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7704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90199.5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高温钢坯经过加热炉的均温方法,属于钢材热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直接轧制过程中步进式加热炉的位置布置特点,在靠近连铸侧的炉侧面开设侧门和入炉辊道,对钢坯进行短时间补温或者保温,进入加热炉内进行补热、均温的钢坯表面中心温度范围为800~1100℃,以保证钢坯横断面芯部处于950~1200℃的轧制温度。经过补热和均温的钢坯通过加热炉出钢端的主传动辊道被送出加热炉,送入轧制区进行轧制。优点在于,此方法极大地减少了钢坯在加热炉内补热或均温时间,减少了钢坯表面的烧损,提高了成材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9451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651322.7
申请日:2018-12-3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B21B37/74
Abstract: 一种直接轧制方坯的应变控制工艺,属于长型材加工工艺技术领域。方坯经过感应补热、均温炉补热、均温坑方式均温后应变变形控制工艺,通过每道次轧制前的加速冷却,钢坯表面中心的温度控制在750~1200℃进入轧机轧制;对连铸方坯均温后表面温度的检测数值,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设定加速冷却的介质压力,使方坯的表面中心温度和芯部产生较大的50~400℃的温度梯度,经过控制轧制提高了方坯中心的应变。本优点在于,能够焊合方坯芯部的疏松、缩孔和裂纹缺陷,提高轧制钢材的综合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7704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911290199.5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高温钢坯经过加热炉的均温方法,属于钢材热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直接轧制过程中步进式加热炉的位置布置特点,在靠近连铸侧的炉侧面开设侧门和入炉辊道,对钢坯进行短时间补温或者保温,进入加热炉内进行补热、均温的钢坯表面中心温度范围为800~1100℃,以保证钢坯横断面芯部处于950~1200℃的轧制温度。经过补热和均温的钢坯通过加热炉出钢端的主传动辊道被送出加热炉,送入轧制区进行轧制。优点在于,此方法极大地减少了钢坯在加热炉内补热或均温时间,减少了钢坯表面的烧损,提高了成材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30646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1614600.1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B22D11/16
Abstract: 一种用于减少直接轧制工艺连铸坯轧前头尾温差的控制方法,属于直接轧制技术领域。工艺:在连铸机每流的输送辊道上增加两段保温罩,其中一个段是在铸坯切断位置与定尺位置之间增加一段保温罩,其长度为铸坯定尺长度的一半,其起始点位置为定尺头部监测点的0.25m处;另外一个段是在连铸坯进入移钢区前的输送辊道增加一段保温罩,其长度为铸坯定尺长度的一半,其起始点位置为移钢区前沿。每流连铸坯在进入移钢区进行并流前,需要在连铸输送辊道上进行待温0.5~1.5min,待温时间根据连铸机的拉速进行工艺调节。优点在于:实现降低连铸坯的头尾温差的效果,投资少且见效快。满足强度要求而且质量较为轻便,方便现场工人进行随时卸下检修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741385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512233.3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1/463 , B21B1/0805 , B21B37/74 , B21B38/006 , B21B39/04 , B21B39/10 , B21B39/16 , B21B39/34
