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547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11696.8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明石微纳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摩擦电‑热电‑压电可穿戴能量收集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自供电器件技术领域,复合摩擦电‑热电‑压电可穿戴能量收集器包括摩擦电层、热电层、压电层、保护层和柔性基底;按照柔性基底‑保护层‑压电层‑保护层‑热电层‑保护层‑摩擦电层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多层堆叠组装,当人体发生运动时,柔性基底和人体皮肤发生相对运动,摩擦电输出电压;柔性基底的自由垂坠块产生摆动,压电层输出电压;热电层感受到人体皮肤和外界环境的温差,热电层输出电压;能量收集器设计可以有效跟随人体运动,高效从人体运动中收集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877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49097.8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明石微纳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护层的T型薄膜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采用保护层解决现有T型热电偶服役温度低的技术问题,T型薄膜热电偶包括陶瓷基底以及陶瓷基底上的正极敏感层Cu薄膜、负极敏感层Cu/Ni薄膜、敏感层薄膜上的保护层薄膜。当T型薄膜热电偶在高温下使用时,保护层能够阻止T型薄膜热电偶电极薄膜挥发以及防止氧气进入电极薄膜,减少薄膜的热挥发、氧化造成的电极损坏导致无法测温现象的出现。同时,保护层的存在使得金属热电偶能够在腐蚀性溶液或酸性、碱性溶液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326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69458.5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明石微纳技术研究院
IPC: G01K1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式柔性热流传感器,通过ITO与In2O3材料搭接形成热电堆的热节点,以聚酰亚胺作为传感器的热阻层与基底,通过在基底的小孔,串联起上下表面的热电堆,热电堆延伸至聚酰亚胺底部并引出,ITO与In2O3材料通过丝网印刷制备形成热电堆阵列,能够实现低温至高温下的热流测量,制备封装方法简单,可贴附于复杂表面,且成本较低,可应用于液氮等低温冷却、高温传热等热流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7897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26898.5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变形柔性薄膜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结构包括聚合物柔性基底;柔性薄膜电极,采用丝网印刷,沉积于所述聚合物柔性基底上;其中,所述柔性薄膜电极,为曲线结构,其转角角度为二百七十度。由于柔性薄膜电极为曲线结构,并且转角角度为二百七十度,有效地从结构上增强柔性电极抗变形能力,同时,聚合物柔性基底赋予了整个电极结构出色的柔韧性,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曲面和形变,这种特性使得电极在弯曲、拉伸等形变过程中仍能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632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77951.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微结构及其受压电阻变化测试平台和搭建方法,其微结构包括具有高掺杂浓度外延层的碳化硅微结构,高掺杂碳化硅微结构为通过N型或P型外延掺杂得到的多层碳化硅外延片,通过微纳工艺制备得到表层微型敏感电阻,每两个微型敏感电阻尺寸相同且其形状中心在碳化硅微结构上同一轴向位置,并且沿着横向呈现垂直分布;针对此高掺杂碳化硅微结构,搭建受压电阻变化测试平台,通过粘贴固定以及导线连接,实现实验室级低成本的碳化硅微结构受压电阻变化测试;本发明可以从实验的角度,定性及定量地研究不同掺杂类型及浓度下的碳化硅外延层受压后的电阻变化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9804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72904.5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黑体腔温度传感系统的制作方法,属于光纤黑体腔温度传感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化学镀膜法制作光纤黑体探头,将所述光纤黑体探头的探头端采用3D打印埋入涡轮定子中;构建与所述光纤黑体探头的光纤端连接的微弱光信号处理一体化集成电路并将其整体封装;所述微弱光信号处理一体化集成电路将电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得到光纤黑体腔温度传感系统。本发明攻克了国外对极端环境传感领域的技术封锁,为严苛工况下的无扰流温度监测带来了新的方案和尝试。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节约仿真、试验等成本,提升发动机研制速率,促进发动机技术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598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52516.8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A61B5/113 , A61B5/11 , A61B5/0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9 , G06N3/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呼吸状态实时监测方法和系统,人体呼吸状态监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呼吸运动信号;将呼吸运动信号转化为三维彩色图片;将所述三维彩色图片输入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监测呼吸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呼吸状态实时监测方法,将原始信号数据图片化,提出采用三维彩色图片表征融合后的呼吸信号数据,相比于单独使用某个信号表征呼吸运动,有利于提高呼吸状态监测的准确性与抗干扰能力,在呼吸状态的监测中具有优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6811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84133.1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10N10/851 , H10N10/82 , H10N10/01 , H10N10/80
Abstract: 一种层叠状高温柔性热电能量收集器件及制备方法,在柔性云母片基底上印刷有连接金属银薄膜和氧化铟敏感薄膜;氧化铟敏感薄膜和连接金属银薄膜为多个且在同一平面内排列串接而成,按照“热电臂‑“Z”型连接电极”的连接顺序依次串联实现电气连通;本发明通过利用耐高温热电材料,同时通过切割技术对热性基底沿热电器件阵列模具切割,形成冷端分离的结构设计,制备方法简单,具有可观的功率密度,可以实现对高温余热的回收利用,同时对环境友好,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且易于安装,对工业生产中的高温再利用由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8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64218.4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屏蔽结构的抗电磁干扰薄膜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双面屏蔽的结构解决现有薄膜热电偶输出信号受电磁干扰而导致信号精度低的技术问题,包括陶瓷基底以及陶瓷基底上的正极敏感层薄膜、负极敏感层薄膜、敏感层薄膜上的绝缘层薄膜、陶瓷基底背面的屏蔽层薄膜、绝缘层薄膜上的屏蔽层薄膜。采用磁控溅射技术、电子束蒸发技术及丝网印刷技术等,在陶瓷基底上制备两种不同的热电极敏感层薄膜及绝缘层薄膜、屏蔽层薄膜。制备的双面屏蔽薄膜热电偶可用于电磁环境中的温度测量,减小干扰引入,提高薄膜热电偶输出信号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57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31729.9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铟复合材料的薄膜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陶瓷基底上对称设置并相互接触的氧化铟复合材料薄膜和氧化铟薄膜,氧化铟复合材料薄膜和氧化铟薄膜一侧的陶瓷基底上设置有热电极连接区域,另一侧的陶瓷基底上对应设置引线连接区域构成基于氧化铟复合材料的薄膜热电偶,薄膜热电偶的工作温度为1000~1500℃。本发明结合氧化铟和氧化锌、氧化锶、氧化镁等高熔点材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优异热电特性,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一种基于氧化铟复合材料的薄膜热电偶,可用于极端环境下的高温测量,在1000~1500℃下长期稳定工作。
-
-
-
-
-
-
-
-
-