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冷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67588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275252.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冷风系统,包括蓄冷段和冷风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冷风段,由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内部的冷却管路、水泵和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降温系统,利用送风管和内循环通风对施工人员进行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隧道相变蓄冷降温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4462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75251.3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相变蓄冷降温系统,包括蓄冷段和降温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降温段,降温段包括降温施工台车、隔热层、移动式屏蔽门、外循环通风和内循环通风,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降温施工台车上的降温片与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及相变蓄冷板形成封闭循环降温系统,与外循环通风和内循环通风对封闭隔热空间联合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通风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80817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275238.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通风降温系统,包括蓄冷段和通风降温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通风降温段,该段包括隔热层、移动式屏蔽门、通风管、冷却管路和水泵,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用相变蓄冷板冷却通风管内的空气,对封闭隔热空间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及隧道保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384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012133.3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该结构包括骨架、柔性面料、导轨、气囊和气管,骨架是由若干拱形框架组成,各拱形框架由内、外两层柔性面料连接,骨架底端与导轨滑动配合,气囊布置在骨架的前、后两端和下端,当气囊充气时,在内、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一封闭空间,在裸露围岩、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二封闭空间。应用该结构可对隧道进行保温。本发明可快速收放、反复使用,可根据需求伸长、收缩以及转向,既可有效避免爆破对于保温结构的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又能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调节,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率等优势。

    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冷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67588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275252.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冷风系统,包括蓄冷段和冷风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冷风段,由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内部的冷却管路、水泵和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降温系统,利用送风管和内循环通风对施工人员进行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隧道相变蓄冷降温系统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94462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275251.3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相变蓄冷降温系统,包括蓄冷段和降温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降温段,降温段包括降温施工台车、隔热层、移动式屏蔽门、外循环通风和内循环通风,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降温施工台车上的降温片与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及相变蓄冷板形成封闭循环降温系统,与外循环通风和内循环通风对封闭隔热空间联合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通风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8081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75238.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通风降温系统,包括蓄冷段和通风降温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通风降温段,该段包括隔热层、移动式屏蔽门、通风管、冷却管路和水泵,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用相变蓄冷板冷却通风管内的空气,对封闭隔热空间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及隧道保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384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12133.3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该结构包括骨架、柔性面料、导轨、气囊和气管,骨架是由若干拱形框架组成,各拱形框架由内、外两层柔性面料连接,骨架底端与导轨滑动配合,气囊布置在骨架的前、后两端和下端,当气囊充气时,在内、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一封闭空间,在裸露围岩、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二封闭空间。应用该结构可对隧道进行保温。本发明可快速收放、反复使用,可根据需求伸长、收缩以及转向,既可有效避免爆破对于保温结构的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又能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调节,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率等优势。

    一种寒区防冻保温隧道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35725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079350.1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防冻保温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防水板、隧道二衬和防火板,所述隧道二衬和防火板之间设置有空隙,还包括充气袋,所述充气袋设置在所述空隙中。本发明还公开了寒区防冻保温隧道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寒区防冻保温隧道结构简单,利用密封充气袋取代传统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密封气体的导热系数约为同等厚度聚氨酯保温材料二分之一,利用密封气体的低导热性,在密封的充气袋内充满气体,将其布置于隧道二衬与防火板之间。通过调整充气袋的充填程度,可以实现同一断面不同高度处围岩的同步冻结和融化。根据隧道横断面不同高度处围岩地温和气温分布情况,调整充气袋的填充程度。相对于聚氨酯保温材料,采用充气袋可有效节省材料购置费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