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原位修饰电极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239213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207666.X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原位修饰电极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属于电化学检测领域。本发明以ABA和En作为连接体,在玻碳电极表面原位生长共价有机骨架材料TpBD,从而构建得到原位共价修饰TpBD的电极,并通过引入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信号探针载体,基于适体和黄曲霉毒素M1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以制备的TpBD键合的玻璃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发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测定黄曲霉毒素M1,检测限为0.15ng/mL,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室温下保存15天后,仍可保留初始信号的76%,可广泛应用在电化学领域中。

    一种电场驱动固相微萃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7437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581520.1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场驱动固相微萃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析检测领域。本发明通过在金属纤维上原位溶剂热生长COF-DQTP薄膜,构建一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该固相微萃取纤维能够对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分析物实现高效的萃取富集,且具有非常好的萃取纤维的稳定性与重现性。其中,以BPA为例,利用本发明萃取富集方法进行前处理,然后进行气相检测,所得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11,线性范围在0.05-10μg·mL-1,检测限达0.015μg·mL-1。同时,加标回收率在88.59%-117.9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19%-7.75%,表明本发明方法可快速提取和准确测定实际样品中的目标物。

    一种等温快速扩增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9006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0415921.8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温快速扩增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多重序列对比确定了针对各菌的检测靶核酸,设计了特异性的分子信标探针和引物,以各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了实时荧光CSDPR,进行等温核酸扩增,并且验证了CSDP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还通过实际样品的检测确定了本发明建立的方法具有实际可行性。本发明方法对于食品中的多种致病菌的检测具有通用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等,仅需替换掉分子信标探针中的特定部分,即可实现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检测,而且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高,原理与操作简单,样品前处理简单。

    一种磁性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固相萃取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9931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11480471.1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磁固相萃取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固相萃取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Fe离子与TpBD中N原子配位,使用共沉淀方法得到的COF‑(TpBD)/Fe3O4混合物作为吸附剂,用于萃取、纯化食品基质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目标物。本发明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的过程,使用共沉淀法合成磁性吸附剂,简单快速易得,降低了萃取工作量,并且本发明方法使得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出限大大降低。

    一种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43527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245572.4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析化学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得到了以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为材料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并将其用于制作固相微萃取纤维头,用于固相微萃取。本发明的表面具有共价有机骨架(COF)材料涂层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基于COF材料的大比表面积、多孔性、大的π‑π共轭体系和热稳定性的特点,该纤维对芳香族化合物有显著的富集作用。本发明可应用于对复杂基质的萃取液、较易挥发的目标物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较洁净基质的萃取液进行直接萃取,可搭配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

    一种快速测定奇亚籽粗脂肪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130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495860.X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奇亚籽粗脂肪含量的方法,属于粗脂肪检测领域。本发明方法以国标测定样品实际粗脂肪含量作为参考值,同时以固定的光谱采集方法扫描样品,确定主成分数,选择特定、适用于奇亚籽粗脂肪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基于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光谱信息和参考值之间的校正模型。利用已建立的校正模型便可以快速得到各成分的含量信息,且通过内部交叉验证法验证已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确度。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奇亚籽中粗脂肪的定量分析,方法准确,省时高效。

    一种快速测定奇亚籽水分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484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29133.3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奇亚籽水分含量的方法,属于分析检测领域。本发明方法以国标测定样品水分含量获得参考值,同时以固定的光谱采集方法扫描样品,确定主成分数,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基于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光谱信息和水分含量参考值之间的校正模型。利用已建立的校正模型便可以快速得到各成分的含量信息,且通过内部交叉验证法验证已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确度。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奇亚籽中水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准确,省时高效。

    一种快速检测黄粒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960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32846.0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黄粒米的方法,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应用大米外观检测的检测装置,结合自行设计的黄粒米检测方法,对大米图像平均检测时间为10s,图像识别定位快速;与人工法检测结果对比绝对误差不超过0.01%。本发明对黄粒米识别准确,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客观性强等优点,符合国内标准和规范,适合推广。

    一种可视化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8623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46527.0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领域。本发明以转基因食品为检测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设计对转基因食品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CaMV 35S特定核酸探针和相应的模板序列,在特异性CaMV 35S启动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序列互补模板序列结合形成环状,在T4-DNA连接酶及phi29聚合酶的作用下,引发滚环扩增反应,扩增产物中包含的G-四链体结合氧化血红素形成DNA酶催化ABTS显色,可视化检测转基因食品。本发明实现了转基因食品中启动子CaMV 35S的可视化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可视化检测等优点,适用于含CaMV 35S启动子基因的转基因大豆、玉米,番茄等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一种pH敏感型载盐酸阿霉素银纳米簇水凝胶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193706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10737534.7

    申请日:2015-11-03

    Abstract: 一种pH敏感型载盐酸阿霉素银纳米簇水凝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AgNO3溶液,置于微波反应器搅拌加热并逐滴加入半胱氨酸溶液,反应制得银纳米簇分散液;(2)将柠檬酸溶液添加到银纳米簇分散液中,置于小型摇床上,采用紫外光照射,待溶液透明,加入NaHCO3溶液调节pH后,高速离心,加入盐酸阿霉素粉末,置于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釜内压力与温度,反应得到红色澄清胶状物,即为pH敏感型载盐酸阿霉素水凝胶。本发明选用银纳米簇水凝胶作为载体,包裹盐酸阿霉素,原位注射到肿瘤部位,响应于肿瘤部位pH,从而实现药物缓慢释放,提高肿瘤抑制率,减少心脏毒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