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041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1251452.8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东莞市洛加斯润滑油有限公司
IPC: C10M141/12 , C10M159/12 , C10M161/00 , C10M167/00 , C10M129/72 , C10M145/22 , C08F122/14 , C07C67/08 , C07C69/50 , C10N40/22 , C10N30/06 , C10N3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钛酸四丁酯、异硬脂酸、异硬脂醇、二异辛胺制备而成,所述钛酸四丁酯、异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2‑3;所述钛酸四丁酯、异硬脂醇的摩尔比为1:1‑2;所述钛酸四丁酯、二异辛胺的摩尔比为1:1‑1.1。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微量润滑油组合物,是含Ti‑N的润滑性能良好的极压抗磨防锈剂,减摩性能优异可以全部或部分取代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S、Cl极压抗磨剂的使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上述微量润滑油组合物的微量润滑油,由润滑油组合物、癸二酸二异十三醇酯、聚丁烯二酸二脂肪醇酯制备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54041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251414.2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0M163/00 , C10M173/02 , C10M129/72 , C07C67/08 , C07C69/50 , C10N30/06 , C10N30/12 , C10N4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量润滑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钛酸四丁酯、异硬脂酸、异辛醇、二异辛胺、氢化卵磷脂制备而成,所述钛酸四丁酯、异硬脂酸的摩尔比为1:2‑3;所述钛酸四丁酯、异辛醇的摩尔比为1:1‑2;所述钛酸四丁酯、二异辛胺的摩尔比为1:1‑1.5;所述氢化卵磷脂占润滑剂组合物总重量百分比的3‑5%。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微量润滑剂组合物,是含Ti‑N‑P的润滑性能良好的极压抗磨防锈剂,由于加入了生物表面活性剂氢化卵磷脂,增强体系的亲水性能,易于制备水溶性微量润滑剂,减摩性能优异可以全部或部分取代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S、Cl极压抗磨剂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25625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566574.8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袁帅 , 黄少峰 , 董龙跃 , 刘振峰 , 吕艳红 , 任亚鹏 , 赵聪 , 刘喆 , 许振成 , 王泽圣 , 刘超 , 丛鑫 , 董科 , 王鹏 , 余炎冰 , 何金同 , 崔乾 , 王加琦 , 黎源
IPC: C07C69/80 , C07C69/24 , C07C69/50 , C07C69/06 , C07C67/08 , C07C305/06 , C07C303/24 , C07C47/21 , C07C45/74 , C07C49/203 , C07C31/125 , C07C29/17 , C07C43/11 , C07C41/03 , C08G65/28 , C08G65/326 , C09D7/63 , C09D7/65 , C09K2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结构式为式I:其中,R4为H,R1、R2、R3为碳数为整数的烷基或H;R1、R2、R3、R4的总碳数为0‑3,R5与R6结构相同且均为1‑3个碳的饱和烷基;A为聚氧烯基醚基团或硫酸盐化的聚氧烯基醚基团或与相邻氧原子形成酯基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基团,或含其他酯基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基团。本化合中的类似格尔伯特醇的碳链结构和仲位的醇羟基衍生物结构会同时赋予其在表面活性剂、酯类润滑油或增塑剂方面优异的低温性能和良好的降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3043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0495349.X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深圳市优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67/347 , C07C69/78 , C07C69/587 , C07C69/50 , C10M105/34 , C10M105/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研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极性酯基支链的聚α烯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极性酯基支链的聚α烯烃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聚α烯烃化合物含有一极性酯基支链,使得化合物的极性显著增强,在与极性较大的添加剂混合时,有效解决了添加剂由于极性较大而析出的问题,进一步地,有效提高了聚α烯烃基础油的抗磨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极性酯基支链的聚α烯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α烯烃对添加剂溶解能力差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511264.X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山东朗晖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产品精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需水洗工序生产增塑剂的方法,采用2%—4%浓度的碳酸钾溶液作为助剂,加入到中和釜中,加入量与粗酯的质量比为1%—1.5%,与以钛酸酯为催化剂的增塑剂粗酯进行中和反应,搅拌反应0.5‑1h,使得物料的酸值降低到≤0.05mgKOH/g;中和物料无需进行水洗,经过脱醇后加入活性炭脱色,投入的活性炭量为总物料量的0.25%。本发明解决了增塑剂生产过程中废水问题,降低了环保压力,减少了大量水洗的物料夹带,提升了产品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290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1910224142.9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合肥学院
