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7837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051622.5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簧加载式永磁自锁阀密封副结构,包括阀杆、弹簧、壳体、弹簧座、阀芯和阀座;壳体采用空心圆柱体结构,壳体一端与阀杆焊接,壳体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阀座的锥形通孔,锥形通孔最大直径小于壳体内侧直径;壳体内设有用于配合阀座的阀芯,阀芯上安装弹簧座,弹簧座与阀杆之间压装弹簧。本发明通过螺旋弹簧对密封副中的非金属部分进行预加载,有效卸载了永磁体提供的位置保持力,实现了非金属密封部位受力合理以及应变可控,弥补了传统非金属阀芯固定约束式结构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4156020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39131.2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5D27/02
Abstract: 一种微流量精确控制装置,包括接头组件(1)、孔板(2)、端盖板(3)、温控组件(4);所述的孔板(2)为圆盘形状,圆盘表面加工若干小孔,小孔之间通过刻蚀形成通道,端盖板(3)为中心设置小孔的圆盘形状,两个端盖板(3)焊接在孔板(2)的圆盘两侧,端盖板(3)的中心孔与孔板(2)上位于中心的小孔连通,孔板(2)上的小孔从中间小孔开始通过刻蚀的通道一一串联,最终通向中间小孔;两个接头组件(1)分别与上述两个端盖板(3)连接;温控组件(4)包括加热器和测温传感器,加热器和测温传感器封装在一个环形的壳体内,二者之间填充绝缘材料;两个温控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端盖板(3)的两侧。
-
公开(公告)号:CN10414269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40367.8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5D7/00
Abstract: 一种多层孔板结构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接头组件(1)、孔板(2)和端盖板(3);所述的孔板(2)为圆盘形状,圆盘表面加工若干小孔,小孔之间通过刻蚀形成通道,端盖板(3)为中心设置小孔的圆盘形状,两个端盖板(3)焊接在孔板(2)的圆盘两侧,端盖板(3)的中心孔与孔板(2)上位于中心的小孔连通,孔板(2)上的小孔从中间小孔开始通过刻蚀的通道一一串联,最终通向中间小孔;两个接头组件(1)分别与上述两个端盖板(3)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64917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301347.5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官长斌 , 沈岩 , 刘旭辉 , 姚兆普 , 张美杰 , 南柯 , 曾昭奇 , 范旭丰 , 于金盈 , 惠欢欢 , 扈延林 , 毛威 , 王兆立 , 李恒建 , 张良 , 李伟 , 赵立伟 , 庚喜慧 , 谢继香 , 任凯 , 张志伟 , 王建 , 王国华 , 刘鹏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CC的微型化微流量控制器,包括:第一陶瓷薄片、第二陶瓷薄片、第三陶瓷薄片、第四陶瓷薄片、第五陶瓷薄片、第六陶瓷薄片、第七陶瓷薄片、第八陶瓷薄片和第九陶瓷薄片;其中,第一陶瓷薄片、第二陶瓷薄片、第三陶瓷薄片、第四陶瓷薄片、第五陶瓷薄片、第六陶瓷薄片、第七陶瓷薄片、第八陶瓷薄片和第九陶瓷薄片依次叠在一起,通过高温烧结而成;其中,高温为450摄氏度~850摄氏度;第一陶瓷薄片、第二陶瓷薄片、第三陶瓷薄片、第四陶瓷薄片、第五陶瓷薄片、第六陶瓷薄片、第七陶瓷薄片、第八陶瓷薄片和第九陶瓷薄片的直径均相等。本发明实现了产品的微型化和轻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48848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10216375.X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F16K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小流量高精度压力控制的双级电磁阀,包括:入口接头、出口接头、第一电磁阀、连接环和第二电磁阀;其中,所述入口接头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口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关于所述连接环的中心竖直线对称。