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2651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867842.2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门踏板误操作判别方法及防误踩系统。首先将油门误踩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或其他移动源时,驾驶人由于紧张、慌乱将油门踏板当做制动踏板迅速踩踏到底;二是驾驶人泊车或其他车速较低的行驶状态下,无意识的发生油门误踩的行为,并通过车速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不同类型的油门误踩,采用不同参数进行识别判断,利用油门踏板力度判断突发情况下的油门误踩,采用油门踏板力度和油门踏板开度共同判断一般情况下的油门误踩,基于该方法,可提高油门踏板误操作的识别精度,显著减少漏判、误判现象,并有效区分油门误踩和快速超车、缓慢起步、快速起步等正常加速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002589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48009.7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A62B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公共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破窗执行机构及多触发通道的大客车安全窗爆破器,包括破窗执行机构、控制单元和供电电路;所述破窗执行机构用于通过多种触发方式利用撞针对大客车安全窗进行爆破;所述控制单元用于监测事故情况并向破窗执行机构传递触发信号以及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电;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破窗执行机构供电,并指示破窗执行机构的工作情况。本发明提供驾驶员按键触发、安全员无线触发、乘员手动拍击触发、事故监控系统触发,保证了任何极限工况下都能高效可靠的执行,弥补了各种突发情况单一触发方式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45652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0147123.1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制动系统以及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执行装置实现车辆的制动,执行装置包括安装在鼓式制动器制动底板上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鼓式制动器上的动力输入轴凸轮轴通过蜗轮蜗杆连接,通过涡轮传动进行制动,制动效果好,制动力强,主控制器通过本方法精确计算每个车轮行驶速度以及根据踏板位移传感器不同位移量,主控制器通过CAN总线采集各车轮转速信息、踏板位移信息以及加速度传感器信息,从而产生不同的制动力矩,实现各个车轮单独制动,本装置结构简单,利用涡轮传动来取代气压制动装置,大大的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解决了电动汽车上应用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63346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1045170.7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F16D65/16 , F16D121/20 , F16D5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鼓式制动器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制动蹄总成和凸轮安装在制动底板上,然后将电磁驱动器通过连杆和凸轮连接在一起,其中电磁驱动器包括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的底座安装孔的底座,底座另一端设有电磁铁左吸盘,底座通过连接装置与电磁铁右吸盘一端连接,通过调节左右电磁铁吸盘电磁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在连杆的作用下将弹簧轴向力化为凸轮的转动力偶矩,通过凸轮转动时带动制动蹄片的张开,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两制动蹄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从而使在制动器不工作时使制动蹄处于闭合状体,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取代气压制动装置,大大的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制动性,解决了电动汽车上应用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06115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067565.1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式主动散热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和制动底板,还包括送风件和出风件,二者通过连接件连接,出风件上设置有环形出风口;所述制动鼓的底板和制动底板上均设置有通风孔;送风件安装在制动底板的外侧,出风件安装在制动鼓的内侧;送风件用于产生高压送风气流,并将送风气流通过连接件输送到出风件内,出风件的环形出风口输出环形气流,环形气流依次穿过制动鼓的底板上的通风孔和制动底板上的通风孔,实现制动器内空气的流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鼓式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散热难、容易出现制动热衰退的问题,增大空气与制动器内部待散热部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605867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73192.5
申请日:2004-10-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33/42
Abstract: 一种模拟车辆对路面动态负荷的加载装置,在压路机上设置有安装架和机架,机架上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液压泵相联通的换向阀,在安装架上设置有产生模拟车辆对路面动态负荷的加载装置,在加载装置上设置有通过管道与换向阀相联通的液压马达。本发明产生对路面的垂直动负荷模拟汽车高速行驶通过路面,对路面施加脉冲冲击负荷,采用加速寿命实验,研究道路破坏时,测量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变形、裂缝、断裂情况,来分析路基沉降对沥青混凝土道路破坏的影响,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它具有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准确、实验时间短等优点,可在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检测及其研究以及路基沉降实验平台上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784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86331.6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0G17/08 , B60G17/015 , B60G1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馈能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半主动悬架包括:包括弹簧和馈能式减振器,所述弹簧与馈能式减振器使用时并联安装于车架与车桥之间;所述馈能式减振器包括磁流变减振机构、连接机构、动力传递机构、控制机构和馈能机构;磁流变减振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与动力传递机构传动连接;动力传递机构与馈能机构传动连接,动力传递机构与控制机构相连接;连接机构用于将磁流变减振机构接收的垂向路面激励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旋转运动并传递至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将旋转运动传递至馈能机构,控制机构用于改变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机构调节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从而可以调节馈能机构的馈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4630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0225863.8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0W20/00 , B60W40/076 , B60W40/105 ,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坡度信息的混合动力汽车瞬时反馈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混合动力汽车的车速以及SOC;步骤S2,基于步骤S1得到的车速,通过拓展卡尔曼滤波器对状态量进行估计,基于时间更新和测量更新,得到道路坡度估计值;步骤S3,通过对步骤S2得到道路坡度估计值的判断选择更新等效因子的不同规则;步骤S4,利用步骤S3实时反馈的等效因子,以等效燃油消耗最小和以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三种主要排放物排放最少为优化目标,采用优化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到最优控制量;步骤S5,基于步骤S4中得到的最优控制量,相应控制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状态。本发明实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最优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17656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1188552.0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拓演化博弈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方法,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直接横摆力矩系统协调控制,并通过优化分配轮胎的侧向力及纵向力实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该方法从动态交互的角度分析车辆稳定性控制,考虑到了稳定性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依据可拓演化博弈策略与所需附加横摆力矩将前轮转角与四轮驱动力进行协调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能。(56)对比文件梁修天.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纵横向运动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22,全文.赵轩.融合稳定性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22,全文.陈无畏;孙晓文;汪洪波.汽车差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可拓协调控制.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7,(03),全文.高超;张缓缓;李庆望;严帅.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差动助力转向与稳定性协调控制.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03),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64451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12623.3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LQR主动悬架优化方法,通过建立主动悬架四自由度模型和目标性能指标模型,从而得到作动力最优控制矩阵,以车辆状态参数作为输入,以车辆转向的外侧后轮与地面的滑移量为输出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的输出得到不同状态下的加权系数,进而得到不同状态下的作动力最优控制矩阵,通过主动悬架四自由度模型根据不同状态下的作动力最优控制矩阵对车辆状态参数进行调整,即改变预测模型的输入使得作动力最优控制矩阵发生改变,实现循环控制,解决了传统的LQR算法由于加权系数只能确定一组,尤其是正常工况和极限工况转换的情况下适应性不强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