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仓库结构的风洞测试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748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41330.0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仓库结构的风洞测试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执行风洞仿真测试作业,采集风洞仿真测试作业的风洞测试数据;基于风洞测试数据进行多尺度风向角的风压量化分布模拟分析,生成多尺度风压量化分布数据;依据风洞仿真测试作业设计风洞测试大跨度仓库模型;基于多尺度风压量化分布数据对风洞测试大跨度仓库模型进行仓库各节点的风荷载分析,生成仓库风荷载数据;基于仓库风荷载数据进行大跨度仓库结构设计参数分析,生成大跨度仓库结构设计参数;将大跨度仓库结构设计参数传输至终端执行大跨度仓库结构设计参数反馈作业。本发明通过风洞模拟测试分析实现大跨度仓库结构参数地优化设计。

    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

    公开(公告)号:CN11916296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676505.X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包括装卸平台和系靠设施,装卸平台与系靠设施分体布置,装卸平台包括箱梁台面和多组第一桩组,多组第一桩组沿箱梁台面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地支撑在箱梁台面下方;系靠设施包括第二桩组和系船柱,第二桩组的第一端设于箱梁台面下方,第二桩组的第二端伸出于箱梁台面的外侧,系船柱固定连接在第二桩组伸出于箱梁台面的伸出端上,第二桩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系梁和承载桩上的防撞组件,防撞组件包括沿竖向间隔布置的防撞组件。本申请通过系靠设施单独用于承担船舶靠港、系缆时发生的水平载荷,码头的装卸平台不再承受船舶水平载荷,因此无需增大桩基的直径和加长桩长,大幅减少施工难度和降低造价。

    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

    公开(公告)号:CN1191629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76505.X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包括装卸平台和系靠设施,装卸平台与系靠设施分体布置,装卸平台包括箱梁台面和多组第一桩组,多组第一桩组沿箱梁台面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地支撑在箱梁台面下方;系靠设施包括第二桩组和系船柱,第二桩组的第一端设于箱梁台面下方,第二桩组的第二端伸出于箱梁台面的外侧,系船柱固定连接在第二桩组伸出于箱梁台面的伸出端上,第二桩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系梁和承载桩上的防撞组件,防撞组件包括沿竖向间隔布置的防撞组件。本申请通过系靠设施单独用于承担船舶靠港、系缆时发生的水平载荷,码头的装卸平台不再承受船舶水平载荷,因此无需增大桩基的直径和加长桩长,大幅减少施工难度和降低造价。

    一种码头前沿挡料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853537U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23143352.6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码头前沿挡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挡料板、固定支架、拉索组件和转动件,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支撑在码头上,挡料板的一端通过转动件连接在码头上,拉索组件的一端连接固定支架远离码头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挡料板远离码头的一端,拉索组件拉动挡料板绕转动件以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码头前沿挡料装置通过设置的拉索组件带动挡料板绕转动件转动,挡料板可以倾斜不同的角度,在码头卸船作业时,挡料板可挡住并收集在船舶与码头之间间隙处撒漏的散货至码头面上,实现对撒漏货物的收集,避免其掉入水体污染环境。

    一种仓库立柱防撞体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855372U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23431371.9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仓库立柱防撞体,该仓库立柱防撞体包括护围、防护座、缓冲板和构件,所述构件预埋在所述防护座内,所述防护座围设在立柱连接在地面的端部,且所述防护座和所述立柱的外壁之间设置间隔空间,所述缓冲板填充于该间隔空间内且包裹于所述立柱,所述护围围挡在所述防护座的外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仓库立柱防撞体通过在所述立柱外围设置所述防护座来承受外部施加给立柱的撞击力,使得外部撞击力不直接作用在立柱上来减少立柱受到的损伤,通过包裹在立柱外的缓冲板,使得撞击力经过缓冲板进行缓冲后,从所述防护座传递至立柱本身的力度进一步大幅衰减,从而达到防护立柱的效果,确保结构不发生变形,不影响结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