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壁式换热器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22870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70277.8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壁式换热器,由导热基板加工制造而成,在基板上表面内侧设置有上层流道,在基板下表面内侧设置有下层流道,上/下层流道均采用构形树状结构的流道网络,在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管束流道层,在管束流道层内设置有连通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呈阵列布置的连通通道,在管束流道层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肋化表面。该换热器充分利用了上/下层薄空间来布置构形树状结构流动通道网络和设置肋化表面,大大增加了单位体积内冷、热两种流体热交换所需的传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构形树状结构的流动通道网络实现了流体由点到体最佳路径输送,大大减少了流体输运距离,降低流道内的流体输送泵功消耗,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46467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59128.4

    申请日:2010-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束、管板以及封头,管板以及封头设置在壳体的两端,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换热管束为构形树状结构;它由主连通管道、分叉连接管道以及支连通管道构成,主连通管道至少为2段,在相邻两段的相向两端设置所述的分叉连接管道,在两端的分叉连接管道上连接所述的支连通管道。构形树状换热管束的布置方式充分利用了壳内空间,免去了折流板这一部件,消除了壳程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流动换热死区。以上这些因素,不仅使得整个换热器结构设计紧凑合理,还实现了管壳程之间流体热量交换的场协同,进而大大提高了套管式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目的。

    基于南极天文观测站柴油发电机组余热的发电及蓄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18479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699591.1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南极天文观测站柴油发电机组余热的发电及蓄能系统,柴油发电机组具有排气管道以及储油箱,在排气管道外设置有一空气换热器,在排气管道与储油箱之间还连接有一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在排气管道与空气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多个串联在一起的发电模块,发电模块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发电模块包括热端、冷端以及由温差发电材料制成的发电体,冷端与空气换热器接触,热端与排气管道接触,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的蒸发段布置在排气管道内,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的冷凝段布置在储油箱内。本发明解决了柴油发电机组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热损失,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一种南极天文观测站发电舱的温控智能窗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06060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077164.5

    申请日:2012-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极天文观测站发电舱的温控智能窗控制装置,包括窗体以及设置在窗体上的窗户卷帘,还包括主动式温控模块和强制式温控模块,所述的主动式温控模块包括感温包、毛细管、滑道、滑块和连杆,所述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窗户卷帘下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滑块连接,所述的滑块设置在所述的滑道内,在滑道的下端连接所述的毛细管,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感温包,在所述的感温包内设置有受热蒸发的制冷剂,感温包的上端经毛细管与所述的滑道连通。本发明主动式温控模块,采用气液相变产生的能量推动窗户开关,较电动传动方式节约了电能源消耗,且稳定性高。

    用于高热流热源冷却的喷雾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22751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10256242.3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热流热源冷却的喷雾冷却装置,包括喷雾冷却器、泵、储液桶以及冷凝器,喷雾冷却器一端通过泵与储液桶连接,喷雾冷却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的储液桶,在所述的喷雾冷却器内布置具有构形特征的传输管道,所述的构形特征传输管道入口通过所述的泵与所述的储液桶连接,在所述的构形特征传输管道出口安装雾化器。本发明具有构形特征传输管道的喷雾式冷却装置,实现了喷雾冷却装置内工质输运优化配置,提高了流体雾化的均匀程度,强化了喷雾冷却器的冷却性能。

    构形树状式热管散热器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34773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34166.3

    申请日:2010-1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形树状式热管散热器,由高导热基板、吸液芯、散热肋片和工作介质构成,在基板内设置有窄空腔,在窄空腔上连接所述的散热肋片,在散热肋片的内部设置有贯穿空腔,在窄空腔里填充所述的吸液芯,在窄空腔和贯穿空腔中充着所述的工作介质,散热肋片为构形树状结构,它由主贯穿通道和分叉连接肋片组成,分叉连接肋片至少为两片,且呈圆环状布置在主贯穿通道的外围,分叉连接肋片内部贯穿空腔与所述的主贯穿通道贯通。该发明所热管散热器能将多个(含单个)局部高热流热源点产生的热量通过工质相变将热量迅速带走,有效消除了局部热点的产生,降低了热管散热器受热面温度水平,进而保证了电子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工作。

    热管嵌合槽道吸液芯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38119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10213547.9

    申请日:2009-1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嵌合槽道吸液芯,包括热管壁、蒸汽腔、设置在热管壁上的普通槽道以及将普通槽道间隔开的肋,其特征在是:在所述的肋上开设有嵌合槽道,所述的嵌合槽道的深度小于普通槽道的深度;所述的嵌合槽道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倒梯形。该新型毛细芯热管以普通槽道为“Ω”形和嵌合槽道为倒梯形或三角形组合最优,不仅能消去热短路现象,使得热流量能顺畅到达蒸发薄液膜区,大大增加了蒸发传热面积,从而提高热管的传热能力。而且能更加有效利用普通槽道间的肋上空间,减轻热管本身的重量。此外更因为气液交界面能自由进退槽道而使充液更加方便灵活。

    构形树状式热管散热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3477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34166.3

    申请日:2010-1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形树状式热管散热器,由高导热基板、吸液芯、散热肋片和工作介质构成,在基板内设置有窄空腔,在窄空腔上连接所述的散热肋片,在散热肋片的内部设置有贯穿空腔,在窄空腔里填充所述的吸液芯,在窄空腔和贯穿空腔中充着所述的工作介质,散热肋片为构形树状结构,它由主贯穿通道和分叉连接肋片组成,分叉连接肋片至少为两片,且呈圆环状布置在主贯穿通道的外围,分叉连接肋片内部贯穿空腔与所述的主贯穿通道贯通。该发明所热管散热器能将多个(含单个)局部高热流热源点产生的热量通过工质相变将热量迅速带走,有效消除了局部热点的产生,降低了热管散热器受热面温度水平,进而保证了电子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工作。

    一种增加金属翅片的储能型太阳平板集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285622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810123872.1

    申请日:2008-05-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Y02E60/145 Y02E70/30

    Abstract: 一种增加金属翅片的储能型太阳平板集热器,涉及太阳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能够储存能量的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透明材料层、相变材料层、吸热板、保温材料层、蛇形管、导热金属,吸热板设置在透明材料层的下方,相变材料层设置在吸热板的下方,透明材料层、相变材料层、吸热板的外周设置保温材料层,所述蛇形管和金属翅片分别设置在相变材料层内。本发明实现了储能效果好、储能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相变储能速度的目的。

    一种应用于南极科考支撑平台柴油发电机的烟气监控除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26907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12592.9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南极科考支撑平台柴油发电机的烟气监控除尘系统,包括一除尘器,该除尘器具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清灰装置以及灰斗,还包括烟气监测装置、辅助加热器、颗粒传输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烟气监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颗粒流量传感器;除尘器辅助加热器设置在除尘器内部;颗粒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灰斗下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辅助加热器接通或断开、控制所述清灰装置打开或关闭、控制所述颗粒传输装置开启或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烟气监控除尘系统够使除尘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同时实现烟气监控除尘装置的烟气监测、烟气除尘、除尘器自恢复、除尘器防结露、颗粒物自动传输的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