IPC: C10M125/22 , C10M177/00 , C01G39/06 , B82Y40/00 , C07C67/08 , C07C69/50 , C08G65/332 , C10N30/06
Abstract: 一种利用二硫化钼纳米微粒作催化及润滑作用的酯类润滑油的合成方法,涉及固体催化剂、润滑添加剂、酯类油合成及润滑改性技术领域。将二硫化钼纳米微粒与醇和酸混合,利用纳米微粒表面活性中心作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因原料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的,催化完成后固体催化剂微粒能很好地与产物酯结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二硫化钼纳米微粒不需要进行分离,可以直接在合成的酯类润滑油中充当润滑剂使用。二硫化钼纳米微粒首先具有催化酯化反应的活性,再考虑到其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反应结束后催化剂表面将能充分被产物酯类包裹,二硫化钼纳米微粒的分散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保证颗粒物能较好地分散到油品中从而提升油品的润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759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46267.2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01J31/22 , C07C67/08 , C07C69/80 , C07C69/82 , C07C69/44 , C07C69/50 , C07C69/704 , C07C69/76 , C08K5/12 , C08K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制备增塑剂中的应用,MIL‑125作为作为异相催化剂,催化二元或者三元有机酸与醇反应生成增塑剂。MIL‑125具有更多的催化位点,因此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只需要加入1mol%的量即可拥有极高的催化产率,最高能够获得99.9%的产率。此催化剂有很强的普适性,对于多种增塑剂的合成都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合成的增塑剂性质稳定,便于工业的运输和储存,降低了运输和储存的费用。在此反应过程中醇不仅可以作为反应物又可以作为溶剂,不需要另外添加溶剂,减少了后处理过程中除去溶剂的步骤。反应结束后,MIL‑125依旧保持原有的框架结构,可以回收利用四次以上,体现了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化学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115336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84482.8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C51/09 , C07C53/126 , C07D307/79 , C07D209/48 , C07C67/343 , C07C69/14 , C07C59/125 , C07C53/134 , C07C53/19 , C07C69/48 , C07C69/50 , C07C69/708 , C07C57/30 , B01J31/22 , B01J3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采用酸酐类化合物和烷基溴代物或官能化烷基溴代物进行交叉亲电偶联反应合成酸类化合物,扩大了烷基溴化物在交叉亲电偶合反应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传统的通过脱碳过程化学选择性地构建碳碳键的方法。且该合成方法简单、经济、绿色环保、适用性更加广泛或适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25625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66574.8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袁帅 , 黄少峰 , 董龙跃 , 刘振峰 , 吕艳红 , 任亚鹏 , 赵聪 , 刘喆 , 许振成 , 王泽圣 , 刘超 , 丛鑫 , 董科 , 王鹏 , 余炎冰 , 何金同 , 崔乾 , 王加琦 , 黎源
IPC: C07C69/80 , C07C69/24 , C07C69/50 , C07C69/06 , C07C67/08 , C07C305/06 , C07C303/24 , C07C47/21 , C07C45/74 , C07C49/203 , C07C31/125 , C07C29/17 , C07C43/11 , C07C41/03 , C08G65/28 , C08G65/326 , C09D7/63 , C09D7/65 , B01F17/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结构式为式I:其中,R4为H,R1、R2、R3为碳数为整数的烷基或H;R1、R2、R3、R4的总碳数为0-3,R5与R6结构相同且均为1-3个碳的饱和烷基;A为聚氧烯基醚基团或硫酸盐化的聚氧烯基醚基团或与相邻氧原子形成酯基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基团,或含其他酯基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基团。本化合中的类似格尔伯特醇的碳链结构和仲位的醇羟基衍生物结构会同时赋予其在表面活性剂、酯类润滑油或增塑剂方面优异的低温性能和良好的降解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3224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07144.1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67/08 , C07C67/48 , C07C67/54 , C07C67/56 , C07C69/44 , C07C69/30 , C07C69/50 , C07C69/48 , C07C69/003 , C10M129/78 , C10M171/00 , C10N30/06 , C10N30/08 , C10N3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冷冻机油等的三羟甲基丙烷酯的制备方法,属有机化学中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技术领域。一种三羟甲基丙烷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三羟甲基丙烷、脂肪族二元羧酸和脂肪族一元羧酸为原料,在真空下回流反应,然后进行脱酸,制得三羟甲基丙烷酯粗品,再经吸附处理得产品。本发明合成的三羟甲基丙烷酯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粘温性能、热氧化安定性、润滑性和低挥发性,与二氟甲烷冷冻剂的互溶性优异,可用于冷冻机油等工业润滑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