本发明采用两级结构完全相同的电磁阀以背靠背方式串联布局,实现了两级阀门之间的气容容积精确可控,通过控制两级电磁阀的工作时序,有效实现了工作区高低压可靠隔离和压力精确可控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736800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0268235.8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F16K3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型单线圈驱动自锁阀,包括衔铁组件、阀体、磁钢和线圈,衔铁组件设置于阀体的内腔中,衔铁组件包括衔铁和滚珠,其中衔铁和阀体均为回转体结构,在衔铁靠近两端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各设置有N个沿圆周均布的凹槽,每个凹槽内设置一个滚珠,凹槽形状为中空结构的球缺与圆柱体的组合形状,球缺与圆柱体的直径相同,且滚珠的直径小于凹槽中球缺或圆柱体的直径,大于凹槽的深度,所述磁钢套装在阀体圆周表面,将阀体圆周表面分为两个区域,两个线圈分别缠绕在所述两个区域内,并串联成一个线圈,该自锁阀结构设计大幅减小了产品的重量和体积,缩减了零件数量,在实现产品小型化设计的同时,又保证了产品高可靠性及快速响应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36801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68890.3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F16K3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6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珠支撑型电动阀门衔铁悬浮结构,包括衔铁组件和阀体,衔铁组件设置于阀体的内腔中,衔铁组件包括衔铁和滚珠,其中衔铁和阀体均为回转体结构,滚珠为球形滚珠,在衔铁靠近两端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各设置有N个沿圆周均布的凹槽,每个凹槽内设置一个滚珠,所述凹槽形状为中空结构的球缺与圆柱体的组合形状,所述球缺与圆柱体的直径相同,且滚珠的直径小于凹槽中球缺或圆柱体的直径,该衔铁悬浮结构取消了传统的衔铁悬浮结构设计中所采用柔性支撑元件,简化了衔铁结构,缩减了零件数量,使得衔铁结构更加紧凑,重量更轻,最终在实现产品小型化设计的同时,又保证了产品高可靠性及快速响应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4917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301347.5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官长斌 , 沈岩 , 刘旭辉 , 姚兆普 , 张美杰 , 南柯 , 曾昭奇 , 范旭丰 , 于金盈 , 惠欢欢 , 扈延林 , 毛威 , 王兆立 , 李恒建 , 张良 , 李伟 , 赵立伟 , 庚喜慧 , 谢继香 , 任凯 , 张志伟 , 王建 , 王国华 , 刘鹏飞
IPC: F16K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CC的微型化微流量控制器,包括:第一陶瓷薄片、第二陶瓷薄片、第三陶瓷薄片、第四陶瓷薄片、第五陶瓷薄片、第六陶瓷薄片、第七陶瓷薄片、第八陶瓷薄片和第九陶瓷薄片;其中,第一陶瓷薄片、第二陶瓷薄片、第三陶瓷薄片、第四陶瓷薄片、第五陶瓷薄片、第六陶瓷薄片、第七陶瓷薄片、第八陶瓷薄片和第九陶瓷薄片依次叠在一起,通过高温烧结而成;其中,高温为450摄氏度~850摄氏度;第一陶瓷薄片、第二陶瓷薄片、第三陶瓷薄片、第四陶瓷薄片、第五陶瓷薄片、第六陶瓷薄片、第七陶瓷薄片、第八陶瓷薄片和第九陶瓷薄片的直径均相等。本发明实现了产品的微型化和轻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63797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308802.7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攸兴杰 , 范旭丰 , 张志伟 , 韩铭麟 , 席红敏 , 于金盈 , 陈健 , 苏龙斐 , 汪旭东 , 官长斌 , 王兆立 , 曾昭奇 , 田丽霞 , 周旭冉 , 王振兴 , 南柯 , 陈曦 , 孟广浩 , 刘菲菲 , 惠欢欢 , 冉荣 , 赵琦 , 张雅斌 , 刘旭辉
IPC: B25B27/14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非螺接结构的压紧机构,是一种应用于非螺接结构连接过程的可定量对压紧程度进行评估的压紧机构。非螺接结构内芯和外壳的压紧程度对多种产品的性能指标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定量的评估内芯和外壳的压紧程度,本发明将内芯和外壳的压紧力转化为外壳固定装置和压紧帽之间的拧紧力矩,从而实现内芯和外壳之间的压紧力固定控制。为了提高连接过程的效率,本发明在传统机构上添加了两个轴承以增加两个转动自由度,以减少压紧机构在连接过程中的装配次数,提高连接过程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90293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402406.1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F16K7/14
Abstract: 一种膜片式自锁阀双向承压结构,包括:膜片(3)等;膜片(3)为圆盘结构,下表面中心处有凸起结构,上表面中心处柱形结构与阀杆(6)连接,膜片(3)安装在阀体(1)内;正向承压盘(2)安装在膜片(3)和阀体(1)之间;膜片(3)下表面中心处凸起结构位于反向承压盘(4)端面中部通孔内,对准阀座(5)的进液口;反向承压盘(4)安装在阀座(5)内,一端端面与膜片(3)下表面接触,外壁与阀座(5)内壁贴合。本发明通过膜片结构将复杂的工作介质与电磁驱动结构的软磁材料隔离,避免了强酸等介质对材料的腐蚀作用,解决了在正压、负压两种工况下,膜片不能同时可靠开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