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14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39696.7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新疆师范大学
IPC: C07D307/83 , C07C29/76 , C07C29/86 , C07C29/80 , C07C29/78 , C07C33/03 , C07C45/78 , C07C45/80 , C07C45/82 , C07C45/81 , C07C45/79 , C07C49/403 , C07C49/603 , C07C33/14 , C07C49/407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分离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裂叶荆芥精油中分离抗氧化成分的方法。通过以体积比为19:1:19:0.99~1.0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作为高速逆流色谱法中的两相溶剂体系,能够有效从裂叶荆芥精油分离出多种抗氧化成分,分别为1‑辛烯‑3‑醇、α‑萜品醇、胡椒烯酮、甲基环己烯酮、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49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1449422.3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乙烯基‑β‑紫罗兰醇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S1:紫罗兰酮和氯化铵在格氏试剂存在下反应,分相得到乙烯基紫罗兰醇反应液;S2:将乙烯基紫罗兰醇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混合,经萃取分离水相,闪蒸有机相脱除溶剂;S3:有机相进入短程蒸发器分离装置分离出分离物后,得到纯化的乙烯基紫罗兰醇产品。该制备方法将乙烯基紫罗兰醇产品中的氯离子控制在100ppm以下,提高了产品的热稳定性,降低了产品的色号。
-
公开(公告)号:CN1185809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57782.2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IPC: C12N1/19 , C12N15/53 , C12N15/60 , C12N15/81 , C12P7/02 , C12Q3/00 , C07C29/76 , C07C33/14 , C12R1/8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酿酒酵母生物合成红没药醇生产工艺,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合成方法存在产量低、生产效率不高、成本控制困难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工程菌株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整合了密码子优化的(‑)‑α‑红没药醇合酶基因(MrBBS),并且敲除了内源的ERG9基因以增强(‑)‑α‑红没药醇的生物合成;工程菌株中还过表达了甲羟戊酸(MVA)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以增加乙酰辅酶A的供给;工程菌株通过融合信号肽增强了(‑)‑α‑红没药醇的分泌能力,效果是高产量、成本低、环境友好、生产效率高、易于放大生产、纯度高、可持续性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52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18547.7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7C235/08 , C07C231/12 , C07C29/00 , C07C33/14 , C07C41/18 , C07C43/13 , A61K8/42 , A61K8/34 , A61Q19/00 , A61K31/164 , A61K31/045 , A61K47/54 , A61K47/55 , A61P17/00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分子泛醇红没药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超分子泛醇红没药醇由泛醇、红没药醇和乙氧基二甘醇组成,其中泛醇、红没药醇和乙氧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1~2:1~2:1。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泛醇、红没药醇和乙氧基二甘醇三者混合,加热搅拌至无分层现象,并超声处理,得到该超分子泛醇红没药醇。本发明通过添加乙氧基二甘醇作为第三组份,与泛醇和红没药醇共同形成低共熔溶剂,解决了泛醇和红没药醇不互溶的问题,减弱了红没药醇对细胞的伤害,且兼具了低共熔溶剂的结构可设计性和可调性,促进透皮吸收,从而表现出更佳的修护舒缓功效,也为其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5345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410029353.8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四川尊楠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获得高纯度沉香螺醇的方法,属于分离纯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通过楠木原料制得楠木提取物;然后采用硅胶层析柱对楠木提取物预浓缩;再对预浓缩溶液进行萃取和减压蒸馏后,使用硝酸银硅胶层析柱洗脱,得预纯化溶液;最后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法对预纯化溶液进行精制,重复多次,得高纯度沉香螺醇。本发明分离获得高纯度沉香螺醇的纯度最终达到95%以上,实现了从植物中分离获得高纯度沉香螺醇的目标,并且该方法具有原料成本低、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和溶剂用量少且容易回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9509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980067578.X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硅胶实验室制药公司
Inventor: L·阿波士彦-索侯 , F·比兰德 , D·德斯普兰特-吉斯卡德 , M·莫林 , V·潘达若斯
IPC: B01J13/00 , A61K31/01 , A61K31/05 , A61K31/07 , A61K31/21 , A61K31/352 , A61K36/185 , A61K47/34 , A61K8/11 , A61K8/31 , A61K8/37 , A61K8/67 , A61K8/89 , A61K9/50 , C01B33/00 , C07C33/14 , C07C39/19 , C07C39/23 , C07D311/60 , C07D311/80 , C08J3/12 , C08L83/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多孔和非多孔二氧化硅胶囊(囊中囊或芯‑壳胶囊)、多孔微球及其在没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的直接相乳化方法及其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1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57206.4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47/46 , C07C45/79 , C07C29/76 , C07C33/14 , C07D301/32 , C07D303/48 , A61P29/00 , A61K31/11 , A61K31/047 , A61K31/045 , A61K31/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化合物1~6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益智仁的醇提取物进行多次分离后再经HPLC半制备所得,纯度较高。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945218.9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7D303/04 , C07D303/14 , C07D303/32 , C07D307/20 , C07C49/242 , C07C45/78 , C07C45/79 , C07C33/14 , C07C29/74 , C07C29/76 , C07C69/18 , C07C69/614 , C07C67/48 , C07C67/56 , C12P15/00 , C12P17/02 , C12P17/04 , C12N9/02 , C12N9/04 , C12N9/88 , C12N15/52 , C12N15/80 , C12R1/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四环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基因簇,属于基因工程领域。该四环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簇来源于尖孢镰刀菌14005,所述基因簇含有6个基因,分别为编码二倍半萜合酶FoMS的基因fomdE或其功能等同体,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fomdA,fomdC,fomdD的基因fomdA,fomdC,fomdD其功能等同体,编码醛酮还原酶fomdB的基因fomdB或其功能等同体,编码水解酶fomdF的基因fomdF或其功能等同体。本发明发现的Mangicols基因簇催化产生新的四环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丰富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发现新抗生素提供了宝贵的先导化合物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378873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039006.6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S,2S,4S)‑β‑榄香烯的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该合成方法以(R)‑香芹酮作为起始原料,依次经过加成反应、烷基化反应、羟基保护反应、还原反应、自由基脱氧反应、脱去羟基保护基、氧化反应和烯基化反应,首次合成(1S,2S,4S)‑β‑榄香烯,其总收率大于8.5%,纯度大于98%。该合成方法反应操作简单,步骤简短,合成效率高;原料(R)‑香芹酮便宜易得,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提供(1S,2S,4S)‑β‑榄香烯的中间体,能够用于研究(1S,2S,4S)‑β‑榄香烯的纯度,对其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99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910458199.5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南京瑞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乙烯基β‑紫罗兰醇的绿色工艺,包括:向微通道反应器中泵入溶剂,排出通道内的空气后,连续泵入β‑紫罗兰酮溶液和乙烯基氯化镁溶液,进行格氏反应,得到反应液;将得到的反应液常温减压蒸馏回收溶剂,溶剂返回用于上一步的微通道反应器中;常温减压蒸馏后的剩余底料加入到水中搅拌,进行水解反应,过滤去除碱式氯化镁固体后得到滤液;得到的滤液静置分层,分离上层油相,即得产品乙烯基β‑紫罗兰醇,下层水相返回上一步的水解反应。本发明的一种生产乙烯基β‑紫罗兰醇的绿色工艺,可实现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能耗低、安全环保、可连续化生产乙烯基β‑紫罗兰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