8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低轨敏捷卫星的双组元推进变轨方法,针对双组元推进变轨系统的特点,改进传统变轨控制流程,通过注入轨控块数据实现了轨控前后自主进行卫星状态设置,能够短时间内完成变轨,有效减少卫星测控圈次,通过轨控期间多贮箱平衡排放及轨控后长期状态下切换为单份单份贮箱的方法,保证了卫星的高精度敏捷要求及低轨全寿命周期推进的安全性,解决了传统的低轨卫星变轨方法自主性差、轨控操作耗时长、无备份姿态控制手段、燃料消耗多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双组元推进系统在低轨敏捷卫星应用的适应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50556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163314.3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力矩陀螺替代动量轮的卫星稳态控制方法。当正常工作的动量轮数量为三个时,传统方式下动量轮只能以角动量过零方式工作实现姿态稳定控制,此时控制精度有所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将备份控制力矩陀螺高速转子作为角动量固定动量轮使用,通过转动低速框架角提供某一方向的固定偏置角动量,使得剩余三个动量轮可以工作在偏置状态,从而使系统进入以备份控制力矩陀螺高速转子和三个工作在偏置角动量状态的动量轮组成的零动量控制系统的稳态控制模式,避免动量轮过零使用的精度损失问题。该方法使冷备份控制力矩陀螺兼顾了侧摆机动和稳态控制的备份作用,提高了该类卫星执行机构在轨使用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