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喷射式减温装置及其系统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487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89223.2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喷射式减温装置,包括蒸汽喷射式减温器、冷却水雾化组件、动力蒸汽组件、排出口蒸汽管路隔离阀;蒸汽喷射式减温器的一端设有蒸汽端,另一端设有排出端,靠近蒸汽端的设有吸入端;蒸汽端连接动力蒸汽组件,吸入端连接冷却水雾化组件,排出端的连接排出口蒸汽管路隔离阀;蒸汽喷射式减温装置蒸汽端的管路与中压缸的排汽管道连接,冷却水雾化装置与除盐水管路及凝结水泵出口的凝结水管路连接,蒸汽喷射式减温装置的排出端与低压缸的进汽端连接;由减温器从中压缸排汽管中抽取蒸汽,经过喷嘴后在泵内形成负压抽吸雾化后冷却水,在减温器内混合升压,直接冷却低压缸;通过设计获得最佳的雾化水参数,实现降低低压缸冷却蒸汽温度。

    一种超高温超高压再热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25181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0551240.0

    申请日:2021-0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温超高压再热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及工艺,所述系统包括超高温超高压干熄焦锅炉、超高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组、多级减温减压装置及冷凝器;所述超高温超高压干熄焦锅炉由干熄焦锅炉汽包、一次过热器、二次过热器、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组成,所述超高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组由高压缸、中低压缸、汽轮发电机组成;所述多级减温减压装置由一级~五级减温减压装置组成;本发明实现了超高温超高压干熄焦锅炉配套超高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组的干熄焦余热发电技术的重大突破,能够有效防止再热器干烧,保护再热器,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干熄焦余热发电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吨焦能耗。

    储能耦合热泵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262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3979.9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耦合热泵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系统包括热泵装置、储能装置和控制模块。热泵装置将热载体加热至第一温度,储能装置进一步加热至第二温度供热。控制模块根据供热需求量及外部热源状态,动态调控热泵装置与储能装置的运行,通过谷电时段优先运行热泵装置和储能装置完成热量存储,并在供热时段动态分配热泵装置提供的第一焓增量和储能装置释放的第二焓增量,满足多样化热负荷需求。系统支持实时调整功率分配、预热优化及余热利用,具有高效、灵活和节能的特点。

    一种350MW等级燃用半焦尾气高效超临界锅炉

    公开(公告)号:CN119755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123631.0

    申请日:2025-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50MW等级燃用半焦尾气高效超临界锅炉,为解决现有的高温燃气锅炉存在煤气热值较低、煤气波动、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本方案水冷壁和包墙固定在炉体内,上级省煤器安装在包墙上且底部连接下级省煤器,下级省煤器底部与回转式空预器连接,上级省煤器与水冷壁连接,水冷壁连接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与顶棚管连接,包墙的后烟道布置低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与分隔屏连接,分隔屏与末级过热器连接,包墙的前烟道安装低温再热器,低温再热器与末级再热器连接,一体式疏水扩容器与汽水分离器底部连接;分隔屏吊挂在炉体的炉膛内部受热面的同时布置于炉体的炉膛出口处,燃烧器布置在炉体内水冷壁的下方,本方案锅炉整体占地面积减小。

    蒸汽管网蓄热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122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12669.0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管网蓄热装置,包括:汽轮机结构,包括汽轮机本体、第一主蒸汽传输管道和第一冷再蒸汽传输管道,第一主蒸汽传输管道连通汽轮机本体与外部蒸汽加热结构,第一冷再蒸汽传输管道与汽轮机本体连通;蒸汽混合部,具有混合腔,蒸汽混合部包括第二主蒸汽传输管道和第二冷再蒸汽传输管道,第二主蒸汽传输管道连通混合腔与第一主蒸汽传输管道,第二冷再蒸汽传输管道连通混合腔与第一冷再蒸汽传输管道;蒸汽输出部,与蒸汽混合部连接并与混合腔连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难以兼顾建设成本和调峰调频效果的问题。