Abstract: 一种用于直接轧制方矩形钢坯的输送过程铸轧衔接方法,属于长型材直轧轧制工艺技术领域。涉及高温连铸钢坯从连铸机切断、并流后到轧机前整个过程的输送衔接,实现连铸机到轧制线的转弯输送。包括快速输送直斜坡辊道,弧形提升辊道,匀速直送辊道,直送辊道末端带有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弧形提升辊道和匀速直送辊道上方的保温罩。快速辊道入口处设有测温报警装置及分钢导卫板,当温度满足直轧工艺范围时,顺利通过快速辊道后进行轧制生产,否则快速辊道系统报警,不符合工艺的钢坯下线处理。优点在于,解决了连铸机与轧机距离较远以及空间存在位向差的问题,提高了直接轧制工艺的生产效率,大大的缩短钢坯从连铸机输送到轧机的时间,满足钢坯直接轧制工艺的生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136106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1400039.1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连铸坯不经过加热炉直接轧制生产细晶钢的方法,属于钢材热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直接轧制过程中控制中间坯横断面温度分布和控制合金元素弥散析出的方法生产细晶钢长型材。适用的连铸坯的横断面尺寸为150×150mm~300×300mm,开轧时,钢坯表面中心处温度为950~1150℃,横断面中心处温度为1050~1300℃。优点在于,采用轧制过程钢坯横断面温度分布的控制,得到细晶钢长型材,提高了单位合金元素含量的强化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1417060.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高强钢筋冷却路径的控制方法,属于热轧钢筋冷却工艺技术领域。冷钢坯规格在150×150~180×180mm2,加热炉气温度应控制在1080~1140℃,保温时间80~100min,开轧温度控制在1050℃~1080℃;用大冷度和小冷速相配合的多组冷却单元冷却,大冷速冷却以水冷为冷却单元,每组大冷速冷却单元长度为3~5m,压力0.4~1.5MPa,小冷速冷却以水雾为冷却单元,每组小冷速冷却单元长度为4~8m,压力0.5~1.0MPa。优点在于,整体细化晶粒,提高微合金利用效率,改善珠光体组织片层间距,在满足新国标国家标准GB/T1499.2‑2018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合金含量,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07415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31948.4
申请日:2019-12-2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38 , C22C38/58 , C22C38/24 , C22C38/46 , C22C38/28 , C22C38/26 , C22C38/50 , C22C38/48 , C21D8/08 , B21B37/74 , B21B37/76
Abstract: 一种600MPa级高强抗震耐候热轧钢筋分级控制冷却工艺,属于钢铁新工艺技术领域。这种控制冷却工艺属于全流程的分级控制冷却工艺,在原有空冷基础上,结合冷却路径控制,突出轧机间冷却、精轧后冷却以及冷床上的整个流程冷却过程中的复合强化,获得细小的珠光体团块尺寸和细的片层间距、提升微合金元素的析出强化效果,获得600MPa高强抗震耐候热轧钢筋的最佳复合强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79451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11651322.7
申请日:2018-12-3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B21B37/74
Abstract: 一种直接轧制方坯的应变控制工艺,属于长型材加工工艺技术领域。方坯经过感应补热、均温炉补热、均温坑方式均温后应变变形控制工艺,通过每道次轧制前的加速冷却,钢坯表面中心的温度控制在750~1200℃进入轧机轧制;对连铸方坯均温后表面温度的检测数值,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设定加速冷却的介质压力,使方坯的表面中心温度和芯部产生较大的50~400℃的温度梯度,经过控制轧制提高了方坯中心的应变。本优点在于,能够焊合方坯芯部的疏松、缩孔和裂纹缺陷,提高轧制钢材的综合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413850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512233.3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Abstract: 一种用于直接轧制方矩形钢坯的输送过程铸轧衔接方法,属于长型材直轧轧制工艺技术领域。涉及高温连铸钢坯从连铸机切断、并流后到轧机前整个过程的输送衔接,实现连铸机到轧制线的转弯输送。包括快速输送直斜坡辊道,弧形提升辊道,匀速直送辊道,直送辊道末端带有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弧形提升辊道和匀速直送辊道上方的保温罩。快速辊道入口处设有测温报警装置及分钢导卫板,当温度满足直轧工艺范围时,顺利通过快速辊道后进行轧制生产,否则快速辊道系统报警,不符合工艺的钢坯下线处理。优点在于,解决了连铸机与轧机距离较远以及空间存在位向差的问题,提高了直接轧制工艺的生产效率,大大的缩短钢坯从连铸机输送到轧机的时间,满足钢坯直接轧制工艺的生产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