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75505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17300.X

    申请日:2015-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包括前纵梁、后纵梁、前地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前地板中部设有向上凸起并纵向延伸的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的前部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中央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后纵梁垂直固定,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后纵梁垂直固定,所述第二横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下表面相抵。这样,形成多条载荷路径,有效分解碰撞力,提升整车碰撞性能,并提高了整车强度和扭转刚度。

    一种驻车系统的安装横梁
    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637944U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20795377.1

    申请日:2013-1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驻车系统的安装横梁,该安装横梁包括横梁及安装支架,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安装支架,所述横梁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形成T字型结构,所述横梁与所述安装支架冲压成型。通过拉索安装面和U形梁结构,消除安装支架开裂、地板开裂,采用加强板,提高安装面强度,提高安装点强度,消除驻车偏软、失效问题,半封闭腔体,增强拉索安装面保护及气密性。

    一种中门下导轨组件
    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749480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370398.7

    申请日:2017-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门下导轨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下导轨焊合件,所述下导轨焊合件固定于中门下部的地板下部,所述下导轨焊合件上部固定连接于车架纵梁上,所述下导轨焊合件左右两端与车架横梁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滑移门滑动连接于所述下导轨焊合件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门下导轨组件,其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安全性,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安装精度,进而提升碰撞能力和连接的刚度。

    一种微车的第三座椅脚固定板

    公开(公告)号:CN204236262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567388.9

    申请日:2014-09-29

    Inventor: 连理 李直腾 曾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车的第三座椅脚固定板,包括后车架,设于与后车架的后端梁相邻的横梁四,设于后车架上与所述横梁四相邻横梁三,横梁三与横梁四平行,横梁四与后端梁之间设有第一竖梁,横梁三与后端梁之间设有第二竖梁,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平行,第二竖梁与横梁四螺栓铰接,横梁三上设有固定板。通过改变后车架上横梁与竖梁结构,明显增强下车体区域的刚度和座椅脚安装点的强度,座椅脚安装点区域最大塑性应变由0.142降低到0.035,保证了第三排座椅中间乘客3点式安全带均在座椅上的安装方式;改变固定板结构,座椅脚刚度提高,提高整车的安全系数,减少后排乘员在交通事故中的伤亡。

    一种可满足多种座椅安装结构的地板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04197060U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20583139.9

    申请日:2014-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可满足多种座椅安装结构的地板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满足多种座椅安装结构的地板总成,包括地板、螺母板和座椅安装支撑焊合件,所述螺母板与所述地板连接,所述座椅安装支撑焊合件与所述地板连接,所述螺母板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座椅安装支撑焊合件包括座椅安装支架和座椅安装锁杆,所述座椅安装锁杆设置在所述座椅安装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凸台安装2独立固定座椅,也可以通过座椅安装支撑焊合件安装四六分可翻转座椅。

    一种车架传力结构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871196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417208.3

    申请日:2015-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传力结构,包括前纵梁、后纵梁、防撞梁、尾端梁和横梁组,防撞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和后纵梁的前端固定,所述尾端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和后纵梁的后端固定,所述横梁组垂直设置在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后纵梁之间,所述前纵梁的外侧设有前延伸梁组,所述后纵梁的外侧设有后延伸梁组,所述前延伸梁组与所述后延伸梁组分别与两侧的侧围固定,所述横梁组的后端与所述尾端梁之间垂直设有尾纵梁。提高了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降低了碰撞中的正碰、偏置碰、侧碰冲力进而保证了乘客安全,并且结构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