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349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80039691.3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托普索公司
IPC: C07C45/81 , C07C45/60 , C07C47/127 , C07C49/185 , C07C47/04 , C07C49/17 , B01D5/00 , F17C1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含氧化合物混合物至少部分冷凝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由碳水化合物水溶液的裂解获得的蒸汽相含氧化合物混合物;(b)对该蒸汽相含氧化合物混合物进行至少部分冷凝,以提供冷凝物;以及(c)将消泡剂和冷凝物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4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18247.5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甘肃哔氟多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7C51/235 , C07C59/19 , C07C45/43 , C07C49/1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1,1‑二氯丙酮合成丙酮酸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适量的1,1‑二氯丙酮置于水中,然后加入适量催化剂,保温搅拌处理后,得到丙酮醛;S2、通入氧化性气体,于设定温度下,将丙酮醛氧化生成丙酮酸;S3、将所得产物混合物减压精馏,得到较高纯度的丙酮酸;本发明采用氯丙酮副产品1,1‑二氯丙酮为反应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水解脱水氧化反应得到丙酮酸产品;本发明所提供的用1,1‑二氯丙酮合成丙酮酸的新工艺,反应温度低,工艺操作简单,对丙酮酸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7800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81537.1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上海皓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5/40 , C07C49/18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和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4‑戊酮醛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香叶基丙酮为原料,与臭氧、还原剂发生臭氧氧化、裂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反应具有收率高、操作简便、经济环保等优势,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内生产制备,也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5223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50852.X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31/24 , C07B41/06 , C07C45/50 , C07C47/02 , C07C47/228 , C07C47/225 , C07C49/185 , C07C47/277 , C07C67/347 , C07C69/716 , C07C69/92 , C07F7/08 , C07F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单膦多孔有机聚合物原位封装铑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羰基官能团化的单膦配体为单体,水合肼为共单体,在惰性气体氛围中缩合并原位封装均相铑催化剂,从而一步构建了含单膦多孔有机聚合物原位封装的铑基催化材料。该多相催化材料具有均相铑催化剂封装于单膦多孔有机聚合物中的特点,通过聚合物的孔道限域效应可以较好的控制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同时,由于活性金属铑与单膦多孔有机聚合物载体骨架中膦配体较好的配位作用,从而提高了铑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活性金属铑与含单膦多孔有机聚合物较好的相互作用,避免了活性组分流失,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5468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710204694.4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B01J31/02 , C07C45/38 , C07C47/19 , C07C45/37 , C07C49/185 , C07C45/39 , C07C49/04 , C07C5/05 , C07C11/107 , C07C5/03 , C07C9/15 , C07C29/141 , C07C33/025 , C07C29/00 , C07C31/125 , C07C45/62 , C07C4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有机物位点催化选择性的方法,以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催化剂,将该催化剂均匀分散于有机物催化反应体系中,进行有机物位点选择性催化反应。相比于传统的选择性催化剂,利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纳米受限结构能大幅提高位点选择性效率,突破传统的热力学反应平衡极限。
-
公开(公告)号:CN106975495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144319.5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IPC: B01J23/89 , B01J21/18 , B01J21/06 , C07C45/38 , C07C45/39 , C07C49/78 , C07C47/228 , C07C47/02 , C07C49/04 , C07C49/303 , C07C49/1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8926 , C07C45/38 , C07C45/39 , C07C47/228 , C07C49/78 , C07C47/02 , C07C49/04 , C07C49/303 , C07C49/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负载铜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其特点是该催化剂以SiC为载体,通过与硝酸铜和铜以外金属的硝酸盐采用等体积的去离子水浸渍后焙烧2 h,制得表示式为MxCuy/SiC的碳化硅负载铜基双金属催化剂,其铜的负载量为1~15%,铜以外金属的负载量为1~5%,该催化剂在醇的气相催化氧化中,将醇选择性地氧化为目标醛或酮,转化率和选择性可达到99%以上,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稳定且活性高,反应过程持续且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611530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586427.X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湖北省宏源药业有限公司
IPC: B01J23/50 , C07B41/06 , C07C45/39 , C07C49/185 , C07C45/38 , C07C47/127 , C07C47/228 , C07C67/313 , C07C69/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银载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电解法制备的电解银,再经蒸汽存在下高温处理,使电解银发生晶面重构,表面由光滑变得粗糙不平;在热处理后的电解银上通过等体积浸渍法负载银盐,经烘干、焙烧,即制得在电解银上负载银微晶的银载银催化剂,催化剂中含银微晶1-10%(重量)。银载银催化剂可用于脂肪醇或芳香醇催化氧化一步生成相应的醛或酮,与目前工业应用的电解银催化剂相比,催化剂低温活性高,选择性好,使用寿命明显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3285877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122839.8
申请日:2013-04-10
Applicant: 湖北省宏源药业有限公司
IPC: B01J23/89 , C07C45/39 , C07C45/38 , C07C47/055 , C07C49/185 , C07C47/228 , C07C67/313 , C07C69/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醇氧化合成醛或酮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为微米级的银铜合金颗粒,载体为硅颗粒的纳米线阵列。制备方法为:按配比将硅颗粒浸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氟化氢溶液于30-60oC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升温至80-95℃去除剩余的氟化氢,降温至10-20oC,加入水合肼溶液进行还原反应,然后升温至80-95℃去除剩余的水合肼后冷却,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固体产物经烘干和焙烧后得到该催化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不易烧结团聚、稳定性好,在200-600℃范围内均具有优越的催化性能,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947446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78264.5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3/50 , B01J37/16 , B01J37/34 , C07C49/185 , C07C45/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Abstract: 一种用于合成丙酮醛的催化剂的微波生物还原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用于合成丙酮醛的催化剂。制备生物质的浸出液;将银化合物溶解在生物质的浸出液中,再加入载体,浸渍后加热处理、干燥,得到用于合成丙酮醛的催化剂。采用所制备的纳米银催化剂用于1,2-丙二醇选择性氧化制备丙酮醛的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活性和选择性好、催化剂用量小、易于循环使用的特点,1,2-丙二醇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8%,选择性可达8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催化剂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制备过程简单及纳米银颗粒稳定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73829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044825.5
申请日:2010-0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3/50 , B01J37/16 , C07C49/185 , C07C45/38 , C07C45/39 , C12P3/00 , C12R1/07 , C12R1/15 , C12R1/225 , C12R1/01 , C12R1/84
Abstract: 一种用于合成丙酮醛的催化剂的生物还原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用于合成丙酮醛的催化剂。提供一种用于合成丙酮醛的催化剂的生物还原制备方法。将扩大培养的微生物经干燥、研磨制成菌粉备用;将菌粉配制成菌悬液,再与碱溶液、银化合物混合,反应后得含生物质和纳米银溶胶的混合液;将混合液离心分离,收集上层清液得到包裹有生物质的银溶胶;下层沉淀干燥后得下层银粉;将银溶胶蒸发浓缩,加入有机溶剂使银胶粒脱水沉淀,过滤或离心分离收集沉淀;干燥后得上层银粉;将上层银粉或下层银粉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按载体与银粉的质量比为1∶(0.1~0.4)加入载体,经浸渍、干燥、焙烧后得产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