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082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1911013756.9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地下结构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压电橡胶传感器、中继器、网关、综合服务器和施工设备自动操控系统,压电橡胶传感器由压电橡胶构件、数据线、控制器和无线发射器组成,压电橡胶构件嵌入地下结构预制件接缝处的的橡胶密封垫中,压电橡胶传感器与中继器、网关及综合服务器通讯连接,综合服务器与施工设备自动操控系统控制连接。本发明可对装配式地下结构施工做实时动态的智能调控,提升装配式地下结构的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28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649012.2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淤泥固化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固化原位测试方法,其步骤为:在淤泥原位多点并联布置压电固化土测点,所述压电固化土测点在竖向深度内等间距分布,并通过导电固化土将测点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测点由压电固化土、超弹橡胶薄膜套、网状模具、塑料软管、导电固化土组成;本发明提出了针对压电固化土测量淤泥固化状态的测点布置要求;本发明与传统布置方案相比,测点密度更大,且可以测量不同深度的压电固化状态,为日后关于淤泥固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测试方案;本发明制备了导电固化土,为土体内部传感器布设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发明中的测量传感器为压电固化土,对原位土体的性质影响较小,与传统方案相比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373539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72058.2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清淤混合淤泥固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图像采集装置、测距传感器和避障传感器通过无线电缆连接将作业现场采集的淤泥照片、淤泥深度、需要清淤的范围和有无障碍物等实况信息数据传输给远程操作系统;操控人员在远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操控装置输入机器人入料收集装置的启动信息代码,输送至淤泥泵输送装置;等含杂质的淤泥输送至固化现场,操控人员通过远程操作系统使得投料装置开始投放废弃材料固化剂操控人员通过远程操作系统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工作,将固化后的淤泥混合物输送至所需工程现场进行应用。该机器人清淤混合淤泥固化施工方法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又可以达到废弃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65005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78391.4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清淤、固化及检测多功能系统,包括远程智能操控系统、清淤机器人装置、固化机器人装置和检测机器人装置;所述远程智能操控系统还包括交换机、远程控制器和监控上位机;本发明为该人工智能的一体化系统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又可以实现固化淤泥的资源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避免淤泥堆积占用土地资源等问题;此外,该一体化的系统可以直接检测固化后淤泥的性能,判断其是否达到应用的标准,因此,该系统可避免淤泥土二次固化和减少影响固化淤泥应用工程的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404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51055.1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盾构隧道管片间接触应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压电气压传感器,封装于橡胶薄膜内,橡胶薄膜上留有气孔并安装气门;限位框架,与橡胶薄膜紧密相连,限制橡胶薄膜的膨胀方向,只允许橡胶薄膜沿传感器厚度方向膨胀;扁平状导线,一端穿过所述橡胶薄膜与所述压电气压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数据采集器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将压电信号传输至数据中心;所述压电气压传感器、橡胶薄膜、限位框架以及扁平状导线共同构成嵌入式压电传感器。本发明可直观、准确测量出盾构隧道管片间接触应力,用于已建成盾构隧道管片拼装质量的检测,同时在施工阶段,对已建成的盾构隧道区间进行测量,辅助指导盾构隧道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78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11048664.X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南昌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E02D33/00 , E02D29/16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接头张开量监测装置及方法,是在隧道接头左、右两侧的混凝土管节内分别设置一定深度的预留孔洞,在其中一侧的孔洞内安装一根不锈钢杆,在另外一侧的孔洞内安装三根不锈钢杆,利用三个无线位移传感器将两侧的钢杆进行对接,钢杆与位移传感器之间通过钢丝进行连接,通过三个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监测数据,既能推断管节的整体移动状态,又能推算管节接头的张开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94462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75251.3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相变蓄冷降温系统,包括蓄冷段和降温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降温段,降温段包括降温施工台车、隔热层、移动式屏蔽门、外循环通风和内循环通风,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降温施工台车上的降温片与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及相变蓄冷板形成封闭循环降温系统,与外循环通风和内循环通风对封闭隔热空间联合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06089264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410100.0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调温混凝土的隧道防冻保温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隧道洞壁上由外到内依次布设的隧道初衬、防水板、隧道二衬和防火板,所述隧道二衬的混凝土中含有多孔轻骨料和相变胶囊,在隧道二衬和防水板之间夹设有加热装置。本发明将多孔轻骨料、相变材料和主动供热技术相结合,解决了隧道围岩地下水上融下冻的问题,彻底根除了隧道冻害;利用相变材料的储能调温的作用及多孔轻骨料的保温性能,节省了购置与运行费用;且多孔轻骨料、相变材料直接掺入混凝土中,无需增加隧道开挖半径,节省了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181736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502088.1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2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体冻胀参数原位测试仪,包括测试探头、控制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其中测试探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中空轴、弹性气囊、绝热层、换热片和保护套,弹性气囊上下两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在中空轴上,中空轴与气囊之间布置有冻胀力监测装置和冻胀位移监测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控制装置和压力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与换热片通过保温管路相连接,压力控制装置与弹性气囊通过压力管路相连接;数据采集装置与布置在测试探头上的传感器相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果准确、低成本和易于操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93491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64826.7
申请日:2016-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 E21D11/38 , E01C11/26 , E21D11/383 , E21D11/385 , F24T10/10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换热段和隧道加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中,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中,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所述路面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供热层,路面上方、下方的供热层之间连通,所述供热层的第二入水口与第二供水管连通,所述供热层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