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06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91495.4
申请日:2022-05-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活化炔点击反应的发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氨基改性,然后和活化炔修饰的聚集诱导发光染料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装载聚集诱导发光染料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最终在纳米粒子表面包裹单宁酸,提高聚集诱导发光纳米粒子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与传统的荧光微球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纳米粒子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避免了染料泄露。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67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244326.3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8J3/12 , C08J3/16 , C08L35/00 , C08K3/08 , C08K5/46 , C09K11/58 , C09K11/06 , C09K11/02 , B82Y20/00 , B82Y40/00 , C09B6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具有双面体结构的比色荧光双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集诱导发光染料、油溶性金纳米粒子和聚马来酸酐十八碳烯溶于三氯甲烷后与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混合,通过超声乳化制得乳液,去除三氯甲烷后,离心分离得到双面体结构的比色荧光双功能微球。本发明制备的微球同时具备胶体金纳米粒子的比色信号和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荧光信号,与传统荧光微球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微球可以同时实现裸眼判读能力及荧光定量检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30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243718.8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9K11/02 , C09K11/06 , B01J13/06 , G01N33/52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将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双亲聚合物作为原料溶于良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将溶液制成微乳液,去除微乳液中的良溶剂,离心分离,将所得沉淀复溶于碱水中,水解后离心清洗,将清洗后的沉淀物复溶于缓冲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原料还包括脂溶性有色染料,制得具有核壳结构、比色和荧光双功能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复杂仪器,时间较短、试剂成本低、稳定性高以及重现性好,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且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形貌完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荧光信号强、粒径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80654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591495.4
申请日:2022-05-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活化炔点击反应的发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氨基改性,然后和活化炔修饰的聚集诱导发光染料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装载聚集诱导发光染料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最终在纳米粒子表面包裹单宁酸,提高聚集诱导发光纳米粒子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与传统的荧光微球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纳米粒子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避免了染料泄露。
-
公开(公告)号:CN1146447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243963.9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调控发射波长及亮度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将聚集诱导发光染料、聚马来酸酐十八碳烯和聚苯乙烯溶于三氯甲烷后与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混合,通过超声乳化制得乳液,去除三氯甲烷后,离心分离得到聚集诱导发光微球。通过调整聚合物比例使微球提供的聚合物微环境不同,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发光性能最高提升3‑10倍;发射波长最高变化70nm。较传统荧光微球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仅使用一种荧光基团,即可达到多色荧光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6723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43718.8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9K11/02 , C09K11/06 , B01J13/06 , G01N33/52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将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双亲聚合物作为原料溶于良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将溶液制成微乳液,去除微乳液中的良溶剂,离心分离,将所得沉淀复溶于碱水中,水解后离心清洗,将清洗后的沉淀物复溶于缓冲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原料还包括脂溶性有色染料,制得具有核壳结构、比色和荧光双功能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复杂仪器,时间较短、试剂成本低、稳定性高以及重现性好,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且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形貌完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荧光信号强、粒径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64476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43963.9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调控发射波长及亮度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将聚集诱导发光染料、聚马来酸酐十八碳烯和聚苯乙烯溶于三氯甲烷后与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混合,通过超声乳化制得乳液,去除三氯甲烷后,离心分离得到聚集诱导发光微球。通过调整聚合物比例使微球提供的聚合物微环境不同,聚集诱导发光微球的发光性能最高提升3‑10倍;发射波长最高变化70nm。较传统荧光微球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微球仅使用一种荧光基团,即可达到多色荧光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67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44326.3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8J3/12 , C08J3/16 , C08L35/00 , C08K3/08 , C08K5/46 , C09K11/58 , C09K11/06 , C09K11/02 , B82Y20/00 , B82Y40/00 , C09B6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具有双面体结构的比色荧光双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集诱导发光染料、油溶性金纳米粒子和聚马来酸酐十八碳烯溶于三氯甲烷后与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混合,通过超声乳化制得乳液,去除三氯甲烷后,离心分离得到双面体结构的比色荧光双功能微球。本发明制备的微球同时具备胶体金纳米粒子的比色信号和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荧光信号,与传统荧光微球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微球可以同时实现裸眼判读能力及荧光定量检测能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