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承力供油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71911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637834.8

    申请日:2022-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承力供油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该供油结构包括用于支撑供油结构的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固定的进油引导管和喇叭口连接管以及与喇叭口连接管连接的供油管;所述喇叭口连接管通过密封压头和压紧螺母与所述供油管密封连接。该供油结构通过将管接头的密封与压紧功能结构解耦设计,管接头的容差能力得到提高,当结构存在一定超差或由于多次装配而导致变形的情况下,管接头的密封性依然良好;通过支撑架的引导槽结构,控制供油管结构在轴向、周向方向的位移,同时保证了供油结构的径向自由,这样既能适应高温环境下供油系统的径向形变,同时也能防止供油系统轴向、周向变形过大引起供油系统接口的损坏。

    一种拓宽稳定性边界的燃烧室

    公开(公告)号:CN114608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196182.9

    申请日:2022-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拓宽稳定性边界的燃烧室,采用单环腔结构,包括由帽罩、径向分级头部组件、火焰筒外环、火焰筒内环组成的燃烧区域,本发明的径向分级头部组件采用分级燃烧方案,分为预燃级和主燃级;预燃级采用凹板驻涡稳焰直混燃烧方式,提高点火可靠性和低工况燃烧稳定性,主燃级采用旋流稳定的扩散燃烧方式,实现高工况高效低冒烟燃烧,预燃级与主燃级之间通过V型结构的联焰组件连接,联焰组件可以实现预燃级向主燃级的联焰。本发明在提高燃烧室高工况性能的同时,拓宽了燃烧室点火和低工况稳定性边界。

    宽转速范围内转子叶片的动应力监测限制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87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432808.1

    申请日:2022-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转速范围内转子叶片的动应力监测限制值计算方法,包括宽转速范围内确定转子叶片多个分析转速;计算转子叶片的静频f,以及各分析转速下的动频fD和强度结果;建立转子叶片共振转速图,并获取转子叶片的振动监测阶次;确定转子叶片上监测振动应力的应变片贴片位置及贴片方向;根据最大振动危险因子Kmax计算各应变片在各分析转速及振动监测阶次下的动应变监测限制值;建立发动机慢车转速至发动机最大转速范围的应变片转速‑动应变监测限制值曲线。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获得不同转速条件下更可靠的动应变监测限制值,实现对转子叶片动应力进行可靠监控。

    一种二元喷管进口压力及载荷的快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187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357427.1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元喷管进口压力及载荷的快速分析方法,首先通过CFD计算喷管壁面载荷数据库;然后通过响应面法和/或神经网络法建立对壁面载荷数据库的求解模型、通过对运动机构的传力分析建立作动筒载荷(通过作动筒腔压及面积计算)相对于喷管壁面载荷的求解模型;再次建立反向分析的模型,获取喷管进口压力,并通过喷管进口压力计算出喷管的A8调节板壁面载荷和A9调节板壁面载荷;最后通过该压力和喷管其他结构和气动参数,获取构件载荷。本发明的快速分析方法是以较小的代价,快速分析喷管进口压力和构件载荷,同时还可与试验的其他测试参数进行对比,以验证经本发明分析方法计算的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一种叶片多阶耦合振动疲劳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4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267061.9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叶片多阶耦合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具体包括耦合振动危险阶次分析;试验确定叶片的耦合振动危险阶次;对叶片进行多阶次位移‑应变标定试验,标定阶次为确定的耦合振动危险阶次,并得到各阶次位移结果与应变结果的换算函数;进行耦合振动高周疲劳预试验,获取叶片在特定载荷下的耦合振动位移频谱函数;根据位移结果与应变结果的换算函数和耦合振动位移频谱函数,计算获得耦合振动应变频谱函数;计算得到耦合振动应力的时域信号;得到叶片在特定应力比下的高周疲劳当量应力;确定叶片在高周疲劳当量应力下的循环数。通过本申请的处理方案,提高了耦合振动疲劳分析的准确性。

    一种采用渗透模型模拟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孔冷气层流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511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223618.0