    一种电站锅炉多喷嘴式喷水减温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5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16738.8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多喷嘴式喷水减温器及使用方法,属于减温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电站锅炉多喷嘴式喷水减温器,通过多组喷射装置和径向错列的喷嘴设计,实现了减温水在高温蒸汽管道内的均匀、充分喷洒,从而有效提升减温水的雾化效果和减温效率。具体而言,若干组喷射装置沿减温器喷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组喷射装置的喷嘴沿减温器喷管的径向错列分布,能够确保减温水均匀地喷射到高温蒸汽管道内,避免减温水在管道内的局部积聚,从而提升减温效率,并且喷嘴沿减温器喷管的径向错列分布,能够避免一定长度范围内,多个喷嘴喷出的减温水被互相冲刷,从而提升整个筒体内的雾化效果。

    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锅炉汽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27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71207.9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锅炉汽温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采用摆动燃烧器的调节方式调节,并在低温再热汽进口管道上布置有第二喷水点,作为事故喷水;所述控制策略的二级减温设定值根据负荷函数给出,一级减温设定值由二级过热减温器后温度叠加负荷函数修正给出;所述一、二级减温采用串级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改变主汽温运行参数,从而提高机组出力,使机组快速响应调频。

    一种复合式供热蒸汽的减温减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088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55915.6

    申请日:2024-11-19

    Inventor: 曾山 倪蓁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供热蒸汽的减温减压系统,涉及蒸汽利用技术领域,该复合式供热蒸汽的减温减压系统包括蒸汽炉,蒸汽炉利用连接机构连通有用于储存蒸汽炉生产出的蒸汽的缓存机构,缓存机构包含缓存箱,且缓存箱内设置有用于放气减压的空心柱,缓存箱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调节缓存箱内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含内部填充冷水的冷水罐,冷水罐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洒水的洒水盘,冷水罐的底面利用机械密封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顶面设置有封堵部件,且封堵部件用于在缓存箱内蒸汽压力小时封堵连通管道进水口。该复合式供热蒸汽的减温减压系统便于对蒸汽炉生产出的蒸汽压力和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蒸汽在多个邻域使用,适用范围广。

    一种锅炉用蒸汽减温器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81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41322.9

    申请日:2024-12-13

    Inventor: 陈付友 鲁宜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用蒸汽减温器及其使用方法,涉及蒸汽减温器技术领域,包括蒸汽管道;蒸汽管道上插接有带有喷头的注水管;蒸汽管道内设置有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括:文氏管;导流锥;以及导流板。本发明通过设置导流机构,优化高温蒸汽的降温流程并避免降温后蒸汽轨迹交叉对降温效果的影响,确保蒸汽在蒸汽管道内按两个相对独立路径流动;此设计确保两组减温水能分别作用于不同部分的高温蒸汽,且导流结构使两个降温后的蒸汽流分开流通,互不干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降温效果;这种布局不仅优化了高温蒸汽的降温路径,减少了蒸汽运动轨迹交叉带来的负面影响,还确保了降温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闭式高温凝结水回收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9739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010294205.0

    申请日:2020-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高温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减温减压器、污泥干化机、凝结水箱、集水罐、循环水泵和输送水泵;所述污泥干化机包括主轴加热器和外壳加热器;所述减温减压器与主轴加热器相连接;减温减压器与外壳加热器相连;所述主轴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与凝结水箱相连;所述外壳加热器与集水罐相连;所述外壳加热器与集水罐通过蒸汽连通管连接;所述集水罐与凝结水箱相连;所述凝结水箱与电动开关阀的后蒸汽管相连;所述凝结水箱与循环水泵进口相连,减温减压器与循环水泵相连,凝结水箱与循环水泵出口管相连;凝结水箱与输送水泵进口相连。本发明系统蒸汽热源要求简单;设备简单,投资低;高温凝结水质量、热量可实现100%回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