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328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72900.7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0W30/095 , B60W30/09 , B60W40/00 , B60W4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紧急制动中基于工况区分的安全距离获取方法和系统,属于智能驾驶技术领域。该方法提出的车辆紧急制动中基于工况区分的安全距离模型将传统安全距离模型中只分三种工况的算法细分为五种工况,将前车速度大于自车速度的工况又细分了两种情况,更加符合现实中车辆行驶场景复杂多样的情况。相比于传统安全距离模型,当自车在拥挤路况面临碰撞风险时会更早地触发紧急制动系统开始工作,使制动减速度不会突然增加到很大,自车速度减小至零的过程会更加舒缓,在保证车辆安全性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驾驶员的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523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478815.6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时联合优化的车队刹车控制方法,主要通过基于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优化车辆控制律参数,解决当前没有针对时延条件下,减少刹车后车间距以及缩短刹车时长而进行优化设计的问题。具体实现步骤为:(1)初始化粒子群;(2)通过时滞微分方程穿越性判断与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每个粒子的刹车后车间距与刹车时长;(3)以最小刹车间距为目标进行一次优化;(4)以一次优化所得刹车后车间距为约束条件,以最短刹车时长为目标进行二次优化。本发明能够在时延条件下保证刹车后车间距大于等于安全间距,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刹车后车间距以及缩短刹车时长,因此本发明能够提高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中道路的道路容量与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47606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714904.0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弹性分区的V2I/V2V网络协作传输方法及系统,方法具体为:将数据包划分为多个数据块;中继车辆和目标车辆通过V2I链路从相邻的基础设施中获得目标车辆用户所请求下载的数据;目标车辆用户通过V2V链路从中继车辆中获得所请求下载的数据;利用V2I/V2V通信方式和车辆的机动性,将路径损耗的影响作为出发点,根据车辆之间的间隔距离,将与目标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车辆划分为多个弹性分区,将弹性分区的头部和尾部作为中继车辆,中央网络将数据包划分为数据块,通过V2I和V2V协作下载数据块,本发明能够根据车辆密度灵活调整弹性分区大小,能够在车辆密度较大的基础设施部署稀疏的高速公路场景中提高可实现的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19442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485752.1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判决可视与非可视信道的识别方法,具体过程为:获取数据包信息计算信道特征;计算所得信道特征的概率分布函数;用多个高斯函数拟合S2的概率分布函数;采用软判决判断数据包信息属于视距环境还是非视距环境下所接收的;本发明结合两个不相关的特征进行软判决识别视距/非视距,相比单一特征,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单一特征需要对信号进行训练找到合适的阈值,而本发明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过多的训练,只需使用训练样本的概率分布,用软判别公式进行计算识别数据包类型,大大缩短了运行时间,不用经过多次训练计算阈值,只需较少的先验知识就能获得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4880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264391.2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4L41/0853 , H04L41/08 , H04L41/0894 , H04L41/122 , H04L41/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交互连通时长优化的服务功能链映射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在计算过程中考虑车辆节点移动对信息交互连通时长的影响,设计服务组件节点的排序方法,按照序列通过对节点映射中的节点属性、节点计算单元、结构以及链路容量进行可行判断,优先选择最大信息交互连通时长的物理网络节点进行映射,该方法能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最大化信息交互连通时长的组件映射。该方法能够体现车辆移动性对服务功能链映射后信息交互连通时长的影响,以及增加动态环境中服务的可行时长,进而提升交通系统中的服务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能够以较低的复杂度在交通系统中映射出服务可行时长提升的物理网络子图。
-
公开(公告)号:CN11138122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397950.8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S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频段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距增强方法,首先布置发射节点、目标节点,针对选择的N个特定频带,使用射频接收机对信道进行测量,收集每个频带上的接收功率,并记录发射机—接收机真实距离,并分别构建可视距场景、非可视距场景下的样本集;分别针对所述样本集估计对应场景下每个子频带的路径损耗指数,计算N个频带上所得的阴影衰落效应的协方差矩阵;估计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本发明考虑到频率因素对路径损耗指数的影响,利用多频带测距,采用与频率相关的路径损耗指数,并结合多个频带阴影衰落的协方差矩阵,估计目标与发射端的距离,减小模型不匹配带来的精度下降的问题,克服接收功率变化较大的缺点,提高测距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91344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159295.6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发射功率和用户满意度的网络选择方法,首先通过用户满意度体验函数得到效用函数权值系数、灵敏度因子和网络发射功率初始值,并设定允许误差;然后针对不同的网络,利用香农容量定理计算得出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之后,利用迭代法算出所述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对应的功率值,再与允许误差作比较,确定是否结束牛顿迭代运算,最后通过比较同一用户在面对不同网络时的满意度来确定此时该如何选择接入网;本发明所引入的基于发射功率和用户满意度的网络选择方案,既考虑了用户的满意度,又考虑接入网所能提供的传输功率,在有限范围内得到满意度效用值的最大值,从而用来区分网络,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用于网络选择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37911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45373.7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6 , H04W4/40 , H04W2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联网系统中联合发射天线和中继车辆选择的方法,首先所有中继车辆根据目标车辆的导频信号估计信噪比并根据最大化准则得到其最佳中继车辆-目标车辆的发射天线;其次,路侧单元每根天线依次发送导频信号,中继车辆由对应最佳发射天线进行转发,在目标车辆处得到路侧单元天线对应的系统信噪比;选择最大的系统信噪比值对应的路侧单元发射天线及相应的中继车辆作为该车联网传输系统的路侧单元发射天线及中继车辆;本发明的系统性能与复杂的最佳选择方法仅相差1dB,但能以较低的车联网系统复杂度、较短的最佳发射天线选择时间以及极小的反馈时隙来完成路侧单元发射天线和中继车辆的选择,从而大大降低车联网传输系统的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192773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76686.9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4W12/122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未知信噪比CSS中抗SSDF攻击通信方法及系统,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本地频谱感知,通过监测指定频段根据次级用户的能量估计值ej判断PU是否使用;根据本地能量检测的能量值,得到次级用户和恶意用户能量向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使用SEM算法估计概率密度函数中的SNR,根据权重进行判决,区分次级用户和恶意用户;对次级用户直接参与CSS,将恶意用户从CSS中删除,实现安全通信;利用SEM算法,估计其瞬时SNR,不仅考虑了当前能量值,还考虑历史的能量,为不同的能量观测值分配不同的步长,改进对SNR的估计;对于恶意用户的处理,每个次级用户的局部感知与全局决策进行计算,识别正常次级用户和恶意用户,确定其攻击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372737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1014818.5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面向6G立体致密通信网络的资源管控方法及系统,通过用户不同的业务需求,搭建一个协作D2D立体致密网络环境,并确定蜂窝用户数、中继用户数以及D2D传输对的数目;在立体致密网络环境下,根据D2D通信,将具体通信过程分为两步进行,并建立相应优化目标函数,利用优化理论求其最优解;利用牛顿迭代法计算所述最大系统吞吐量对应的功率值,再将相邻两次迭代所得功率值之差的绝对值与允许误差作比较,直到相邻两次迭代所得功率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设定的允许误差时,结束牛顿迭代运算,得到最大系统吞吐量对应的功率理论值;根据所述功率理论值得到同一用户在面对不同网络时所获得的吞吐量的值,选择所得系统吞吐量值最大的网络作为接入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