    申请日:2021-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渗透模型模拟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孔冷气层流动的方法,包括将涡轮叶片划分为多个包含多个气膜孔的多个冷气域;计算冷气域的有效流通容积和冷气域总容积;基于有效流通容积和总容积确定冷气域的几何参数和孔隙率;建立冷气域的几何模型,对冷气域分网并形成计算网格;建立冷气域的渗透模型,并计算冷气域的渗透率和损失系数;基于孔隙率修正渗透率和损失系数;基于修正后的渗透率和损失系数,将冷气域与主流域进行逐步耦合计算,输出冷气域内各气膜孔的平均流动参数。本发明的方法简化了气膜孔内冷区域的建模、分网、计算,可以精确的获取涡轮叶片的各个气膜孔的流动参数,提高气膜孔流动模拟的效率和准确性。

    主油路活门
    1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387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90214.3

    申请日:2024-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油路活门,包括:喷嘴壳体,设置有进油腔和副油压力腔,喷嘴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副油节流腔,副油压力腔通过副油节流腔与进油腔连通;套管,与喷嘴壳体固定设置,套管具有台阶面,且台阶面上设置有进油孔;柱塞,能滑动的设置在套管中,柱塞的上端置于进油腔中,柱塞的下端置于副油压力腔中,且套管的下端与柱塞的下端之间形成主油进油腔,主油进油腔通过进油孔与进油腔连通;弹性组件,套设在套管外部,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柱塞的上端抵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台阶面抵接。当柱塞完全开启时,主油路压力损失低,其供油压力与总管供油压力相当,突破了传统双油路喷嘴主油路高压力损失限制,有效提升喷嘴供油能力。

    一种考虑晶向偏角的单晶叶片热-机械疲劳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6569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410038669.3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晶向偏角的单晶叶片热‑机械疲劳预测方法,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机械载荷和热载荷共同作用下的等效应力持久储备分布,分别获取同相位和反相位下单晶涡轮叶片应力薄弱位置;对机械载荷和热载荷分别进行加载,获取应力薄弱位置的机械载荷主应力分量和热载荷主应力分量,得到同相位和反相位下应力薄弱位置的主应力分量,并分别获取同相位和反相位下的合应力;根据合应力与叶片径向的夹角方向的拉伸强度,对同相位和反相位下的合应力进行修正,获取任意相位差下的合应力,根据任意相位差下的合应力,对热机疲劳寿命进行评估,获取热机疲劳寿命。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热机载荷下涡轮叶片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精度。

    一种鱼鳞形涡轮叶片冷却结构及涡轮叶片

    公开(公告)号:CN1172118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09954.4

    申请日:2023-0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鳞形涡轮叶片冷却结构及涡轮叶片,冷却结构包括:冷气供气腔、鱼鳞形涡轮叶片冷却通道;鱼鳞形涡轮叶片冷却通道的起始端设置多个平直进口段,末端设置多个平直出口段,平直进口段与冷气供气腔连通;鱼鳞形涡轮叶片冷却通道由第二鱼鳞形扰流柱组件和第一鱼鳞形扰流柱组件交错排布形成,第二鱼鳞形扰流柱组件包括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鱼鳞形扰流柱,第一鱼鳞形扰流柱组包括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鱼鳞形扰流柱,相邻扰流柱的边缘间隙相互连通,第二鱼鳞形扰流柱的上游与平直进口段连通,第一鱼鳞形扰流柱的下游与平直出口段连通,形成网状的冷却通道。本发明强化了涡轮叶片内部对流换热效果,提高了叶片冷却效率及叶片承温能力。

    基于径向掺混的轴流风扇或压气机子午面通流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57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09962.9

    申请日:2023-0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径向掺混的轴流风扇或压气机子午面通流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各计算网格节点与径向的夹角γ,以及各计算网格节点与压气机轴线交点的轴向坐标Z;流线初始化,得到各网格节点的径向坐标r;计算各点所在流线的斜率tanφ和曲率;确定子午速度Vm初值;计算各网格节点的总温T*,总压P*,预旋角;求解径向平衡方程,得到子午速度Vm;调整子午速度V进行;计算各网格节点的总温T*,总压P*,预旋角;计算掺混项;计算各站流线位置;检验流量和子午速度Vm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计算新流线的径向坐标r;检验流量和子午速度Vm是否满足收敛条件。本发明更加真实地反映风扇/压气机流场的径向掺混对参数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