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723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43718.8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将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双亲聚合物作为原料溶于良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将溶液制成微乳液,去除微乳液中的良溶剂,离心分离,将所得沉淀复溶于碱水中,水解后离心清洗,将清洗后的沉淀物复溶于缓冲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原料还包括脂溶性有色染料,制得具有核壳结构、比色和荧光双功能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复杂仪器,时间较短、试剂成本低、稳定性高以及重现性好,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且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形貌完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荧光信号强、粒径可控。

    一种高灵敏多元现场检测的金磁纳米免疫分析试剂盒及其制作方法与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644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31437.8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多元现场检测的金磁纳米免疫分析试剂盒及其制作方法与检测方法,包括盒体、金磁免疫层析试纸条和毛发裂解液,所述金磁免疫层析试纸条设于盒体内,包括底板、样本垫、结合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所述样本垫、结合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沿着水平方向顺序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结合垫上固定有标记毒品单克隆抗体的金磁纳米粒子,硝酸纤维素膜上设有三条检测线和一条质控线,检测线包被有毒品抗原‑牛血清蛋白复合物,质控线包被羊抗鼠多克隆抗体,所述检测线和所述质控线沿层析方向按顺序分布,所述毛发裂解液包含裂解毛发角蛋白的有效成分。本试剂盒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稳定性强、线性范围宽、检测成本低、检测时间短。

    一种以量子点荧光微球为竞争抗原载体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6748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944110.2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量子点荧光微球为竞争抗原载体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包埋有量子点的荧光微球替代常规的酶载体与黄曲霉毒素B1偶联,以偶联产物作为竞争抗原执行直接竞争ELISA。在技术路线中,本发明首先依据发光特性选择了适宜的量子点,进一步设计了基于荧光微球技术的量子点包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量子点荧光微球经BSA包被后与黄曲霉毒素B1偶联,从而得到了性能更好的竞争性抗原。该技术方案中,荧光微球通过高聚物载体包埋了大量的量子点,因而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且,由于荧光微球具有较大的粒径,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竞争抗原与包被抗体之间过高的亲和力,从而提升检测的灵敏度。

    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45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156884.9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直接竞争ELISA技术,先将单抗包被后,加入待测样品和触酶C100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与触酶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竞争性的与酶标板上固定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本发明创新性的引入了新的过氧化氢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反应精度;与此同时,本发明使用了更为灵敏的新型荧光底物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较传统的TMB底物发光灵敏性显著提升。

    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44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56864.1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7 G01N33/5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直接竞争ELISA技术,先将单抗包被后,加入待测样品和触酶C100标记的黄曲霉毒素M1,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与触酶标记的黄曲霉毒素M1竞争性的与酶标板上固定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来判断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本发明创新性的引入了新的过氧化氢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反应精度;与此同时,本发明使用了更为灵敏的新型荧光底物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较传统的TMB底物发光灵敏性显著提升。

    一种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32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56913.1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6916 G01N33/535 G01N2333/2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将大肠杆菌O157:H7与包被的多克隆抗体结合,接着连接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再连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触酶C100,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来判断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浓度。该方法基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技术,并采用了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用于反应的放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抗体标记酶(触酶C100)和更为灵敏的荧光底物(碲化镉量子点),并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使得检测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